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宪法学基础理论”系列会议第三次会议邀请公告
一个学科的体系完善、思想成熟与原创产出,归根结底来自对这个学科基本概念、根本原理与核心问题的持续追问与反思。中国宪法学回应新时代重大法治实践问题,离不开宪法学基础理论的思想牵引和学术滋养。无论是观点争鸣,方法论辩还是制度安排,回到基础理论所预设的概念与范式,都是中国宪法学应该保持的理论定力,也是中国宪法学保持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有鉴于此,中国人民大学公法研究中心于2021年发起“中国宪法学基础理论”系列会议,围绕学科基础原理和命题,邀约中青年优秀学者报告最新思考,贡献于中国宪法学之长远发展。第一届会议,我们聚焦“国家”;第二届会议,我们思考“社会”;第三届会议,我们计划围绕“公民”,转向对基本权利的讨论。现对本次会议初步安排进行公告,并邀请学术界感兴趣同行参会:
会议主题:基本权利的基础原理・聚焦基本权利干预
会议地点:中国人民大学中关村校区/通州校区(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会议时间:暂定十一月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主报告人:
王锴
报告人简介:王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备案审查制度研究中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少年司法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备案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司法部法规规章备案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法学会常务理事、大数据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监察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备案审查研究》副主编等。曾先后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韩德培法学奖、何华辉法学奖、方德法治研究奖等奖励。
柳建龙
报告人简介:柳建龙,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所岗位研究员;兼任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教育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最高人民法院国家责任研究基地研究员、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警察法治研究所研究员等。先后在《中外法学》《清华法学》等期刊发表论文近三十篇;代表著作有《宪法修正案的合宪性审查:以印度为中心》等;代表译作有《宪法修改与宪法变迁论》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史、比较宪法等。
会议主办方现就主题报告征集评议嘉宾,有意担任评议人的与会者,请联系会务人员预报名,可注明评议意向。热忱欢迎宪法学领域专家、学者踊跃报名!
会前沙龙预告
中国宪法学基础理论是由一系列具体的学术命题构成。这些命题都呈现出概念抽象性和原理普遍性特征,因而在具体阐释中不免遭遇理论上的碰撞与争鸣。通过真诚地学术讨论、商谈与论辩,在最根本的理论命题上互相砥砺、形成共识,是有效推动宪法学基础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有鉴于此,会议创新形式,设立会前沙龙,邀约学者进行对谈(无需事先提交稿件),以期砥砺学思,求同存异,怀抱“知性的真诚”,共享“智性的愉悦”,增进学术共识与友谊。
本次沙龙拟于“中国宪法学基础理论”系列会议第三次会议前后举行,具体时间地点随正式会议一并通知。会前沙龙计划围绕以下特定学术命题展开圆桌讨论,欢迎有意愿参加的学者联系会务报名参加:
第三次会议会前沙龙主题:历史主义在宪法学中的兴起
有意参会者可联系会务人员:
刘子恒(liu_ziheng@ruc.edu.cn; 13787277245)
张旭(Zhangxu9789@163.com; 15532473072)
中国人民大学公法研究中心
2024年8月9日
文章来源:明德公法网 发布时间:202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