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法律评论》征稿启事
美国《哈佛法律评论》开风气之先,世界知名法学院先后出版了的风格各异的法律评论刊物,法律评论逐渐成为了知名法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法学院,荟萃了最优秀的法学家,拥有法学学科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在王利明院长的关心和亲自指导下,2008年《人大法律评论》将以全新的版面与栏目面世,坚持学术自主、自觉和自律的原则,秉承人大法学院的传统精神,开创学术交流新的园地,争创国内一流的学术刊物。
《人大法律评论》主要栏目包括本期主题、学术争鸣、实证研究、域外法评(论文、评论、案例、书评)等栏目。作为一个学术交流的开放园地,《人大法律评论》是欢迎国内外同仁投稿。
1、欢迎任何关于法学的原创性成果,稿件一般应8000字以上,体裁不限,是否采用以学术水准和学术规范为根据。
2、来稿请附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及作者真实姓名、地址,现工作单位、学衔、职称及联系电话。
3、稿件通过责任编辑初审后,实行双向匿名评审。编辑部收到稿件一个月内将通报录用结果。
由于人力财力有限,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稿底,《人大法律评论》注释采用脚注,所著文献一次注明著(译)者、著作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报刊名、出版时间、版次或刊数及页数。引用外文文献的,请按照该语种通行注释体例设注。兹举例如下:
1、著作类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8页。
②张卫平:《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79页。
2、论文类
①何家弘:《司法证明标准与乌托邦――答刘金友兼与张卫平、王敏远商榷》,《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
3、文集、教材类
①龚祥瑞:《比较宪法学的研究方法》,载《比较宪法研究文集》第1册,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②樊崇义主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14页。
4、译作类
①[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69页。
5、报纸类
①赵蕾:《法律文凭贱如粪土?》,《南方周末》2007年6月14日。
6、古籍类
①《清会典》卷一百,第1014页。
②[清]沈家本:《沈寄�m先生遗书》甲编,第43卷。
7、辞书类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145页。
8、外文类
① George Applebey, Contract Law, London:Sweet&Maxwell, 2001, p.131.
②Carl F.Worden, Bankruptcy Bill is Dead, the Federal Observer Vol.06, No.35
来稿请寄打印稿同时包括电子文件,请按照以下地址及邮箱寄送。
通讯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人大法律评论》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872
人民大学法学院《人大法律评论》编辑部
2008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