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内容
本卷主题为“宪法变迁与宪政发展”。
今年值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宪法颁行三十周年,对宪法及宪政发展的省思为本卷之主题。文章可就三十年来中国宪法与宪政的发展进行总结展望,亦可以更为深远的历史视角或者更为广泛的比较法视角,对宪法变迁的方式、理念与宪政发展的经验、教训等进行研究;亦可就宪法学之源流脉络等进行研究;亦欢迎就具体制度发展以及判例演进等微观层面的精细研究。研究当有别于纯粹的历史研究,而应体现宪法学之独特学科品格。
主题研讨之外,亦欢迎其他文章。本评论以大陆法系公法为主要着力方向,但亦欢迎英美法的精深研究。
根据稿件情况,本评论设有主题研讨、学术专论以及专题研究(随机)等板块。
二、征稿对象
欢迎所有公法学人,不论学位,不论职称,不论学术出身,以文取稿,以文会友。若能助推年轻学者成长,诚为本评论无上光荣。
众所周知,只要评价机制不改,我们这种以书代刊的连续性出版物便举步维艰。在此背景下,若得公法学人鼎力支持,尚可维续,他年之后或成独特风景。
三、投稿要求
1.采稿标准
基本标准:较强的学术性,论证的严密性,一定的新颖性,严格的规范性。
研究论文、评论、国内外案例评述均可,体裁不限。原创、译作均可,但书评、会议综述、文献综述等原则上不刊登,译作须提供原文和授权书。
本着尊重知识、尊重作者的原则,来稿均需经过匿名审查。稿件先由编辑部秘书匿名处理,再交由两名编辑审查,另聘请若干校内外青年学者协助审稿。如此可确保文章质量,并公平对待各位作者。
对于所有来稿,编辑部均会在一个月之内回复审稿结果。
2.稿件格式
稿件应由标题(中英文)、作者简介、摘要、关键词、正文等五部分组成,无需参考文献和英文摘要。
3.注释体例
注释以必要为限,一律采用脚注,每页重新编码;脚注序号用自然数加圆圈。具体参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注释体例执行(附后)。
4.字数要求
来稿原则上不少于8000字,最长不超过3万字,优秀作品可放宽至5万字。不拘篇幅是连续性出版物的优势所在,如有长篇佳作,舍我其谁?
公法人物、史海钩沉、案例评析等以清楚明了为限,字数不作具体要求。
5.来稿方式
来稿以电子版为宜,请注明姓名、学位、职称、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
四、截稿时间
第七卷截稿时间为2012年7月30日。
五、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calawpl@126.com
联系电话:010 �C 82509255
敬请不吝赐稿!
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
《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编辑部
2012年1月8日
附:《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引用例证
1.书籍
例一:参见杨建顺:《行政规制与权利保障》, 518~519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注:间接引用者应加“参见”,直接引用者不必如此。作者除“著”之外的性质,均需注明,如主编、编著等)
例二:[日]大桥洋一:《行政法学的结构性变革》,吕艳滨译,100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例三:See K.S. Carlsto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3rd edition, New York, 1946, p.192. (注:引用外文著作,书名部分斜体。间接引用者应加“See”,直接引用者不必如此)
2.报纸
莫于川:《关于修改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若干建议》,载《检察日报》,3版,2011-10-10。(注:报纸文章必须有版次)
3.连续性出版物
例一:胡锦光:《在必然与巧合之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解读》,载《法学家》,45页,2006(4)。(注:杂志期刊文章必须有页码)
例二:[韩]权宁星:《基本权利的竞合与冲突》,韩大元译,载《外国法译评》,76页, 1996(4)。
例三:李忠夏:《国家安全与人性尊严:伦理问题的法教义学解决路径》,载王贵松主编:《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第5卷,105-106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注:连续出版物文章必须有页码)
例四:Barry, “On Third Debt”, Harvard Law Journal, 1984, Vol.25, No.1, pp.576-578. (注:引用外文连续出版物,文章名用引号标注,所载期刊用斜体表示)
英文之外的其他外语注释,从其旧例。一次引用多本书的,用分号;隔开。
文章来源:明德公法网 发布时间:201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