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德宗教授发表“宪法行政法专业研究生之生涯规划”演讲
12月22日下午四点,我国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研究员兼筹备处主任汤德宗教授做客明德法学楼725会议室,主讲“宪法行政法专业研究生之生涯规划”。讲座由中心韩大元教授主持。中心胡锦光教授担任点评。中心张翔副教授、王贵松讲师以及中心的访问学者、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们参加了讲座。
韩大元教授在介绍完汤教授的经历后,幽默地指出对大家而言,汤教授最重要的头衔是中心的客座教授。
汤教授首先将其个人的求学背景与大家分享,他回忆选择法律,是受到父亲影响,首先看到的是父亲的宪法书,后来考入台大,后来读台大的硕士,然后参军,之后公费出国,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法学硕士,1985年进入中研院,后来赴美国杜兰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校的排名并不靠前,但是影响很大,杜兰当地体现的是多种文化的融合精神。四年后回到台湾,中研所和台大,被合聘。1993年担任中研所副研究员、台大副教授,去德国科隆大学作访问学者,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德国自然以其法学而自豪,依靠文化重新站起来。大概从那时起,开始从事比较公法的研究。2001年担任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部客座教授,讲授比较行政程序法。
汤教授其次比较分析了两岸法学发展。他指出,公法在台湾受到的政治影响比较小,但是公法还是不够发达,对西方知识的理解存在偏差,主要是通过日本来学习的。留学生带来外国的知识,后来进入反省阶段,来主动思考从中可以学到什么,学什么,之前德国法学对台湾的影响达到90%以上―注:德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可以说是法学影响最大,但是目前受德国影响最大的地方也不多―,德国的学问更加精深,要求领悟的更多,更具有体系性。但太注重概念的讲究,创造性不够,这些都是英美法系的优点。谙习英语和德语,对于法律人而言,是最好的。法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其本身就是创造,在追求原创性方面,德国在此明显不足。另外,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之间的冲突加大。因此要探索适合本土文化发展之路。首先在于选择人才、吸引人才;其次制定制度,人才交流;最后才是定规模、定规格。
汤教授诙谐地指出,做学问要靠三个条件:身体、毅力、运气。汤教授对中心评价很高,指出中心教授数量多,领导创造性强,整体资源强大。
最后,汤教授向诸位研究生们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加强中文,大陆的文章很白话,但是不够精准,不精确。论证应当严谨,注重知识的累积。同时还要加强外文,和外国人一起生活,接触第一手的资料。大陆的发展必须走自己的路,要有自己的特色。第二,要发展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多云兴趣和嗜好。
在评议阶段,韩大元教授指出,汤教授经历的启发意义很大。一是外文的建议,研究多元化;二是中文的建议,提高中文水平;三是做学问的耐力、毅力及运气,运气是积累来的;四是身体健康,是人生的基本态度;五是兴趣的培养,许崇德老师是个多才的人,值得学习。胡锦光教授指出,看起来是两个问题:一是人生发展,二是建议和意见。实际上是一个问题,即怎么能当好一个学者,学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一是要有独立的判断,且是理性的判断与思考,做一段,停下来思考,然后再前行;二是要有批判性,而不是盲目接受;三是勤奋与努力。聪明只能有灵感,但没有勤奋,而没有成果;四是语言功底,如何把知识优美地表达出来,令别人能够接受,以达到最终的功效。(古汉语的教育不足,如何简洁准确表达,而不应该是政治话语的表达,如提倡、大力等)表达是个基本问题,如何得到别人的认识。应该多学外语,掌握更多的外国第一手资料。再有兴趣的培养,如音乐素养等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最后,郑磊博士后等同学向汤教授提出不同问题,汤教授一一做出详细客观的回答,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