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宪法学基础理论”系列会议第二次会议公告暨会前沙龙预告
“中国宪法学基础理论”系列会议第二次会议邀请公告
一个学科的体系完善、思想成熟与原创产出,归根结底来自对这个学科基本概念、根本原理与核心问题的持续追问与反思。中国宪法学回应新时代重大法治实践问题,离不开宪法学基础理论的思想牵引和学术滋养。无论是观点争鸣,方法论辩还是制度安排,回到基础理论所预设的概念与范式,都是中国宪法学应该保持的理论定力,也是中国宪法学保持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有鉴于此,中国人民大学公法研究中心于2021年发起“中国宪法学基础理论”系列会议,围绕学科基础原理和命题,邀约中青年优秀学者报告最新思考,贡献于中国宪法学之长远发展。现对第二次会议初步安排进行公告,并邀请学术界感兴趣同行参会:
会议主题:宪法的社会理论
主报告人及主题:
1.李忠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报告主题:社会系统背景中的政治宪法
报告人简介:李忠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计划” 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青少年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人权》杂志社编辑,曾任职于山东大学法学院。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人民日报》等期刊报纸发表文章三十余篇,曾获中国法学会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次)、第一届法律出版社“金獬豸奖”、方德法治研究奖、韩德培法学奖“青年原创奖”等奖项。
2.黄明涛(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报告主题:1982宪法的“法典化”:改革宪法与立宪主义的历史交汇
报告人简介:黄明涛,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入选湖北省首届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兼任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秘书处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基础理论、比较宪法学(英美)、一国两制与香港基本法。曾赴香港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等科研院校从事访问研究工作,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黄明涛教授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国社科课题、教育部课题多项。曾荣获第七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九届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中青年学者优秀科研成果奖。
会议主办方现就两篇主题报告征集评议嘉宾,有意担任评议人的与会者,请联系会议会务人员预报名,并注明就哪篇主题报告进行评议,热忱欢迎宪法学领域专家、学者踊跃报名!
“中国宪法学基础理论”系列会议第二次会议会前沙龙预告:
中国宪法学基础理论是由一系列具体的学术命题构成。这些命题都呈现出概念抽象性和原理普遍性特征,因而在具体阐释中不免遭遇理论上的碰撞与争鸣。通过真诚地学术讨论、商谈与论辩,在最根本的理论命题上互相砥砺、形成共识,是有效推动宪法学基础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有鉴于此,会议创新形式,设立会前论辩式沙龙。每期沙龙将提炼出若干具有理论内在张力的学术命题,邀约持有不同立场主张的学者进行对谈(不需要事先提交稿件),以期砥砺学思,求同存异,怀抱“知性的真诚”,共享“智性的愉悦”,增进学术共识与友谊。本次“会前沙龙”拟于11月24日下午开始,围绕一项特定的学术命题展开讨论,欢迎有意愿参加的学者联系会务报名参加:
第二次会议会前沙龙主题:如何理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会议主办方:中国人民大学公法研究中心
会议承办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会议时间与地点:2023年11月25日(周六)一天,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601会议室
有意参会者可联系会务人员:
杜吾青(ppsucdwq@foxmail.com; 17718388502)
刘苍瑜(liucangyu@126.con; 18810701779)
中国人民大学公法研究中心
2023年8月3日
文章来源:明德公法网 发布时间:20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