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大选日趋临近。两位总统候选人也是日夜备战。由于专业兴趣,在网站上注册以后,每天都会收到麦卡恩竞选团发来的邮件,但是大部分当然是鼓励支持者捐美元的(5美元、10美元都可以),其它大部分就是攻击奥巴马竞选团了。在美国消费,如果脑袋里总是习惯性地将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使用,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一换算之后,就不会"挺身而出"了。
时间长了,对于这种口水战式的邮件,也会厌烦,因为他们已经类似于垃圾邮件,而且我也比较倾向于奥巴马的政治策略。于是我尝试着愤怒地回了份邮件:“Don’t send to me any more!!!” 但是,邮件仍然不断。
(朋友带我访问位于ATHENS市的佐治亚大学(UGA)法学院期间,随处可见的公交标语 Beat Alabama!)
回到麦卡恩与奥巴马的整个辩论过程,两位总统候选人均口若悬河。奥巴马有多年的法律执教经历,辩论对于他而言不在话下。而麦卡恩多年的政治经历,透射出他老练的政治技艺。
(CNN直播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
辩论主要围绕战争和美国经济。麦卡恩认为奥巴马是个天真的新手,而把自己描述成老练的政治家。这位72岁的总统侯选人经常提及他的阅历等等。而奥巴马则批评共和党对于伊拉克战争这一鲁莽的错误决定,以及税收等相关的经济问题。这位只有47岁的新手毫不留情地指出布什政府在伊拉克战争上的错误决定以及给美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批评麦卡恩这位错误的拥护者,同时也指责错误的经济政策给美国目前带来的困境。麦卡恩则反驳奥巴马,认为他只是从胜利中挑毛病,而且认为如果撤回伊拉克的军队会动摇国家和地区的稳定等等……。 与其他竞争类似,这种政治上的竞争同样是激励的。但是,整个过程是在主持人的提问与调节下井然有序,虽然辩论的两位都是总统候选人。由此也可以体会权威与规则、秩序的关系。
(虽然麦卡恩与奥巴马是竞争对手,为了自己的胜利可谓呕心沥血、想尽招数,但是一切都是井然有序!)
当然撇开论战本身,可以收获的一点是,这种论战可以揭发出美国社会的问题所在,虽然可能目前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还有争议。但是一个社会如果要发展,可能第一位重要的是首先诊断出社会的症结,然后才可能“对症下药”。而这种竞争性的政治可以比较有效地做到这点。当然,查找社会症结也并非只有政治竞争这一种途径了,也并不排除通过非政治性竞争的方式来完成社会发展的首要命题。
由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自己也能切身的感受到美国社会的诸多问题,虽然可能不是制度性的。美国商店里的标价都是税前的,税率在百分之几十都属正常。刚到美国的中国人,肯定可以切身体会这种“重税”制――这也是奥巴马的攻击对象。
油价也是飙升,停车位也较贵,这样大部分相对贫穷的美国人,每天早晨先开车到免费SHUTTLE站点,然后做免费的SHUTTLE到单位上班。而这免费的SHUTTLE一般都是大学开通,为学生和教师服务的。不景气的经济,昂贵的油价让美国人不得不采用三种交通方式上下班(开车,做免费SHUTTLE,步行)。同时,以往商场里的繁荣,也较以往逊色了好多……。
前几天亚特兰大闹"油慌",到处加不到油。这几天好转了......。
文章来源:中国宪政网 发布时间:20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