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公法研究中心在明德法学楼601会议室举行2025年第1期明德公法论坛,邀请德国曼海姆大学法学院Michael W. Müller教授做主题报告“宪法学的历史主义进路”。此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喻文光教授主持,法学院院长杨东教授出席,韩大元教授致辞,田伟助理教授担任翻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熊丙万教授、王世杰助理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李富鹏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翟晗副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陈嘉白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段沁博士等参加论坛。
喻文光教授首先介绍主讲人和各位参会嘉宾,并回顾了Michael W. Müller教授与我院长期以来的学术交流经历。在致辞环节,韩大元教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公法研究中心欢迎Michael W. Müller教授,并感谢Müller教授此前作为德方团队负责人参加我院与慕尼黑大学法学院的合作研究项目。
随后,Michael W. Müller教授做主题报告。Müller教授首先界定了其宪法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即将宪法和宪法学理解为一个发展过程,注重此间各种宪法观念、概念和结构的发展,由此展开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法比较,最终形成一种批判的宪法(史)学。在报告主体部分,Müller教授分别探讨了宪法史与宪法制定、宪法史与宪法发展、宪法史与宪法解释的关系。就宪法史与宪法制定而言,他分析了制宪过程中处理历史的几种方式,并探讨了类似《德国基本法》第79条第3款这样的永恒条款的功能。就宪法史与宪法发展来说,他主张拓宽我们对宪法史的理解,将前史、发生史、发展史、互动史和未来史等均纳入研究视野。就宪法史与宪法解释而言,他主张一种在原旨主义与功能主义之间的解释立场,并结合财产权、一般人格权和同性婚姻三个具体例子,展现了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是如何从基本法的原则内核出发,通过动态的目的解释,来使宪法因应经济、科技与社会变迁。在总结部分,Müller教授提出一种具有历史感的宪法学方法论进路。
主题报告之后,参加沙龙的老师就讲座内容与主讲人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杨东院长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向Michael W. Müller教授赠送了讲座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