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法学》(SJTU Law Review)创刊于2010年,是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主办的法学理论出版物,由《交大法学》编辑委员会组织和编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交大法学》由季卫东教授任主编,朱芒教授任执行主编,坚持开放办刊、严守学术质量、倡导学术创新、关注中国社会。本刊一般采用独立署名稿件,对来稿不做字数上的限制. 只有学术水准和学术规范的要求。关于引证规范,请具体参见尾页所附之引证体例。《交大法学》实行三轮审稿和双向匿名审核制度。编辑委员会对来稿无论刊发与否,都会予以及时回复,并向作者全程通报审稿进度。
《交大法学》编辑委员会拥有对在《交大法学》上已刊作品的版权。作者应保证对其作品具有著作权并不侵犯其他个人或组织的著作权,来稿需同一语言下未事先在任何纸面和电子媒介上发表。译者应保证该译本未侵犯原作者或出版者任何可能的权利,并在可能的损害产生时自行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编辑委员会或其任何成员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交大法学》欢迎对所刊文章的转载、摘登、翻译和结集出版,但应尊重原作者依照《著作权法》享有的权利,并在实施转载时注明“转自《交大法学》xxxx年第x卷第x期”和原作者、译校者署名,同时通知《交大法学》编辑委员会,转载文章本编辑委员会不收取任何费用。为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除非作者在来稿时声明保留,则视为同意《交大法学》拥有以非专有方式向万律、北大法宝、台湾华艺、中国期刊网等中外相关数据库授予已刊作品电子出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和数字化汇编、复制权;和向《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等文摘类刊物推荐转载已刊作品的权利。本刊所发表文章中的观点均属作者个人,并不必然反映编辑委员会及其他机构、个人的观点。
竭诚欢迎中外法律学人赐慧佳作。
《交大法学》编辑委员会
《交大法学》注释体例
(一)本刊提倡引用正式出版物,出版时间应精确到月;根据被引资料性质,可在作者姓名后加“主编”、“编译”、“编著”、“编选”等字样。
(二)文中注释一律采用脚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样式为:①②③等。
(三)非直接引用原文时,注释前加“参见”;非引用原始资料时,应注明“转引自”。
(四)数个注释引自于同一资料时,注释体例为:前引①,哈耶克书,第48页。
(五)引文出自于同一资料相邻数页时,注释体例为:……,第67页以下。
(六)引用自己的作品时,请直接标明作者姓名,不要使用“拙文”等自谦词。
(七)具体注释体例:
1、著作类
①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20页。
2、论文类
①朱芒:《行政立法程序基本问题试析》,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
3、文集类
① [美]Philip J.Loree:《<海洋法公约>:对美国航运业更为可取的方式》,载傅��成等编译:《美国维吉尼亚大学海洋法论文三十年精选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443页。
4、译作类
① [德]海因里希迈尔:《古今政治哲学中的核心问题》,林国基译,华夏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5、报纸类
①许多奇:《“带头大哥”为何涉嫌非法集资》,载《解放日报》2007年10月15日。
6、古籍类
①《史记・秦始皇本纪》。
7、辞书类
①《新英汉法律词典》,法律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24页。
8、外文类
依从该文种注释习惯。
《交大法学》编辑部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内,欢迎各位的光临与访问,如果对我们有任何建议,请与我们联系,如果有可以为您效劳的,也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的联系方式是:
联系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交大法学》编辑部
邮 编:200240
联系电话:021-34206368
文章来源:http://law.sjtu.edu.cn/Article150104.aspx 发布时间:201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