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评论》2014年第1期
创刊词 走在法治的大道上 肖 扬
贺 词 祝贺《中国法律评论》创刊
对话 为了权利与权力的平衡 罗豪才
专论 司法改革与审判独立
坚持党的领导和独立审判的关系 胡云腾
审判独立的实质内涵 吴 庚
司法独立之实践与方向 陈兆恺
审判权去行政化的反思 赵学玲
独立审判的慎思与求解 茅仲华
审判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 田文昌
司法区划的构思 贺卫方
司法改革之中国叙事 陈卫东
行政审判体制改革刍议 何海波
司法改革的整体推进 傅郁林
香港司法如何做到无惧无私? 郑 戈
“威权”体制下的“司法独立”
――新加坡司法体制对中国的启示 王江雨
思想
论社会契约论的起源和演变 金观涛
政治立法的主权言说论纲:一个主要基于公民社会和公共空间的观察 许章润
《孔子家语》中的法律思想 於兴中
中国的传统法律思维模式 季卫东
儒家与宪政:从张君劢先生的生平和志业谈起 陈弘毅
儒学的诞生及其早期的政治使命:一个法政思想史的视角 明辉
国家与社会的限度:基于辅助原则的视角 毕洪海
判解
最高人民法院第五批指导性案例之理解与参照
影像 古法遗珍 尹伊君 收藏
批评
走出“方法论的杂糅主义”――读耶利内克《主观公法权利体系》 张 翔
理想法学教育与良善法律人之治 ― ―批判、比较、建构 王进文
为什么偶像走向黄昏?― ―朱苏力、冯象、黄宗智法学析论 董彦斌
策略
目的及其反噬 ― ―评计划生育政策的得失 邓子滨
小产权房”之困境与出路 程雪阳
官邸制:法治路径与制度设计 刘云生
法律人的职业冲突和职业理性 钟书泓
维稳还是维权?― ―解决医患纠纷的根本出路探讨 王 立
《中国法律评论》2014年第2期
卷首语 人权保障与司法文明
对话
依宪治国:责无旁贷,乐见其成 郭道晖 江 平 李步云
专论 深化改革与人权的司法保障
关于完善人权司法保障的若干思考 江必新
错案防范与司法问责刍议 胡云腾
检察权运行中关于人权保障的三个重要问题 黄 河
新形势下刑事冤错案件赔偿的法治化进程 杨临萍
依法规范刑事案件涉案财物处理程序 戴长林
司法审查的乌托邦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难以实施的一种成因解释 陈瑞华
美国如何遏止刑讯逼供 何家弘
人道主义是废除死刑的最终推动力 邓子滨
囚犯人权保障的理念与进路 张 晶
律师是一剂良药吗? 吴 革
香港律师的诉讼权利维护经验 罗沛然
台湾“民选地方首长”之权利保障
――以李朝卿“县长”停职案为例 程明修
思想
“为公”的理念 梁治平
论法律解释之必要性 王利明
《学说汇纂》的再发现与近代法学教育的滥觞 舒国滢
历史与自然:美国宪政的悖论 赵晓力
变革之难:谁之利益?何种正当性?――边沁对布莱克斯通的批判述评 谌洪果
中央集权的简约治理――微山湖问题与中国的调解式政体 田 雷
判解 无冤:司法的最高境界 陈兴良 王韶华 袁小刚 陈 旗
影像 律师百年影志:人・物・制
批评
法律人参与公共讨论的一个尝试――评《理论法学的迷雾:以轰动案例为素材》 苏 力
保守与鼎新――评《新英国宪法》 李树忠
问学者的好奇心――评《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何 帆
理性、信仰与神之美――吴经熊自然法哲学思想之超验之维 张薇薇
策略
我国反恐战略部署需要处理的八大关系 梅建明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法院报告工作制度之完善建议 邵 新
当前干部选拔任用体制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建议 刘哲昕
废止劳教之后的法律制度建设 熊秋红
《中国法律评论》2014年第3期
对话
中国法学教育向何处去 黄 进 付子堂 何勤华 杨灿明 贾 宇 李玉基
专论 司法改革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
律师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张福森
从法学教育到法律人才培养 霍宪丹
司法改革能否改出强有力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蒋惠岭
旧貌还是新颜――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思考 马荣
法律人的价值精神、法律信仰和法律理性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观念基础 卓泽渊
职业化及其批判 刘思达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与司法研修制度 栾少湖
从中国律师的行业定位看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 高树
思想
民本思想源流 梁治平
孙中山的民主观 许良英 王来棣
反思与超越――中国法制史学“革命史观”之初省 范忠信
“中华法系”中的应有之义 马小红
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方向 周光权
难办案件中的公众质疑与基本信任
――论我国刑事司法权威和公众法律信心的双重提升 李翔
判解 从“唐慧案”看司法与媒体的关系
我调整心态 你调整角度――谈司法与媒体如何构建良性互动关系 胡云腾
弱者的武器――关于“唐慧案”的舆情观察 赵志刚
从规则到规律:培育法治思维与彰显法律尊严
――以媒体的视角来看“唐慧案” 刘桂明
刑辩律师如何处理与媒体及社会舆论的关系 孙中伟
从“唐慧案”看中国法治生态 陈柏锋
影像 司法审制五千年 周德伟
批评
自由主义者的宗教问题
――德沃金《没有上帝的宗教》之介评 於兴中
中国法系研究中的“大明道之言”
――从学术史角度品读杨鸿烈的中国法律史研究三部曲 尤陈俊
我们今天如何谈论“人权”
――从科斯塔斯・杜兹纳《人权与帝国》说开去 李一达
策略
执政党领导立法的方式和途径 秦前红
“向前看”:一种真正负责任的司法态度 桑本谦 李秀霞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展及其立法跟进 席月民
碰瓷问题治理纲要 邓子滨
卷首语
江必新: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权力管理新思维
对话
俞可平:依法治国:良法善治的本土智慧与中国道路――深度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
专论
法治反腐与权力运行规制
任剑涛:反腐的不同进路与法治的整合功能
钱弘道:从权力规律看权力制衡
姜明安:加强程序制约,让公权力腐败不易、不能
秦前红:法治化反腐的基本要素及其面临的若干难题
裴显鼎:“‘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深远法治意义
张步洪:变革中的诉讼监督
刘哲昕:权力与笼子
朱国斌:由ICAC谈到香港核心价值
思想
博登海默著,潘汉典译: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力量的差别
金观涛、刘青峰:清代思想与中国近代传统
梁美芬:《基本法》框架下的三权制衡――香港“拉布”案中法律争议之解析
程金华:中国“法制新常态”及其改制
凌斌:编纂民法典:民族生活的法律归宿中
姜朋:国近代法学教育的源起
立法
现实与愿景:《行政诉讼法》修改通过
童卫东:依法治国的助推器――《行政诉讼法》修改的进步和意义
何海波:《行政诉讼法》修改的理想与现实
章剑生:关于行政复议维持决定情形下共同被告的几个问题
章志远: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法治意义解读
梁凤云:不断迈向类型化的行政诉讼判决
影像
周德伟:反腐倡廉鉴千秋
批评
林来梵:法学的祛魅政治
高全喜:宪法学的政治观
田飞龙:主权、制宪权与中国宪法的根本法结构――对陈端洪政治宪法学思想的一个解读
李秀清:中国法的西方绎述
郑磊:省察剑与天平关系的洛克林线索――读《剑与天平――法律与政治关系的省察》
策略
傅郁林: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职能定位与权威形成
陈陟云: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及审判权运行改革的实践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