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宪法学家、中共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原副会长、国际宪法学协会执委会原委员、中国宪法学研究会顾问、上海市政治学会顾问、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浦增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
浦增元同志是我国著名的宪法学家。1928年11月生,上海嘉定人,
浦增元同志主要从事宪法学研究,兼治政治学。曾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六五”计划项目“中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研究”,当时起了填补学术空白的作用。1987年赴美参加美国宪法制定200周年学术讨论会,并在威廉玛丽大学法学院当访问学者。1991年赴澳大利亚参加比较宪法研讨会,并在悉尼大学法学院当客座教授,主讲“中国宪法”。1992年至1995年上半年作为首席专家,带领团队完成了国务院港澳办下达的审查香港原有部分英文成文法律的国家级重大课题,为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作准备,受到国务院领导的表扬。从1997年下半年起,作为《元照英美法词典》上海审定组联络人,组织原东吴大学法学院老校友,历时三年多完成该书审定工作,为这部鸿篇巨制的问世立下汗马功劳。浦增元同志还主编了《宪治征程――纪念现行宪法实施20周年》等书。他主编的国外法学知识译丛《宪法》,1986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1979―1985年)优秀著作奖。参与撰写的《20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法制建设》一书,2000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参加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学术讨论会的入选论文《论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1994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1986―1993年)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浦增元同志于2005年入选第一批“当代中国法学名家”,同年获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颁发的“新中国宪法学发展贡献奖”,2008年获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50周年学术杰出贡献奖”。浦增元同志的诸如确立宪法的权威、落实符合我国国情的宪法监督制度、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关系及其在宪法中的体现、加强比较宪法学的研究等学术思想,至今仍绽放璀璨的光芒。
浦增元同志一生爱党爱国。在大学学习期间积极追求进步,参加了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加入进步组织“民光团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过许多有益工作。在担任国际宪法学协会执委期间,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主权。
浦增元同志从事宪法学教育与研究工作六十余载,几十年如一日,甘于清贫,一心向学,淡泊宁静,胸襟开阔。他一生躬耕杏坛,桃李满天下,为学为人,皆为楷模。在他的荫泽下,好几代宪法学人成长起来,其中不少已成为著名学者或走上领导岗位。浦增元同志通音律、精诗词、擅书法,常为后生吟诗作赋题词,激励和感动了许多年轻人。
浦增元同志尽管退休多年,但是他不顾年迈体弱,始终以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党的文件,坚持每月参加退休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特别是积极参加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活动。他一直心寄法学事业,关注国家法治进程,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积极参加学术活动。面对宪法实施不理想的现状,他常心怀忧思,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连续发表多篇关于维护宪法权威的文章,引起学界共鸣。今年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三十周年,浦增元同志用他的心血捍卫宪法的尊严,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崇尚宪法的学术风范。
浦增元同志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人民的法学事业,现在他悄然离我们而去了,离开了他钟爱的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岗位。一位平凡而高尚的人走了,他走得这样匆忙,走得这样突然,留给我们无限的悲痛。我们失去了一位循循善诱、宽厚仁慈的长者,失去了一位学贯中西、德高望重的学者,这是我们法学界的损失,也是中国法学事业的损失。但他的离世,只是生命的终结,而他的精神却与世长存,他的道德文章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将鼓舞我们前行。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浦增元同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刻苦严谨的治学精神,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职责。
浦增元同志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生前潜心工作的法学所还在壮大,他一生钟爱的法学研究事业还在继续,中国的法治进程还在发展。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一定会继承他的遗志,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完成他未竟的法学研究事业和依宪治国的愿望。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薪火将代代相传,后来者将以自己的奋发努力和工作成就告慰他的英灵!
浦增元同志,安息吧!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浦增元同志治丧小组提供)
文章来源:明德公法网 发布时间:201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