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征文选题
本次征文主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发展”。为鼓励全国博士生开阔研究视野和提高创新能力,本次征文不作具体学科限制、不提供具体参考选题,但作者所提交论文须密切结合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础理论、现有法律制度的完善、亟需通过立法予以解决的问题、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问题。
二、投稿须知
1. 作者必须是在读博士生(含2012年毕业生、2013年9月入学者以及在职博士研究生),但不限于法学博士生。欢迎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专业博士生投稿。欢迎个人单独署名,接受必要的有实质合作关系的联合署名,但联合署名作者须均为在读博士生。
2. 作者所投稿件应当为尚未以任何形式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篇幅须控制在8000-12000字之间(含脚注字数),注释规范参照《人大法律评论》注释体例.doc。提交的论文,力求做到选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学术观点明确,见解独到,材料翔实,分析论证充分,逻辑严谨,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文笔精炼,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3. 本次征稿采匿名评审办法。作者不得在稿件内容中明示或者暗示任何个人身份信息,否则,取消作品参评资格。有关个人身份信息,请通过《作者信息登记表》.xls向组委会提供。
4. 征文与作者信息登记表请以附件形式发至boshiluntan@163.com,邮件主题为“学科+姓名+论文题目”(如“民商法+张三+论《人格权法》的立法体例”)。投稿论文稿件名称与作者信息登记表名称均与邮件主题相同,均以“学科+姓名+论文题目”命名。
5. 凡不符合选题范围、字数要求的论文、已公开发表或者已获奖的论文,一律不得参评。
6. 征文截止时期:
三、评审与奖励
1. 组委会将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通过初评、终评择优确定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论文。
2. 组委会将邀请获奖论文的作者出席论坛活动,并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具体奖项设置如下:
一等奖作品:4篇,5000元/篇
二等奖作品:8篇,3000元/篇
三等奖作品:12篇,2000元/篇
优秀奖作品:36篇,1000元/篇
3. 组委会不向参会代表收取任何费用,并提供免费住宿(北京地区作者除外)、伙食补贴、免费学术资料等。参会代表来自西部地区的,组委会负责报销其硬卧或者动车二等座往返火车票;其他地区的参会代表自行负担来京和离京的交通费。
4. 获一、二、三等奖论文将由《人大法律评论》结集出版,免费赠送全体参会人员,并寄送国内外知名法学院校、研究机构。
四、硕士生专场分论坛征文
为发现和培养优秀博士生后备人才,并向各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提供高端学术交流平台,组委会决定在本次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专门开辟硕士生专场分论坛,并由专项经费保障。组委会将向外地参会硕士生提供免费食宿并报销其硬卧或者动车二等座往返火车票,向北京地区参会硕士生提供免费伙食。
有意向的硕士生应在
五、延长征稿截止日期
本次征文截止日期延长至
六、开辟优秀硕士生参会渠道
为发现和培养优秀博士生后备人才,并向各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提供高端学术交流平台,组委会决定在本次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专门开辟硕士生专场分论坛,并由专项经费保障。组委会将向外地参会硕士生提供免费食宿并报销其硬卧或者动车二等座往返火车票,向北京地区参会硕士生提供免费伙食,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方式:提交论文
有意向的硕士生应在
(二)参会名单:匿名评审
收稿日期截止后,组委会将对来稿进行形式审查,符合征稿要求的交付专家评审委员会匿名评审,确定具体参会人员名单,通知获邀请参加论坛的硕士生,并向其所在高校发函予以通报表扬。
(三)活动方式:学术交流
参会硕士生可以全程参与博士生学术论坛,组委会将举办一场专门的硕士生分论坛,邀请优秀论文作者担任报告人和评议人,由著名法学教授、杰出青年才俊进行点评,并与参会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深入的学术交流。
2013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组委会
文章来源:明德公法网 发布时间:201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