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应急管理部推荐、山东省应急管理厅邀请,人大公法研究中心莫于川教授日前赴济南应急管理大讲堂,为山东省应急管理系统干部讲授应急法治课。大讲堂采取主会场加视频分会场方式举行。该课程由分管安全生产和危化品监管工作的副厅长李国锋同志主持,其他厅领导和厅机关干部及直属单位全体人员在主会场参加,市、县(市、区)应急管理局有关人员在各地分会场参加,共8700多人听课。这堂法治课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应急法治建设——<<>突发事件应对法>大修工程的创新亮点与紧要课题》,共四部分内容:1.公共应急理念和应急法治原则再检讨;2.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应急法治的论述;3.突发事件应对法大修工程的创新亮点;4.健全应急法治规范、能力和知识体系。
在授课中主讲人强调:风险防范、危机应对、共同治理、应急法治等基本概念须正确认知,应当坚守应急法治原则底线,深入分析应急管理行为的依据、方式、程序与纠纷解决之道,通过完善政府治理和应急法治建设的观念更新与制度创新,实现健全规范体系、能力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应急法治建设目标,以新安全体系支持新发展体系。主讲人结合这次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特殊背景提出:大修工程呈现一系列新理念、新机制和新方法,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重大的立法实践活动;大修后的法律文本有五个创新亮点,包括:调整完善有关制度体系,应急法治原则体系创新,保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厘清有关主体法律责任,依法加强心理健康援助。把握这些创新亮点,有助于解决难题、实施新法,通过观念更新与制度创新,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特色经济、社会、环境与法治的高质量稳健发展。
主讲人还具体分析了多个突发事件新案例:2024年3月13日河北燕郊发生的餐馆煤气泄漏爆燃案导致7死、27伤,2024年11月11日广东珠海发生的樊某驾车冲撞行人案导致35死、43伤,2025年7月28日北京密云发生的太师屯镇养老院遭山洪淹亡案导致31位休养老人无辜死亡,等等。透过上述典型案例的惨痛教训可见:在应急管理实务中长期存在诸多治理风险、认识误区和制度短板,引出一系列应急法治课题和重要启发。例如:鉴于常态与非常态的边界日益模糊及转换频繁,加之领导人注意力易于转移分散变化,故须注重和抓紧平时的风险防控投入,不能忽视应急能力储备、应急预案功用和风险苗头警示;科技进步带来新能力和新韧性也带来新风险和脆弱性,应急管理部门应积极发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安全法治助理角色,深刻理解依法应对是最有效、简便和科学的应对,必须更深入地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应急法治观。
听课者反映,通过三小时的专题讲授辅导,进一步加深了对《突发事件应对法》大修工程的创新亮点与紧要课题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提高突发事件依法应对处置能力,为山东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积极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创造性地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打下了更好的应急法治观念基础。
(人大法学院公法研究中心宁昆桦同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