纪念馆

一个对宪法学研究会有贡献的人

    早该写一篇缅怀徐秀义教授的文章,却迟迟没有落笔,因为有些话在心里说就够了。但是,在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有些话应说一说,让年轻的学者都知道,作为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徐秀义是怎样的一个人。

    对青年学者来说,徐秀义的名字是抽象的,大家对他的认识可能是从百度等搜索中看到的信息,可能是读了他和韩大元教授合著的《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后对他学术思想的认识和评价,但对于许多宪法学研究会的理事而言,徐秀义的形象是鲜活的,是立体的,我相信,他的行动举止,他那富有感染力的东北话还时时萦绕在人们头脑中。

    我和秀义的友谊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的,他作为中央政法干校的教师在人大进修,于是我们共同师承王向明老师学习《中国宪法学》,那时虽然他已经是教师,而我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学生,但半年的“同学”经历,对宪法学的共同兴趣,使我们建立了友谊,毕业后能在公安大学成为他的同事并以教宪法为职业,和他对我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也许我说的不准,秀义最大的特点有四方面:一是虚心好学,二是勤奋刻苦、三是侠义心肠、四是乐观豁达。

    说起他的虚心好学,许多老同志都深有感慨,记得王向明老师讲过,他和秀义的交往是缘于秀义请他改文章。开始,由于对徐秀义不熟悉,王老师拒绝了他的要求,王老师对他说:“你们学校不是有吴杰吗,让吴杰给你改吧”。可是,秀义哪肯放过拜师的机会,他坚持不懈地登门求教,终于感动了王老师,在王老师的指导下,他学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王老师也成了忘年交。不仅是王老师,许多老教授提起秀义,都树大拇指夸奖,秀义离去后,陈宝音老师几次提起他都掉了泪,2002年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的年会上,提起秀义,吴新平教授酩酊大醉,痛哭失声。

    秀义的另一个特点是勤奋刻苦,他是一个学者,学术研究是他的生命,他的每一天,都是在勤奋的研究和创作之中度过的。 他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勤奋。晚清名臣曾国藩说:“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 秀义是既早起且有恒,由于他的勤奋刻苦和虚心好学,使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著的成就,除了他和韩大元教授合著的《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等学术成果外,值得一提的是他在1990年出版的《宪法学与政权建设理论综述》一书,在当时资料不足的情况下,他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尽管该书有些单薄,但这毕竟是我国第一本以综述的形式研究宪法学的著述,对于广大的宪法学者开展研究发挥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在他担任了公安大学副校长和公安部四所所长后,他仍丢不开他热爱的宪法学研究,白天忙行政,晚上忙业务,这期间,他岂止是勤奋,他是在透支自己的生命,毕竟人不是铁打的,超负荷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曾经是那么一个充满活力的人,却在45岁的年龄说走就走了!

    认识秀义的人都了解他的侠义心肠,东北人豪放的性格集中体现在他身上:能喝一瓶啤酒的他,总说能喝三瓶;他的家里最不缺的是客人,他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他家也就成了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的驻京办事处,他似乎永远为买卧铺票发愁;朋友家里的事就是他自己家里的事,象我辈晚学后进者,又有谁没受到他的关照呢 ?

    乐观豁达也是他的特点,你从来不会从他嘴里听到有什么办不成的事,他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在宪法学研究会初创阶段,学术研究的条件是艰苦的,由于没有资金,每年的年会在哪开都没有着落,秀义最重要的工作是落实开年会的事,由于他的努力,年会每年都如期举行,并获得圆满的成功,只有一次例外,就是他开始患病的96年。

    秀义虽然离开我们6年了,但他的学术思想,他的人格魅力还在影响着我们,再过6年还有谁记得他吗?我想我会,大家也会,因为他是每一次提起都会使你想哭的人。

文章来源:《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 发布时间:2007/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