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心动态 活动报道

活动报道

莫于川教授应邀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学术报告

通过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实现社会管理新格局

 

莫于川 教授应邀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学术报告

 

 

在中国法学会的推荐下,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行政法研究所所长 莫于川 教授应邀于 2010 3 26 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200多名团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兵团机关干部作了题为《社会管理创新与和谐百炼成仙社会建设》的专题学术报告,受到听课干部的热烈欢迎。

 

2009年底召武动乾坤开的中央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机关要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推动政法工作全面发展进步,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三项重点工作有机联系、密切配合、相互影响:改善社会管理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改善社会管理呼唤公正廉洁执法。莫教授在学术报告中,从如下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其一,深化认识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思想前提。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社会管理制度发展相对滞后,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成为难点,一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成为社会服务管理的盲区;一些特殊人群得不到有效帮教管理,可能成为打砸抢烧违法犯罪事件的急先锋;对借用非政府组织名义从事大周皇族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缺少合法有效的制约措施;互联网的兴起、新兴媒体的壮大,为有害信息的传播和不良舆论导向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平台。对此,亟需加以认真研究、深刻认识、妥善解决,社会服务管理能够及时跟进、有效应对。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是:建设社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共同体,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其二,树立与社会管理创新相适应的新法治观念。人们的观念就是凡人修仙传人们的眼镜。戴什么眼镜就看到什么世界。具有不同的法制观念,对于客观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会有不同的法制实践效果。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形势下,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如下六个现代法治观念:(1)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尊重人格的观念;(2)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的观念;(3)行政民主、公众参与、共同治理的观念;(4)多元化、多样化、多依据的治理的观念;(5)政府诚信、社会诚信、官民互信的观念;(6)接受监督、责任到位、权利救济的观念。

 

其三,通过机制创新方法创新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任务。各级政法机关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与有重生之贼行天下关部门密切配合,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重点解决好如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解决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2)解决好特殊人群帮教管理问题;(3)解决好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问题;(4)解决好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支持与合作;(5)解决好互联网的建设与管理。此外,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探索努力:一是探索城镇社区、农村社区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思路、新载体、新方法;二是正确认知和积极运用柔性管理手段,形成刚柔相济的社会管理机制;三是通过立法建制来进一步丰富和规范社会管理依据体系;四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机制建设;五是有效推进市民社会、社会共同体建设;六是社区自治进程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听课干部一致表示,兵团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政法干警要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依法推进本职工作,重视社会管理创新,改善社会管理环境,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为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之路作出积极贡献,为新疆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中国宪政网 发布时间:20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