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政评论 法学随笔

法学随笔

理性与感性之旅——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理性与感性之旅――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2010620日,法国巴黎美丽城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华人游行。美丽城(Belleville),巴黎华人街之一,它的名字可能会让人幻想它或许是一个曼妙之地,却很难将其与犯罪、安全问题等字眼联系起来。美丽城就是中国,有人曾经说:只要坐几站地铁就回国了。这里的治安问题一直比较严峻,是犯罪高发地段。刚来巴黎时就听说,美丽城的华人不被偷抢是太罕见的事。

究其原因,华人在法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有钱、息事是华人在外国人眼中一贯的形象,受害华人往往因为语言上的障碍而不想追究或者因为势单力薄而不敢追究。所以有暴力倾向的歹徒对华人这种羡慕、嫉妒、恨的情绪,加上华人“好欺负”的形象,使他们变本加厉。直到61日,华人小武的那一声枪响,点燃了华人积累多年的怒火,620日更是发展到极致――华人游行,闻所未闻。

对于这次游行,暂有两点思考:

法国的游行文化

法国的游行,与其说政治权利,不如说是文化需求。纵观1960年到2009年的近50年间,大型的游行就有20多次。从反对对阿尔及利亚的战争到反对法案和改革,游行不断升级,已经慢慢成为法国公民发出政治声音的重要途径。

法国游行实行申报制,不是审批制,即行政机关,主要是警察局,有时是政府(根据城市的规模),对游行组织者申报的时间、地点、路线进行登记,以便在紧急情况下驱散人群。申报要在游行前315天开始,在法国,游行的法律规定比较全面,基本已经涵盖了从申报、游行再到突发事件的处理、组织者的刑事责任整个过程,主要规定在刑法典中。

游行的地位:

游行在法国扮演着重要的位置,当一项法案或者改革出台,游行可能使法案或者改革搁浅。试举两例:

11984624日,150万(根据组织者统计,警方统计是85万)游行参加者捍卫私立学校和自由办学,反对Alain Savary (社会党人) 对非教会学校立法的法律草案(1984120日法案获得通过)。

Savary法案是教育部长Alain Savary提出的,欲建立统一的非宗教性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旨在拉近与融合公立与私立教育。但是天主教教育社团认为这一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将私立办学归入公立办学中,将会损害私立办学的自主性,予以反对。

    神职人员以及Valéry Giscard d'EstaingJacques Chirac也参与了游行。最终,François Mitterrand1984714日要求撤销该法案,Alain Savary随后辞职。

    22009年年底,教育部长Xavier Darcos欲通过改革削减课时和教师数量。这一改革动议引起了学校师生,特别是教师的强烈反对,200911月、12月到1月,法国一些地方进行了游行。当时正值经济危机关口,如果改革试行,又将有很多人面临失业,所以这一改革最终不了了之。

禁止游行的例外――公共秩序

据警察机关和政府的统计数据,游行申报一般情况下都能够通过,但是如果游行会对公共秩序造成影响则另当别论,所以游行申报也不是没有限制的。

20106月,Myrrha大街的居民S.F夫人因为不堪忍受每周五在Myrrha大街上的清真寺信徒的祷告活动,于是联名Riposte laïque社团向警察局提交了在周五即信徒祷告后举办一个猪肉香肠葡萄酒酒会的游行申请。这一申请遭到了SOS RACISME的反对,认为这次极右的游行将会妨害公共秩序,引发骚乱。最终警察局认为游行的目的出于对穆斯林的歧视(猪肉),所以拒绝了这位居民的游行申请。

另外,法国游行的动机也是五花八门的,就在上个星期六(626日),自蒙巴那斯到巴士底狱还进行了同性恋游行。可见,游行之于法国民众,如同水和鱼,须臾不可或缺。同时,正是因为法国权力机关对游行抱之以开放、不惧怕的态度,才得以使民众愿意以游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华人的政治代言人

有评论认为这次华人游行是入乡随俗。在中国确实没有游行的传统,中国的传统是家天下,所以中国人千百年来秉持着这个传统,直到来到了西方国家,认识到这种沉默、漠不关心的政治观念在法国行不通,必须有自己的群体和代言人,才能保证华人这一群族被法国所重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认识来得稍微晚了一些。

政治代言人作用一:上传下达

这次华人游行折射的不仅是安全问题,更重要的一点是:华人在法国社会中立足不能止步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是天秤的另一端,政治代言人是华人群体最稀缺的人才。在异国他乡,政治代言人是群体本身与上层政治阶层对话沟通的桥梁。政治代言人是艰巨的任务,不仅要通晓中国和法国的语言,还要熟知两国的文化,要做好沟通和协调的工作,使华人的声音能够传递到法国的权力机关。当发生摩擦或者误解时,华人政治代言人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化解。

政治代言人作用二:正确引导华人

620日的和平游行到最后出现了暴力烧车事件,虽然烧车行为被即时制止,但这却让我隐隐担心:华人群族在法国社会中往往是缺少正确的引导的。他们来到异国他乡生活、学习抑或工作,但是因为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别,使华人在遇到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从而采取极端的解决方式。华人政治代言人的关键之处还在于,对华人的群体行为进行指导,告知行为的尺度以及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让华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结语:

游行结束的第二天,欧洲时报网报道:和华人聚居的巴黎美丽城相关的4个区的区政府22号宣布,将设立一个“指导委员会”,负责治理“美丽城”街区的治安不良问题。这是620号法国华侨华人依法进行“反暴力,要安全”大游行后,法国官方首次公开宣布采取的措施。

游行是公民无奈的政治选择,因为公民不能直接参与到政治决策中,只能以对弱小+弱小=强大的公式的诠释来与少数执政党做抗衡;但是游行的力量又很强大,或许它开始并不被重视,但是当它的声音越来越大,又有谁敢去怠慢它的存在呢?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第9期中法欧洲法项目访问学者

文章来源:中国宪政网 发布时间:20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