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感性之旅――希腊危机背后的法律秩序
希腊雅典之行本应是一次感受古希腊文明、地中海风情的自然之旅,但因为希腊的财政危机使之更像是一次“考察”。飞机是4月28日14:55分降落在雅典奥林匹亚机场的,到达旅馆时时间尚早,我打算到雅典卫城去转转,但是旅店的服务人员告诉我,希腊的这些景点、公共服务系统、包括商户都在下午2点到3点间就关门了,因为政府没有能力支付公务员的工资和各种保障费用。我很惊讶,怪不得在找旅店的路上看到的商店都是大门紧闭,这是我第一次对希腊的这场危机有如此直观的感受。
希腊的债务危机日趋严重,在消极抵抗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决定向欧盟伸手。5月7日,德国国会以390赞成票通过对希腊进行援助的决定,为希腊解困开了绿灯,但尚未待议会对这项决定进行投票,当天5位申诉人――一名法学家、一名前企业主管和几位经济学家就这项救助决定向设立于卡尔斯鲁厄的宪法法院提出违宪审查请求,为当时希腊的处境雪上加霜。这5位申诉人都对欧盟一体化持怀疑态度,认为这项救助计划违反了里斯本条约中的原则以及德国的宪法规定,要求宪法法院审核德国对希腊的援助行为,并冻结德国即将转入希腊的援助资金。5月8日宪法法院驳回了反对对希腊进行援助的请愿,使德国对希腊的救助尘埃落定。宪法法院的裁决对希腊如救命稻草,将来还会有欧盟国家对希腊进行援助,如果这次德国宪法法院支持了反对方,那么希腊的下场将不堪设想;而这项裁决对欧盟未来的走向也至关重要,这是成员国法律体系对欧盟一体化的肯定。
德国人一贯崇尚逻辑、一丝不苟的形象是公认的,5位申诉人提出违宪审查也不是“顶风作浪”的首例,因为早在1997年,5位申诉人中来自德国图宾根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Joachim Starbatty就连同3名德国公民向宪法委员会提出过对阿姆斯特丹条约中关于建立欧元区的规定进行违宪审查的请求。那时Starbatty先生就认为,德国加入欧元区有陷入通货膨胀的危险,这与建立欧元区的初衷是相悖的,而这次德国作为欧盟最大的纳税国首当其冲救助希腊对德国更是不利。他甚至主张德国退出欧元区,这样一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国家,例如奥地利、芬兰、甚至法国纷纷退出欧元区,债台高筑的国家则应在这一体系中自生自灭。情况并非如此简单,这场危机不仅是希腊的,更是对整个欧盟体制的考验,欧盟国家应该同心援助希腊,拯救欧元,而不能像现在这样涣散、猜忌。今天希腊所面临的财政危机,欧盟每一个有能力救助的国家都不能袖手旁观,因为棘手的希腊问题已经将欧盟放置到一个很被动的地位,欧元已经被拉下了水,贬值趋势在持续,这是对欧盟一体化实质性地毁坏。
暂且不论Starbatty先生的观点是否合理,单表这几位执著的德国公民二度提出违宪审查的行为实在令我欣赏与羡慕。不仅是德国,很多欧洲国家的公民都有这种无法媲美的宪法意识,例如前总统密特朗在任时曾主动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提交宪法委员会进行违宪审查,他的理由很简单,只有宪法委员会裁决其合宪,那么它的运行与推行才具有正当性,也排除了国内的质疑。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点――宪法没有停留在一纸规定上,它更多地成为公民捍卫公民权利、国家利益的法律武器,因为宪法已经成为生活的准则,如此亲近他们的生活,用之于民,公民尊重它也因为它可以用到实处。还有一例是我自己在希腊旅行时的感受:4月29日晚上,在雅典的宪法广场经过时,偶遇熙熙攘攘的人群,喊着希腊语经国民大会向使馆街的方向走,周围有很多宪兵荷枪实弹,是一场规模不小的游行示威,只是不知何故。后来上网看新闻才知道希腊爆发了严重的罢工,针对希腊政府正在实施的财政紧缩政策,特别是缩减公务员的收入以及增加赋税等措施。我佩服希腊人民在这场经济浩劫中表现出的理性,不论国情多么紧急,都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用合法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我庆幸这个国家的经济虽然垮了,但社会没有动乱。
从德国请求违宪审查的公民到希腊游行示威的公民,他们的举动缘于国家的法律体系为他们提供了表达公民意愿的通道,这条通道如果畅通的话,公民就会保持理性、社会就会和谐。虽然这次财政危机为希腊,为整个欧盟都蒙上了一层阴云,但是他们在其中的表现还是让我感受到了希望――公民的理性与法治国家的有序。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第9期中法欧洲法项目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