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政评论 法学随笔

法学随笔

印度访学散记之三:糟糕的行政与特别的后勤

 

印度访学散记三:糟糕的行政与特别的后勤

不久前,有个同学要我介绍一下,印度学校管理。对于此,我拒绝了,因为我毕竟身处穷乡僻壤,以管窥而知天下、片叶而知秋,那是圣人之举,非我所能。但是这里,却不妨谈谈NUJS本身的管理,这个却是不妨。

就学校的一般行政管理而言,我觉得某些情况比国内要糟糕得多、官僚得多,凡事先写信,为了买一张SIM卡,光跑学生处,我就跑了近十趟,之后,才告诉我,你是博士生,应当到学术部去申请,差点没把我气坏了――不过,这大概也怪不得他们。在国内,SIM卡随便买,在这里却是不行的。因为几年前,在印度发生过恐怖袭击事件,所以,政府对于SIM卡的管制甚为严格,完全的实名制:不仅需要告知身份证号,还需要填写父亲的姓名住址,对于此,我当然甚为不满,毕竟从法律上来讲,自己也是成年人,享有完全的法律行为能力,但也无可奈何。

至于学术讲座的安排,也是如此。学校的年青老师很是抱怨,说是多数临时通知,――好几场讲座,我都根本没见到海报――所以,到会场的人寥寥无几。由于学校处于机场快到,每天车来车往,会场多半情况下,是演讲声与发动机声、喇叭声齐鸣,坐到会场中间,还能听到回音,基本上什么都听不明白。上一次,印度前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来校演讲,会后有人问我,怎么样,我说我一个字都没听明白,他很是奇怪,但我则很是无奈。不久前,澳大利亚 国际法 教授Ben Saul先生来这里开短期课,由于迟到,我便找了个角落,却是清晰无比。环顾了一下,却原来是扩音器在那,也总算明白了怎么回事。德国弗莱堡大学一位知识产 教授来开短期课时,我便只认那个角落了。――我想这里的老师,大概对于回音也是知道的,可惜不思改进,也颇没意思得很。

对于此,M. P. Singh教授很是无奈,目前的行政,由于之前选任的缘故,多数不知道自己在干么,教授接任校长之后,虽然极思改革,然而,学校另外一名资深教授,办事过于严苛,很多人都受不了,所以教授不得不事必躬亲,很多时间便也浪费在琐事上了。目前,虽然也任用一些年轻人,但他们则是初来乍到,如何服人,则也不是件易事。

相比之下,学校还有另外一部分行政,则要有意思得多――后勤。这在国内是美差,所以,各个高校都能成立所谓的后勤集团,一方面既能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另外一方面则能捞取大把的老头票。以国内某高校为例,食堂的伙食不咋的,但菜价却比上馆子还贵。如果方便,我想,每个人出个四五块,四五个人一起下馆子大概吃得要好得多。真不知道,国家对于高校的补贴都上哪里去了。――这里,大概也是份肥差,因为很多高校的后勤一样也交由公司去处理。但在NUJS则是个例外,这里有个食堂委员会(Mess Committee),其组成人员完全是学生,主要的有两个,SiddhartSatya――接待我的任务便是M. P. Singh教授委托他们完成的――他们负责菜单的安排和日常的预算,就伙食的质量而言,跟国内的相比大抵不能算好。因为,这里的伙食要进行区分,有一部分严格的印度教和其他宗教家庭出身,则是半点荤腥不沾,另外的则是像我一样的,用 梁实秋 先生的话说三个月不吃荤,大概会淡出毒蛇猛兽来,而且要保证两边的预算相同,即每个人每天四餐的伙食费为55卢比(合人民币大概10块),所以比较困难。故而,这里的伙食基本上实行严格的管制,并无菜式可以选择,无论荤素做法相同,只是用料稍有区别,每边各有一菜,然后还有一个则是汤计之类的东西――却不是汤,最大的选择,就是荤素,然后,就是吃菜或者不吃菜了,吃大麦煎饼(这个山东人大概有兴趣)或者米饭――余则没有任何选择。之前,有位老师问我伙食如何,我想了老半天,总算找到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牢饭”。即使有所差别,大概差别也不大。

但就现在的食堂委员会而言,他们的工作无疑做得非常不错的,因为要满足两边同学的需要,同时还得将预算降到最低。要知道印度的法学院的学费是非常贵的,以我目前所在的学校而言,其学费大概是3000美金,折合成卢比大概是120000;人民币也近20000元。而且这还是国立的法科大学。可以想象,在私立学校是怎么回事了。所以,食堂则必须考虑帮他们节约一些钱,而且还得保证营养,很困难。那两个家伙经常忙预算忙到晚上十一二点,就两个大三学生而言,我个人以为已经相当难得了。

昨晚,他们也是别出心裁,在宿舍前的场地上安排了一个新年晚会,把学校所有的老师都要请过来,当然学生也是全部参加。节目也很不错,有吉他演奏,有钢琴演奏,也有歌唱和舞蹈。特别是,他们 居然让 老师临时上场表演,当然,这里的老师的才艺还是不错,要么唱歌、要么跳舞,都露那么一手。之后还来个师生对唱,也是饶有兴趣。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模仿秀――这在国内恐怕是个很严重的事件,因为他们模仿的乃是老师,而且千奇百怪的,都不往好处去。看到几个女老师,一看到模仿自己,便边笑着边跑开去,而台下则是轰然的大笑,那样子颇是有趣。但至于时候,老师们是否采取报复,我则不知道,这毕竟是过于大胆的做饭。我想,在国内,肯定很多老师要给那学生小鞋穿的。就像一个,这里一个女老师说,“我保证他的成绩会是全班倒数第一”――当然,当着这么多人,肯定是玩笑吧。

晚会的最后,学生们要求M. P. Singh教授也唱一个,教授说自己唱不了,便让夫人代劳,自己则在旁边陪着。――我把整个过程都录了下来。――我想,这大概也是教授的魅力所在。

这里的网络好像也是全部由学生维护的,有个因特网委员会(Internet Committee),只是我对这个比较不满,因为申请了一个多月才有了网络。但由于只有两三个人,而且另外那个家伙明年就毕业,也就算了吧。

这就是我所了解的一些情况了。

文章来源:中国宪政网 发布时间: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