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政评论 法学随笔

法学随笔

什么样的提案“太敏感”?

摘要:以“太敏感”为由,希望撤销提案,或希望将“不满意”改成“满意”,都表明相关部门不仅是在漠视委员的权利,更体现出了对民意的不尊重。
    摘要:  以“太敏感”为由,希望撤销提案,或希望将“不满意”改成“满意”,都表明相关部门不仅是在漠视委员的权利,更体现出了对民意的不尊重。

全国政协委员、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韧回忆说:前几年,他曾就某个问题写了份提案。没想到,他很快接到电话,有人称该提案太敏感,希望撤销这个提案。去年,他关于此事的提案终于正式出炉。他对于提案办理工作不满意的打分,令相关部门紧张了,多方做工作,希望戚发韧能尽量改成满意。(35日《中国青年报》)

委员提案大多是反映社情民意,何以敏感到需要撤销的地步?委员们认真递交提案以及督促提案办理工作,都是在行使应有的职权。从施政的角度说,严格按照提案办复规定,并尽可能地提高办复效率,是应该遵循的基本程序。即使确因客观条件所限无法按时办复的,也应向提案者说明。这种立场,不仅是对提案者个体显示尊重,其实也是对民意显示尊重。而无论是以太敏感为由,希望撤销提案,还是希望将不满意改成满意,都表明相关部门不仅是在漠视委员的权利,更体现出了对民意的不尊重。

不同的议案提案,都是对现有利益格局的关注,是对利益调整的呼吁,有时甚至涉及利益博弈。但这正是民主政治的常态。复杂的社会和经济形态,决定了不可能总是有一致的利益诉求,有统一的社会和经济管理认知。议政和施政作为制度设计的两端,所要起的作用就是尽可能地采集多方面的诉求,并从中找到最符合社会总利益的办法。

在施政方掌握主要行政资源的现实情境中,多听取社会不同层面的诉求切实作为行政参考,显得尤为重要。无论这种诉求是个体式的、局部的,还是全局的,社会各界的意见听取得越多,决策就越可能有利于多数人利益,从而达成帕累托最优。

从这个角度说,尽可能地消化吸收民意,议政与施政的衔接度越高,两会的意义才越能凸现。

文章来源:《新京报》2012年3月6日A03版 发布时间: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