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基本理论

“电子民主”亟待改进技术弊端

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民主理念的深入人心,电子民主在我国的立法当中有了初步的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例如,2003年10月15日,水利部将把《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在水利部网站上公布征求意见;2004年8月9日至15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征求意见稿)》通过网络和媒体途径公开征求市民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还有很多其他的政府机构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应该说,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是电子民主的重要形式,也是电子政府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征求民众对某部立法的意见,拓宽了民众参与的途径,节约了参与的成本,也提高了行政的效率。由于网络的无边界和隐蔽性,任何人都可以发表意见,而是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这种形式真正让公民的参政权变成了一种正在实施的民主,而不仅仅是一种理想,一种口号。从立法机关来看,由于民众的广泛参与,也能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让各种利益能得到充分的表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寻租现象的出现,提高立法的质量。而且,这种无纸化的作业,也节约了大量的信息处理成本和保存成本。这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由于电子民主在立法当中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实当中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是需要逐步加以完善的。首先,在目前技术不配套、电脑网络还不是十分普及的情况下,网络式征求意见的作用是有限的,在宣传远远不够广泛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有些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还有网络式的征求意见这么回事。其次,多数的征求意见缺乏一个基本的说明和介绍。2004年10月8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将《北京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草案)》在其网站上公布,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其中只有三个板块:《北京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草案)》正文,发表意见,浏览意见。相对来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板块设计就要合理一些。其网络上征求意见的板块共有“公开征求意见答记者问”、“征求意见稿的形成过程”、“立法参考”、“议案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解读”、“《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征求意见稿)》全文”、“市人大常委会意见”、“市民意见摘录”、“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网上调查”等几个部分。这样就能给发表意见的人提供一个比较清楚的背景信息,能为提供准确有用的意见提供必要的帮助。再次,面对大量的意见,对各种意见没有归类,又没有索引,又没有编写摘要,这对于立法机关和提交意见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不方便。提交意见的人无法全面了解前面业已提出的意见,无法有效地加以反驳或赞同,从而有可能无法深入开展讨论,或者只会提交大量无用的或重复的信息。这对立法机关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以致于可能会让人怀疑立法机关是否会重视这些意见,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更可能导致这种不信任的出现。应建立检索工具,编写每日意见摘要,并按照日期、主题等编辑索引。

电子民主需要深入的发展,还需要各方面条件的促进。在网站建设上,第一是要逐步网站统一化,建立一个统一的网站,一者可以节约自愿,二者可以方便民众的参与。民众是不可能每天去上各大政府部门网站的。有了一个统一的网站,还需要技术的成熟化,要使用明了的语言、简易的程序、简单而富有人性化的指导。这些都是基本的提交意见的工具。要想让意见更有针对性和深刻性,还需要一些专家来对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释,并帮助形成网上对话的焦点。专家们要与公众参与者相互作用,回答问题,交换观点。要有便捷的交流,而不仅仅是单向的流动。这样才有助于讨论的深入化,有助于在讨论中达成共识,从而也有助于最终规则的遵守和执行。在网络上,还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隐私权、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有时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说服立法机关,提交意见的人可能需要动用自己掌握的各种有用信息,甚至包括一些个人的隐私、企业的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等。但是他们也会担心,一旦把这些信息公布政府的网站上之后,就成为了公共的信息。如何让信息安全化,保护提交意见的人的合法权益,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当然,这点还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来处理的。例如,可以设计一个隐藏工具菜单,将资料隐藏起来传输倒相关的机关手中而让大众不能读取。公众可以看到记录的标题和一个非公开的标记。想要看到信息内容的人可以通过某种途径与提供信息的人联系。这样,就既能保证提交信息人的信任,又能保证透明度。

电子民主对于立法机关和公民来说,都是一种可喜的尝试,但还需要长足的发展,需要更多经验的积累和借鉴,还需要处理诸多民主理论、法律实践的难题。如何协调民主与效率,如何将电子民主扩大到其他范围?如何在各种意见之间寻求某种均衡?如何在公众参与的民主性与行政成本的节约性之间寻求协调?这些都是一个难题,而且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应该说,网络提供了一种公开、民主、便捷、高效的程序。如果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网络资源,设计好相应的程序,可能为解决民主的提高与成本的节约之间的难题提供一个可行之道。

文章来源:新京��2004-10-18A03版。发表时,编辑略有改动,原标题为《电子民主的初步 发布时间:2007/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