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理性与现代国家”国际学术研讨会
国家理性命题旨在回答“为何要有国家”、“如何才有国家”以及“国家应当为何”这三大根本性问题,它们构成了现代国家建构的法政维度与精神索引。值此中国国家建构的关键时刻,清华大学法学院拟于2011年12月3-4日召开“国家理性与现代国家”国际学术研讨会,放眼古今中西,立足中国实际,期于法政、历史、哲学与国际关系诸端,研讨上述问题。
主办:清华法政哲学研究中心
协办:清华大学法学院凯原中国法治与礼治研究中心
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
时间:2011年12月3日、4日
地点:紫光国际交流中心二层
预订座位:请于2011年12月2日13:00前发送个人信息至 tu.ting.kai@gmail.com
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
|||
会址:紫光国际交流中心二层会议厅
|
|||
8:40-9:00
|
开幕式
|
主持人:许章润(清华大学)
|
|
致辞嘉宾:
王振民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
何勤华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校长
巴里・海因兹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荣休教授
|
|||
9:00-10:20
|
单元一: 概念的重释
|
主持人:韦森(复旦大学)
|
|
1. 作为公共理性的国家理性
发言人:沃德维奇・萨德斯基(悉尼大学)
评议人:约瑟夫・本德斯基(弗吉尼亚联邦大学)
2. 国家理性:理由还是借口?
发言人:於兴中(康奈尔大学)
评议人:周保松(香港中文大学)
|
|||
10:40-12:00
|
单元二:黄帝与商鞅
|
主持人:舒国滢(中国政法大学)
|
|
3. 以法治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科学观为基础的黄帝反熵运作体系
发言人:廖凯原(清华大学)
评议人:江山(清华大学)
4. 法家之国家理性论:《商君书・更法篇》疏解
发言人:姚中秋(自由学者)
评议人:郭绍敏(河南大学)
|
|||
14:00-16:00
|
单元三:法治、统治者与理想政治
|
主持人:李秀清(华东政法大学)
|
|
5. 国家理性和法治二概念在法国历史与法律语境中的嬗变
发言人:鲍佳佳(巴黎政治学院/清华大学)
评议人:卢克・雷希勒(鲁汶大学)
6. 统治者的道德与责任:法治世界在现代早期的起源
发言人:托尼・卡蒂(香港大学)
评议人:姚中秋(自由学者)
7. 作为至善理想表达的中国哲学“大同”概念
发言人:陈弘毅(香港大学)
评议人:章启群(北京大学)
|
|||
16:30-17:40 |
单元四:公共演讲暨图书发布
|
主持人:翟志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题演讲:人权的悖论
演讲人:科斯塔斯・杜兹纳(伦敦大学)
评议人:陈弘毅(香港大学)
评议人:托尼・卡蒂(香港大学)
图书发布:《人权与帝国》
嘉宾:刘卫(江苏人民出版社)
|
|||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
|||
会址:紫光国际交流中心二层会议厅
|
|||
8:40-10:30
|
单元五:国家理性与政治实践
|
主持人:张永和(西南政法大学)
|
|
8.国家的理性与非理性:围绕中东和北非的强力外交
发言人:卢克・雷希勒(鲁汶大学)
评议人:孙哲(清华大学)
9. 从叔孙通到公孙弘:
国家理由、“儒生战略”和标准的“中国式国家”的构建
发言人:时殷弘(中国人民大学)
评议人:盛洪(天则经济研究所)
10.作为国家理性的分裂之术
发言人:亚历山大・帕夫科维奇(麦夸里大学)
评议人:屠凯(清华大学)
|
|
||
10:50-12:10
|
单元六:施密特:德国与日本
|
主持人:林峰(香港城市大学)
|
|
11. 日记、书信与理论:卡尔・施密特法政文稿的重要意义
发言人:约瑟夫・本德斯基(弗吉尼亚联邦大学)
评议人:周林刚(清华大学)
12. 国家理性与政治浪漫主义:
卡尔・施密特、国家社会主义和日本法西斯的缠结
发言人:�宓翰┲荆ㄈ毡径�北大学)
评议人:刘毅(北京理工大学)
|
|
||
14:00-15:40
|
单元七:国家的概念
|
主持人:亚历山大・帕夫科维奇(麦夸里大学)
|
|
13. 现代政治思想中的国家概念
发言人:巴里・海因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评议人:李宏图(复旦大学)
14. 自由主义的国家想象
发言人:周保松(香港中文大学)
评议人:赵晓力(清华大学)
15. 社会契约与国家理性
发言人:胡玉鸿(苏州大学)
评议人:刘训练(天津师范大学)
|
|
||
16:00-17:30
|
圆桌论坛:国家应当为何?
|
主持嘉宾:何迪(博源基金会)
|
|
17:30-18:00
|
总结发言
|
主持人:许章润(清华大学)
|
|
发言人:於兴中(康奈尔大学)
发言人:沃德维奇・萨德斯基(悉尼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