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心公告 其他公告

其他公告

〔代发〕《人大法律评论》编辑招聘启事(附:《人大法律评论》2009年卷(总第七辑)目录)

《人大法律评论》编辑招聘启事

         《人大法律评论》是一份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生自主创办并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评论》于2001年创刊,20095月份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第七辑。

《评论》本着不拘一格的用稿精神,致力于发掘登载学术性、前沿性和思想性的高质量作品。为保证《评论》选稿的高水平性和办刊的连续性,现面 向我院 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和留学生(包括09年秋季入学的博硕士生)招聘编辑四到六名。希望应聘者有良好的学识,有尊重规则、缜密细致、长于合作的工作作风。

参加招聘的同学必须提交下列材料:

1、本人简历;

2、本人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或其他文章;

3、对办好《评论》的建议,包括刊物定位、栏目设置、文章风格、编辑规则等。

请将上述材料于 2009 6 15 2400前发送至:rendaflpl@163.comrendaflpl@ruc.edu.cn

《评论》编委会将根据申请者的前述材料进行初选,并另行通知通过初选的同学参加6月下旬的面试。

我们期待有热心、有能力的同学加入《人大法律评论》,用自己的辛劳和智慧在我们共同的园地上编辑美丽的篇章。

                                  《人大法律评论》编委会

                                       2009 6 6

 

 

新书推介:《人大法律评论》2009年卷(总第七辑)

 书名:人大法律评论.2009年卷

 作者:本书编委会组编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

定价:36

 

 


   图书内容简介

本辑创立的如论讲堂栏目推出的是 王利明 教授、 陈兴良 教授就学科的热点问题以及发展历程的点评。在本卷推出的主题探讨中, 王泽鉴 先生的《人格权保护的课题与展望》与 谢哲胜 先生的《中国人格权法独立成编及其基本内容的立法建议》提供了人格权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论文栏目,我们推出了《律师业的课税问题:法规与现实》、《论法定型不真正连带责任及其在严格责任领域的扩展适用》、《论应收账款融资中的权利冲突及解决路径》和《物权变动的区分原则及其逻辑贯彻》四篇论文。在评论栏目, 马小红 教授从古代法与自然、法与人的关系中探讨了古代社会中的法理学。李晓辉副教授从美国的法典化历程、法典的地位以及法典的司法应用等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美国普通法传统之下的法典化的特旨。 张远煌 教授对有组织犯罪发展形态的思考以及 刘引玲 教授的婚姻契约分析,无一不透露出学者对传统问题的多视角思考。熊丙万、 周院生 博士通过调研,对赃物善意取得制度的实践需求进行了考察,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具有创新精神的制度构想。 高子程 先生从司法实践的角度解读了我国新近出台的《反垄断法》,主张必须通过制定详尽的实施细则来保障反垄断法的有效实施。在译丛栏目, 陈虎 博士翻译了德国著名学者Detlev Frehsee教授的佳作,文中作者对被害人意愿、制度的发展、实践与理论中存在问题等内容的分析,为我们开启了深入了解德国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和解制度的视窗。在书评栏目 杨立新 教授以律师和法官的思想交流为题,从一个独特的角解读了 钱卫清 先生的《法官决策论》。而 吕忠梅 教授与 刘超 博士以对话方式完成了对 汪劲 教授《环境法学》一书的点评。二者均是形式新颖、文笔生动之佳作。

  图书目录

·如论讲堂·

隐私权的新发展

刑法知识的转型与刑法理论的演进

·主题探讨:人格权法新展望·

 人格权保护的课题与展望――人格权的性质及构造: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的保护

 中国人格权法独立成编及其基本内容的立法建议

·论文·

 律师业的课税问题:法规与现实

 论法定型不真正连带责任及其在严格责任领域的扩展适用

 论应收账款融资中的权利冲突及解决路径

 论物权变动区分原则在无权处分领域之贯彻

·评论·

 中国古代社会的法理学

 水中之石:普通法传统中的美国法典化

 关于我国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及发展形态的再思考

 婚姻契约之特性分析

 论赃物善意取得制度的实践需求和具体构建――以追赃实践面临的困惑为视角

 论《反垄断法》的缺失与完善

·译丛·

 德国刑事法律中的赔偿和犯罪人一被害人和解:

 发展历程与理论内涵

·书评·

 律师和法官的思想交流――读《法官决策论》

 戴上眼镜读书、摘下眼镜对话――师生共评 汪劲 教授的《环境法学》

编者手记

本书共311 

文章来源:明德公法网 发布时间:200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