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政评论 法学随笔

法学随笔

台北市议会

台北市议会

王世涛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今天与大陆的法律学人一行三人一同参观了台北市议会。台北市议会位于台北市政府旁,在市议会门前,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台北市地标性建筑101

    台北市议会大楼,占地面积不大,共十层楼,并不那么雄伟壮观。台北市议会的一位专员负责接待了我们,我们先到二楼剧场看了关于台北市议会的专题片。大致了解了台北市议会的一些情况。台北市议会现有议员62名,其中2名为台北原住民(山区一名、平地一名),其他60名议员,按台北各辖区的人口比例进行分配。议会设议长一人,副议长一人。议员宣誓就职典礼的同一天,由议员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议长对外代表议会,在议会开会时负责主持会议,但不参加议会的表决,只有在议会的正反人数持平时,进行关键表决。议会内部设七个常设委员会:民政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建设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交通委员会、警政卫生委员会、工务委员会、法规委员会。各常设委员会分别审议大会委付审查的各种议案。每个委员会只由议员凭兴趣参加,但最高不能超过十三人,如果有多于十三名议员报名参加某一委员会,只能进行抽签决定。这样七个委员会的人数会大体相当。议员每人得聘用公费助理6―8人。

    会议分定期大会和临别大会。定期大会每六个月召开一次,每次会期70天,审查总预算会期可延至80天;经市长、议长或议员总数1/3以上请求时,应于10日内召开临时大会,会期不得超过10天。

    看完专题片后,这位专员又带我们参观了台北议会议事厅――议会开会的场所。议事厅不大,有很小较高的主席台,上面写着议长副议长秘书长的牌子,主席台下面有几排座位,是专门供市长、市政府各部门首长坐的(但政府官员在这坐着不是发表重要讲话,多数等候议员质询)。在主席台和政府官员对面,是孤型的议员专席,每个座位的桌子上都有议员的姓名,椅子非常舒适(这是议员长时间开会的需要)。据这位专员介绍,议员座位由各议员抽签确定,一般年轻议员愿意坐在前排,年长议员愿意坐在后排。议事厅的二楼(类似剧场通高的二楼),专门供记者现场直播的座位,设施非常先进,可实现全程现场实播,在会议期间,市民可随意在网络视频上看到议会开会的整个过程,而且整个会程不被剪辑和筛选。议事厅的三楼是市民坐位,市民只要在门口登记即可进入,无需要预先审批。但奇怪的是,与记者席不同,市民席有玻璃幕墙。据说,这是新设的,因为过去出现过市民气愤难抑往下扔鞋、丢东西的现象。遗憾的是,今天正赶上休会期,看不到议会开会的现场表演,不过我还是在议长的位置上留影作个纪念。

    从议事厅出来,台北市议会副秘书长在贵宾室接待了我们,并有专门的摄影师为我们照相。在席间,就感兴趣的问题,我分别请教了这位副秘书长

    问:议员是否真的能够代表选民,如果不代表,如何监督罢免?

    答:议员是选民直接选出来的,选民的选举时一般是比较理性的,不会选不喜欢的人,因此议员至少能够代表某一个群体或一部分人的利益。如果选民发现议员不能代表其利益的话,在四年任期内,可以提出罢免案,由选举委员会审议和决定罢免。当然被罢免的议员很少。另外,在四年任期届满时,选民不再投票,议民会自动下台。所以议员为了谋求连任,会主动跟选民联系,甚至自己出版刊物向选民发行,宣传自己的政绩和作为,为下期当选作准备。

    问:大陆通过电视会看到台湾议会动武、大打出手,由此认出台湾的民主太乱了,您作何理解?

    答: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过去的台湾媒体的主管人是新闻专业毕业的,新闻报导追求真实客观,现在台湾的媒体主管人是生意人,新闻报导寻求刺激、热闹,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而不顾事件的真实和客观。台北市议会开会几乎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如果有,也很少出现。是媒体的炒作造成了人们对台湾议会的偏见。另一方面,如果出现议员动武,也不要大惊小怪。个别新议员,为了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争取出镜率,利用媒体作秀,但其实这不是真正要动武。议会的 “ ”字左为右为 ”,有仗义直言之意,意为大家一起说话。议会的设立即意味着武力的放弃(�者语:这是人类文明史最重要的制度发明),如果要动武就走出议会动枪好了。

    问:政府的预算案会不会被议会否决?预算案是否公开?

    答:议会对政府的预算额度在审议时只能减少,不会增长。预算案通过后,需要对原预算进行追加追减,必须由政府就追加或追减部分再编制预算,并再报议会审批,政府不能擅自追加追减。政府的单项预算(如大型公共工程的预算)可能被议会否决,但政府一揽子预算的否决一般不会,如果议会发现普遍问题,议会会让政府重新编制预算。

    预算案是公开的,预算案审议通过后,可以网络上查到,而且会编印成册,在主要公共图书馆备查。预算案有审议的过程中也是公开的。

    问:议员有没有专业背景的限制?

    答:没有,因为议会都是选民直选。

    问:议员如果没有法律专业背景的要求,对法案的审议有没有影响?

    答:议会设法规委员会,专门负责法案的一读(法案三读通过),法规委员会成员的专业背景基本是法律(编者注:在台湾很多律师竞选议员),当然其他常设委员会的成员也可以参加,但只能发表意见,不能表决。法案经过一读后,交付大会审议(二读)。一些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法案,还要召开公听会,让民众广泛发表意见,不只是专家意见。(编者注:不像大陆经常有所谓专家立法)。

    问:台北市议会与台湾立法院是什么关系?

    答:台湾实行地方自治,有专门立法,因此台北市议会与台湾立法院没有上下级关系,台北市议会按照自己的议事规则行事,不受立法院的统摄。当然,台北市议会制定的规则不能与立法院的立法相违背。

    另一大陆法律学人问:政党政治对议会有没有影响?

    答:肯定有,而且很大。这是避免不了的,其他国家也避免不了。议员经常是有党派背景的,议员非蓝即绿,但在举行时,每个议员候选人的党派身份及政治倾向都是公开的,因此,议员在议会中的党派构成都是选民选举的结果。在台湾立法院,两党的争执会很激烈,不同党派的立委经常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因此最可能动武。但台北市议会,不会如此,经常性的惠及民生的议案基本上不会有人反对。

    在贵宾室与副秘书长合影后,我们又拜访了台北市议会的副议长,这位副议会四十多岁,西装革履,显得精明强干,在大厅的会客席上接见了我们。这位副议长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硕士毕业,专业政治学。他告诉我们,政治权力需要有人敲打、需要反对的声音,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专制,政治的健康需要有反对力量。他的硕士论文题目即是关于反对党。毕业后在国民党执政期间,他毅然地加入了民进党。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当选副议长时,得了30票,而在台北市议会民进党才23人,也就是说,除了本党战友全额投票外,其他政党,国民党也投了他的票,这在台湾的议会选举历史上前所未有。可见这位副议会的人格魅力和政治作为。经过简短的交谈后,这位副议长与我们握手鞠躬告别,显得异常谦逊和善。(台湾的议员在选举前要拜票,不管胜负,在选举后还有拜谢,因此,谦恭是他人必备的气质)这位副议会在大陆算得上级别很高的官员,但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官气、官架,而且除了一个摄像师身旁没有一个随行人员。

    台北市议会62位议员都有自己办公间,都不大,但议会设有资料室、图书室(与台湾淡江大学图书馆联合)、研究室。在一楼大厅的台北市议会的标志牌旁边我们合影留念。走出大门时,门口的保安行注目礼和我们说再见。

 

文章来源:中国宪政网 发布时间:20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