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心动态 明德公法论坛

明德公法论坛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公法学论坛会议综述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公法学论坛会议综述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公法学论坛:公法视野下健康权保护”,于2023年9月1日至4日在天津南开大学法学院举办。本次活动由南开大学法学院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公法研究中心与台湾政治大学公法中心协办,由公益信托法治斌教授学术基金、南开大学医药卫生法研究中心作为支持单位。六十余位来自海峡两岸的公法学者和十余名青年学子畅谈公法视野下的健康权保护。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郑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与来自台湾地区的政治大学、台北大学、东吴大学、高雄大学、中兴大学、真理大学、中正大学等高校的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开幕式由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宋华琳教授主持。他代表南开大学法学院欢迎两岸的公法学师友同仁同学,相信在后疫情时代相聚南开园共同研讨“公法视野下健康权保护”,具有非常强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期待论坛结出丰硕的果实。

在开幕式环节,第十四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教授,东吴大学副校长、台湾行政法学会荣誉理事长、政治大学法学院兼任教授、公益信�法治斌教授学术基金执行长董保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公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胡锦光教授分别致辞。

陈雨露校长在致辞中对两岸公法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南开大学百年来的历史传统,指出南开大学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相偕行。他还回顾了南开法学从民国年间到改革开放后恢复的学科建设历程。他充分肯定两岸学者为促进两岸法学发展、增进两岸同胞亲情所贡献的智慧与力量,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陈雨露校长

董保城教授对主办方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感谢和真诚祝福,并期待未来海峡两岸公法学术交流不断深入、薪火相传。他还指出两岸公法学人要好好吸取这世纪疫情给我们的教训,并且防患于未然。他深深期盼两岸公法深入交流从而造福两岸同胞,并预祝本次研讨会顺利圆满成功。

董保城教授

胡锦光教授感谢海峡两岸公法学论坛为海峡两岸提供的宝贵交流平台,并回忆了往届海峡两岸公法学论坛中台湾学者对案例的运用启发了中国人民大学公法研究中心每年发布中国十大宪法事例。同时,胡锦光教授还对公法视野下健康权的研究价值表示高度肯定,并期待未来继续深入研究。他特别提到海峡两岸公法学论坛特设的学生论坛为两岸公法学青年学子搭建起宝贵的交流平台。青年学子年龄相仿、读书结构大体也相当,在一起有很多共同语言,所以他们在一起交流有利于两岸未来公法的发展。最后,胡锦光教授提到,借助海峡两岸公法学论坛这个平台,大陆各高校的公法学者也能够凝聚起来,一起研究问题,形成了海峡两岸公法学交流的重要机制。

论坛现场,董保城教授与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陈静慧副教授分别代表台湾行政法学会与台湾政治大学公法中心,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赠送台湾行政法学会系列著作与公法前沿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公法研究中心胡锦光主任作为代表接受赠书。

胡锦光教授

宋华琳教授

公法论坛走过了十届历程,而今已经第十一届,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故增设“回首十届”特别环节。该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莫于川教授主持。在“回首十届”特别环节开始,会务组播放了回顾过往十届海峡两岸公法学论坛的介绍视频。莫于川教授回忆了历届公法学论坛的种种往事,深感海峡两岸公法学论坛带来的启发和收获之深。东吴大学副校长、台湾行政法学会荣誉理事长、政治大学法学院兼任教授、公益信�法治斌教授学术基金执行长董保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韩大元教授,分别作了回顾报告。董保城教授回首了两岸共同的历史文化与以往十届论坛中的合作交流。他表示实现两岸共同的法治目标,有赖两岸学者的共同努力,并期待两岸公法学者共同创造无数个光辉十年。他指出,两岸有共同语言、历史与文化,共同追求着“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之获得为前提,并且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实现“公正”与“法治”之目标有赖于两岸公法学者共同努力。海峡两岸公法学论坛为两岸公法学人提供了这样一个共同助力“公正”与“法治”目标实现的平台。

韩大元教授对2010年以来所有参与,组织,关心,支持我们论坛的所有的各位同仁、各位同学表示了感谢。韩大元教授提到,之所以海峡两岸公法学论坛能够持续十年,就是因为大家共同参与并珍惜这一论坛,也说明这个论坛是具有生命力的。之后,韩大元教授对两岸公法学界交流学习的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充分肯定了以往十届海峡两岸公法学论坛的重大意义。他认为,公法论坛紧紧围绕两岸学界关注的主题,聚焦公法学前沿动态、探讨公法基础理论问题、推动两岸法文化交流、致力于两岸学术对话,已形成稳定的交流机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产生广泛的学术影响,赢得良好的学术声誉,成为两岸公法学交流和培养年轻学子的重要平台。借助海峡两岸公法学论坛这个平台,两岸公法学人在学术自由、学术兴趣和学术使命的基础上,形成了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学术共同体,体现了公法学人的责任与使命。无论世界怎么变化,自由、和平、正义、尊严、人权和民主是我们共同追求与分享的价值。最后,他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进一步推进健康权理论的跨学科研究,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制度体系,尤其应当在传统的法理学、权利哲学和宪法学以及行政法学和其他公法学知识体系里,进一步创新提出关于健康权的知识体系,既能有效解释实践,也能在概念和价值体系上确保融贯性。

韩大元教授

莫于川教授

论坛特别环节结束后,政治大学法学院傅玲静教授、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宋华琳教授分别在会议上作了题为“环境保护与健康权”与“风险治理与健康权保障”的主旨演讲。主旨演讲由南开大学法学院付士成教授主持。

傅玲静教授在演讲中从环境保护角度切入对健康权的保障。她指出环境立法需要关注环境保护维度,这个角度的环境立法着眼于个人健康权的保护。此外,环境立法还需要关注自然保育维度,但这个角度最终还是将价值基点放在个人健康权保护上。最后,她提出关于环境权与公民健康权间关系的见解。她认为在环境权这一复合性权利下包含了生命权、健康权、居住权、水权和粮食权这些权利内容。

傅玲静教授

宋华琳教授的演讲从药品风险规制角度来谈人权保障机制。首先,他指出药品管理中存在诸多因果关系不明确、难以预测的风险,因而可能会生成威胁人权的风险。其次,他指出药品管理与宪法上学术自由保障具有密切联系。再次,他还从保障药品可及性角度切入对人权保障的分析。具体而言,公平用药的权利构成了社会正义的核心。最后,他分析了药品生产经营许可和营业自由保障之间的关系。

宋华琳教授

论坛随后进入单元研讨环节。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公法视野下健康权保护”,共设有五个单元,研讨分一天半展开。

第一单元的主题为“健康权的保护理论”,由台北大学法律学院陈爱娥教授和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林来梵教授主持。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晨光教授作了题为“健康权在人权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报告,中正大学法学院总务长刘建宏教授作了题为“COVID 19 疫情期间德国防疫措施立法过程之启示”的报告,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磊教授作了题为“宪法中健康权条款之比较”的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王锴教授作了题为“论宪法健康权的保护范围”的报告。厦门大学法学院刘连泰教授、政治大学法学院廖元豪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张翔教授担任与谈人。

第二单元的主题为“健康权的保障路径”,由政治大学法学院傅玲静教授和武汉大学法学院秦前红教授主持。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税法中心主任陈清秀教授作了题为“宪法上健康权保障在税法上之适用”的报告,武汉大学法学院陈海嵩教授作了题为“健康环境权的理论路径及实践应用”的报告,台北大学法律学院张文郁教授作了题为“预防接种受害补偿法理之探讨”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李广德副研究员作了题为“公法健康权司法保护的三种模式”的报告。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纪俊臣兼任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林鸿潮教授、高雄大学法学院张永明教授担任与谈人。

第三单元的主题为“健康权的实践面向”,由中正大学法学院总务长刘建宏教授和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焦洪昌教授主持。中兴大学国家政策与公共事务研究所纪和均助理教授作了题为“健康权视角下谈管制基因检测技术”的报告,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赵鹏教授作了题为“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与健康权保障”的报告,台北大学法律学院黄铭辉副教授作了题为“网络贩售酒品禁令规范合理性之检讨”的报告,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胡敏洁教授作了题为“医疗保障目录动态调整的程序法保障”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蒋红珍教授、台北大学法律学院张文郁教授、南开大学法学院王瑞雪副教授担任与谈人。

第四单元的主题为“健康权的法理基础”,由中正大学法学院林文舟兼任教授和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湛中乐教授主持。高雄大学法学院张永明教授作了题为“试论健康权在公法上之意义”的报告,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王蔚教授作了题为“健康权与超人类主义:冲突与协调”的报告,东吴大学法律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恒英法律事务所朱敏贤律师作了题为“以人性尊严为核心意义之‘健康基本权’”的报告,华东政法大学公共卫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满洪杰教授作了题为“医疗数据治理的健康权意义”的报告。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姬亚平教授、真理大学法律学系教授兼工程法中心主任,中正大学法学院林家祺兼任教授、南开大学法学院柯振兴讲师担任与谈人。

第五单元的主题为“健康权的保障机理”,由东吴大学法学院税法中心主任陈清秀教授和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王周户教授主持。政治大学法学院刘定基副教授作了题为“‘宪法法庭’111年宪判字第13号判决评析:全民健保数据库二次利用与信息隐私权保障的冲突与调和”的报告,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研究所张冬阳讲师作了题为“健康的代价:基本医疗服务经济化的法治困境”的报告,真理大学法律学系教授兼工程法中心主任、中正大学法学院林家祺兼任教授作了题为“‘健保署’之审查与人民信息权之探讨”的报告,郑州大学法学院邢昕讲师作了题为“公共卫生事件中位置数据的披露:基于健康权和隐私权的视角”。南开大学法学院屠振宇教授,东吴大学法律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恒英法律事务所朱敏贤律师、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李大勇教授担任与谈人。

与此同时,学生论坛于2日下午举行。本届论坛按照往届的一贯做法,分设学者场次议程与学生场次议程。设立学生论坛专场为青年学子之间的学术交流互动提供平台,有助于学术传承与发展,来自两岸的公法学研究生彼此增进了解互识,也积累了深厚友谊。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闫尔宝教授致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中兴大学和政治大学的十余名青年学子分别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切磋研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宁昆桦和肖峻峰作为与谈人进行了精彩发言。本次学生论坛共有13位报告人做主题发言,发言人在价值取向、学科面向和研究范式这些方面展现出了多样的可能以及意见碰撞的火花。首先,就价值取向而言,可以说:以人的尊严为旨归的人权保障,安放着宪法的灵魂。本次学生论坛,尤其在第三单元“特殊主体的健康权保护”中,浙江大学李佳伦、政治大学刘佳融两位同学,聚焦儿童健康权问题,南开大学邹志同学关注罕见病患者的健康权利,很好地彰显了法学学子的人文主义关怀。第二,就学科面向而言,在健康权的学术疆域上,需要多学科之间互通有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第一单元“多学科视角下的健康权保护”中,政治大学林冠廷同学讨论了宪法上健康权的基本内涵,以及宪法审查基准;陈哲璇同学则从公私法融合视域下思考如何实现政府责任与个人责任的交互协同问题。第三,就研究范式而言,学生论坛可谓异彩纷呈。例如,《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32条规定了知情同意规则,那么如何在慢病筛查中予以适用,山东大学牛春燕同学秉持法释义学的立场,对此展开论述。邹志同学则从立法论的角度探寻罕见病患者健康权利的立法保障。而武汉大学罗世龙同学以党的自我革命理论替换权利理论,试图重构健康权的正当性根基,可能更具政治宪法学的意蕴。

会议闭幕式由南开大学法学院比较法研究中心主任李蕊佚副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张翔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李忠夏教授分别作了会议总结。张翔教授表示,虽然论坛曾被疫情中断,但两岸的学术情谊从未改变。在会议期间,两岸学者对健康权的一般原理,定义、定性、宪法基础、保护范围、健康权作为防御权受益权、客观价值秩序这些功能、相对应的国家义务、与其他权利的竞合关系、冲突关系等与相关的比例原则、利益衡量等展开了一般原理上非常深刻、全面的探讨。这样的讨论也可以积极的回应疫情、新科技等等变化带来的法律问题的挑战。在后疫情时代选择“健康权”作为再出发的议题意义重大,期待本届论坛在华语法学界留下自己的位置。

张翔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李忠夏教授将本届论坛的讨论焦点归纳如下:其一是健康权的界定。就这个问题,李忠夏教授指出健康依赖主观判断,于是就可能陷入到了一种薛定谔的循环,薛定谔的健康。其二是宪法上的健康权是否存在。就这个问题,李忠夏教授指出现行民主体制下公民难以向国家请求健康权的实现。其三是健康权如何实现。关于这个问题,李忠夏教授指出健康权的国家保护功能面向相较于防御权功能更值得关注。李忠夏教授感慨时过境迁,但两岸公法学者的情谊不变,并援引余光中“有客自远方来,眉间有远方的风雨”的诗句,表示再大的风雨也无法阻碍两岸交流的热情。

李忠夏教授

政治大学法学院公法中心主任陈静慧副教授表示可能形成的共识是“健康权有下限,但没有上限”,本届论坛对此进行了初步但多元的讨论。陈静慧副教授对此次论坛的主办方南开大学法学院表示感谢,并宣布第12届海峡两岸公法学论坛将于2024年下半年在台湾举行,主题是“科技发展进程中的公法新课题”。

陈静慧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旭教授衷心表达了三重感谢:其一是感谢论坛的发起人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其二是感谢主办方南开大学法学院的精心筹备与细致安排,其三是感谢来自海峡两岸的与会学者。王旭教授还针对健康权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在一个后疫情的时代,重启健康权这个议题的确在学理上具有至深的意义。因为健康权并不是一个耶利内克所言的自然的自由,健康成为权利本身是国家塑造的结果,是生命政治的一部分。但在期待国家对保护健康权有所作为的同时,国家的介入实际上也会引发我们对于新的利维坦的担忧。主持人李蕊佚副教授对与会专家、学者和同学表示衷心感谢,并为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深深感动。她高度肯定了此次论坛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宣布论坛圆满闭幕。

王旭教授

(第十一届公法学论坛会务组供稿,宁昆桦博士生和肖峻峰博士生执笔修改)

文章来源:明德公法网 发布时间:202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