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义老师:中国法学教育领域普渡众生的大佛
莫于川
昨天下午开完追思会,情绪一直不能平静,坐在电脑前打算写一篇悼念文字,但思绪万千、胸口阻塞、喉头哽咽,一个通宵写不出几句话来,唉……
追思会上的发言,无论是纪宝成校长、王利明副校长、韩大元院长、林嘉书记和王振民、吴汉东等兄弟院校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和细节回忆,还是
叶秋华
教授、
赵晓耕
教授等同事和门生泣不成声的往事忆述,抑或毕业学生、在读学生的直白倾述和励志决心……都勾起了尘封记忆,引起了极大共鸣。会场里有200多人吧,大家身心归一、静默端坐,不断的喘息声、哽咽声可清晰闻见,悲痛伤感的眼泪模糊了、充满着、涌流出人们的眼眶――虽然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是真挚深厚感情的汇聚奔涌啊!大家都经历了一场思想洗礼,得到一次精神升华吧。
才过去几个小时,我已记不清楚自己在追思会上发言说了哪些话,直到现在仍处于伤感痛心的情绪中。我作为新加盟人大法学院团队的一名教师,由于专业方向不同,与
曾
老师私下接触不多;但结缘人大法学院15个年头里,与
曾
老师见面寒暄,听他演讲谈话,听到他的各种故事,也是非常多了。我觉得――也是先后加盟这个学术团队和精神家园者的共同感受吧――
曾
老师是一位有大智慧、大修德、大爱心的法学教育家,他和蔼的面容、温暖的目光、爽朗的笑声、张弛有度略带方音的普通话,以人为本的周全事项安排,娓娓道来、远大可行的发展构想,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即便像我这样中年加盟的引进人才,你的身心也会被一下子抓住,让你自觉自愿地喜欢上、献身于、归属于这个团队,以人大法律人为荣,积极工作发挥力量。这就是所谓巨大的人格魅力、领袖磁场吧?!
这些年来的接触了解、亲近观察,我觉得
曾
老师非常敏锐、细心、热情、实干,具有非凡的洞察力、敏锐性、果敢精神、实干精神、饱满热情、持久毅力,既是战略家又是实干家。就像追思会上发言同志们一致的评价那样,
曾
老师不仅运筹帷幄、殚精竭虑、不断努力,为人大法学学科发展和人大法律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而且他充满理想、胸怀世界、兼济天下,为我国法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法律史学的发展,为我国法律制度建设和法律人才培养,为中国法学教育走向世界,赢得国际认知、尊重和地位,都作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记得
曾
老师在人大法学院教职员工会议上的无数次讲话,每每谈及其他法律院校系科的情况时,是那样地了解和关切,总是说希望各个兄弟院校团结一致共同发展,希望作为强者之一的人大法学院,各个专业、各位教师要多关心、多支持其他兄弟院校的发展进步,资源和好处要与人分享,一花独放不是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不仅把“兄弟院校的发展”、“中国的法学教育”等话语挂在嘴边,时时流露出殷切期盼加快推动中国法学教育事业发展的急迫心情,而且实实在在作出了巨大努力,采取了许多行动,真正践行着“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能让一下就让一下”的精神――有时是自我谦抑甚至自我牺牲式的退让啊――那种胸怀全局、兼济天下、普渡众生、助成他人之心之情,可谓心身皆至,达到了极致!
也许是心灵相通吧,我在整理不好思绪、写不出追思文字的深夜,在随意翻看查找照片的过程中,居然在我那多次遭受病毒攻击严重受损勉强恢复使用的电脑里,一下子找到了几
张曾
老师同我的合影,以及我为
曾
老师拍摄的照片。
那是曾
老师病发前一个月的2009年8月,那时他73岁,我院在北戴河召开发展战略研讨会时的照片。记得那天晚上,
曾
老师到多功能厅同我们一起唱歌联欢,他唱了好几首歌,还单独同我合唱,兴致很高。在交谈时他还肯定我们宪法行政法专业的教研工作,提醒我们中年教师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表现出非常乐观的精神和关心晚辈的爱心。可是现在我来仔细察看面前
那张曾
老师的独照才发现,实际上,那时已是癌症晚期仍在抓紧工作的
曾
老师,已明显表现出非常疲惫憔悴隐忧的病容,只可惜当时大家都未察觉,没能更早发现和医治疾病,真是令人懊悔痛惜!可是,那时谁又会朝那种坏的方面去想啊?!难道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曾
老师是一棵参天大树、仁爱大佛,造福人类、受恩者众,人们敬重他、感念他。作为人大法律人,我为曾经受教、受
益于曾
老师深感荣幸,为老院长仙逝深感痛惜。最好的感恩是努力工作。晚辈们会承续
曾
老师的精神、力量和事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不断推动中国的法治事业,逐步实现人类的法治理想。
我请治丧办为21日的八宝山告别仪式送了一个花圈,写了如下挽联:
大智大德大爱的法学教育家――
曾宪义
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行政法研究所所长
莫于川
教授率众弟子敬挽
先生已逝,精神长存,事业永在,敬请安息!
晚辈莫于川
2011
年
1
月
18
日凌晨
断续写成于北京世纪城绿园
沉痛悼念曾宪义教授 专题网站
文章来源:中国宪政网 发布时间:20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