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公法学人 学界同仁

学界同仁

许崇德

教授、博士生导师

姓名:许崇德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学位:
研究生
电邮:
 
男,汉族,1929年1月15日生于江苏省青浦县(现为上海市青浦区)。1946年浙江嘉兴中学毕业,1951年复旦大学法律系毕业,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法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至今。1971年因人民大学在“文革”中被撤销而在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大)工作7载,任政教系党史教研室主任,年级党支部书记。1978年人民大学复校,返回人大,任宪法学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组组长,是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学位点建立人和主持人。其先后被聘任为中国政法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山西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历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名誉会长,北京市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香港法律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顾问,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校长、党委会委员,北京联合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委、文法学院院长,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名誉学术顾问,等社会职务。2014332359分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5岁。

许崇德历年来培养了博士研究生39名,硕士10届。1982年在全国讨论宪法草案期间曾于北京、天津、上海、洛阳、郑州、沈阳、旅顺、石家庄、保定、长沙、杭州、合肥、昆明、西安、武汉等地作宪法报告或学术讲座。1990年以来,曾先后应邀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韩国汉城大学、中央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香港树仁学院、浸会大学、城市大学,澳门大学等校讲学。1998年6月,曾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作法制讲座,开讲第一课宪法。2002年12月26日,曾为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次学习会讲解宪法。

我国1954年宪法起草时,许崇德曾参加宪法起草委员会资料组工作,1979年曾参加《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与《选举法》的草拟及修改工作,1980年9月至1982年12月,曾作为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成员参加现行宪法的草拟。1985年受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8年再受任命,担任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参与完成了两部基本法的起草工作。1995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全国人大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98年5月,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全国人大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社会职务还有:曾任第七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特邀顾问、最高人民检察院谘询委员会委员,2000年元月,曾获第一届“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荣誉称号。

许崇德自著、主编、参与写作的书58种。其中有:《中国宪法字》、《国家元首》、《宪法学自学考试大纲》、《中国宪法》、《城市政治学》、《宪法学(中国部分)》、《宪法学(外国部分)》、《人权思想与人权立法》、《港澳基本法教程》、《各国地方制度》、《宪法与民主制度》、《分权学说》、《中国宪法教程》等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红旗》《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字杂志》《法学家》《浙江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文章242篇。出版有《学而言宪》(学术论文自选集)1册,还编有《香草诗词》3卷,出版《许崇德诗草》、《学而咏怀》各1册。

主要科研情况:

一、专著
1. 《国家元首》(1982年),人民出版社;
2. 《新宪法讲话》(198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3. 《中国宪法学》(1986年),天津人民出版社;
4. 《宪法学自学考试大纲》(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200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
6. 《学而言宪》(中国法学家自选集)(2000年),法律出版社;
7. 《中国宪法》(朝鲜文,卞相弼译)(1995年),韩国东玄出版社;
8. 《宪法学》(2003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二、合著
1. 《政治常识问答》(1978年),北京人民出版社;
2. 《选举制度问答》(1980年),群众出版社;
3. 《宪法与民主制度》(1982年),湖北人民出版社(获武汉大学文科优秀科研成果奖);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讲话》(1983年),法律出版社;
5. 《选举制度问答(修订本)》(1984年),群众出版社;
6. 《分权学说》(1986年),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7. 《中国宪法讲义》(1987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成果奖);
8. 《中国宪法教程》(全国法院干部业余大学教材)(1998年),人民法院出版社;
9. CONSTITUTIO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1年,英文出版),荷兰克罗佛公司。

三、编著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讲义》(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校内发行);
2. 《中外宪法选编》(1982年),人民出版社;
3. 《宪法学》(高校法学试用教材)(1983年),群众出版社;
4. 《中学政治课手册(法律常识部分)》(1984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 《法学基础》(1984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6. 《大众法学》(1985年),知识出版社;
7. 《政治与政治科学》(两册)(1982年,1984年),群众出版社;
8.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198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9. 《什么是政治学》(1985年),群众出版社;
10. 《中国宪法教学大纲》(1985年),人民大学出版社;
11. 《人民代表必备》(1987年),人民出版社;
12. 《城市政治学》(1988年),光明日报出版社;
13. 《中国宪法》(高等学校文科教材)(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4. 《宪法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198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15. 《中国宪法参考资料选编》(高校文科教学参考用书)(199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6. 《行政管理与行政法》(1991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7. 《新中国行政法学研究综述》(1991年),法律出版社;
18.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编委、<政治制度>分支主编(1992年);
19. 《人权思想与人权立法》(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疑难条文释义》(1992年),中国劳动出版社
21. 《行政法审判案例》(1993年),台湾月旦出版社;
22. 《各国地方制度》(1993年),中国检察出版社;
23. 《宪法与民主政治》(1994年),中国检察出版社;
2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994年),人民出版社;
25. 《港澳基本法教程》(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6. 《香港法律与律师制度》(1994年),经济管理出版社;
27. 《中华法学大辞典(宪法学卷)》(1994年),中国检察出版社;
28. 《宪法学》(199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实务全书》(1996年),中国法制出版社;
30. 《宪法学(外国部分)》(199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31. 《中国宪法(修订本)》(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2. 《宪法学(中国部分)》(200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33. 《法学基础理论 .宪法学》(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1998年),法律出版社;
34. 《最新香港民商法律》(中英文对照法律汇编,全书共9卷17册)(1998年),人民法院出版社;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大百科全书》(全书11类,共13册)(1999年),河北人民出版社;
36. 《宪法》(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7. 《宪法学》(中共中央党校函授教材)(2000年),当代世界出版社;
38. 《中国人民共和国法库》(宪法卷)(2002年),人民法院出版社;
39. 《中国宪法概论》(2002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40. 《〈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学习读本》(由中组部组织编写,全书共12册),法律部分(2003年),党建读物出版社。

四、论文
1. 《人民民主制度保证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载《工人半月刊》1954年第6期;
2. 《介绍几本学习宪法的书籍》,载《学习》1954年第6期;
3. 《右派言论违反宪法》(与杨化南合写),载《光明日报》1957年9月17日;
4. 《贯彻社会主义教育,修改国家法大纲》,载《法学》(上海)1957年第6期;
5. 《肯尼迪叫卖的法治》(与孙国华、郭宇昭合写),载《政法研究》1962年第2期;
6. 《列宁对资产阶级宪法的批判》,载《政法研究》1963年第4期;
7. 《美国总统的反人民本质》,载《政法研究》1964年第1期;
8. 《共产党员必须遵守“三要三不要”的基本原则》,载《北京日报》1977年7月15日;
9. 《为什么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载《<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学习问答》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12月版;
10. 《对我国宪法学发展的几点想法》,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情况与建议》1979年第93期;
11. 《论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问题》,1979年中国人民大学“五四”科学讨论会法律系分会宣读论文;
12. 《“争取人权”决不是无产阶级的口号》,载《广州日报》1979年5月7日;
13. 《资产阶级普选制是一个骗局》,载《北京日报》1979年6月1日;
14. 《论宪法规范的显明性――对我国1954年以来三部宪法的比较研究》,载《中国社会料学<未定稿>》1979年6月第27期;
15. 《领导干部要有法制观念》,《人民日报<动态>第1101期》1979年6月24日;
16. 《充分发挥地方政权机关的作用》,载《人民日报》1979年7月1日;
17. 《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载《法学研究》1979年第3期;
18. 《改革地方国家政权机关组织制度的重大措施》(与王向明合写),载《民主与法制》1979年创刊号;
19. 《关于制定地方性法规的问题》,载《人民日报(理论宣传动态)》第136号1979年11月23日;
20. 《宪法条文必须鲜明准确》,载《人民日报(理论宣传动态)》第139号1979年12月3日;
21. 《宪法如何保证全国人大按期召开?》,载《人民日报(理论宣传动态)》第142号1979年12月14日;
22. 《要解决新宪法和新组织法中存在的一个矛盾》,载《人民日报(理论宣传动态)》第148号 1979年12月25日;
23. 《论“序言”在宪法结构中的地位》,载《人民日报(理论宣传动态)》第153号1980年1月17日;
24. 《保障人民代表的权利》,载《人民日报(理论宣传动态)》第159号1980年2月7日;
25. 《关于我国元首的理解》,载《人民日报(理论宣传动态)》第162号1980年2月20日;
26. 《代表候选人的宣传》,载《人民日报》1980年2月21日;
27. 《民族自治机关怎样体现自治?》,载《人民日报<理论宣传动态>》第177号1980年4月7日;
28. 《预选是一种民主的方法》,载《人民日报》1980年5月15日;
29. 《从宪法修改看政治学的重要性》,载《政治学研究通讯》1980年11月试刊第2期;
30. 《浅谈“三权分立”》(与何华辉合写),1980年12月为中国政治学会成立大会提出的论文,载武汉大学《法学研究资料》1980年第5期;
31. 《学习新中国三个宪法的几点体会》(与何华辉合写),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6期;
32. 《国家元首问题初探》,载《政治与政治科学》群众出版社1981年出版;
33. 《略论我国1975年的宪法》(与何华辉合写),为1981年2月北京市法学会提出论文, 载《法学论集》法学杂志社1981年出版;
34.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载《西南政法学院学报》1981年;
35. 《修改宪法十议》,载《民主与法制》1981年第3期;
36. 《宪法应否保留罢工自由?》(署名“钟岱”),载《法学杂志》1981年第3期;
37. 《论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载安徽省《社联通讯》1981年第12期;
38. 《什么是宪法?》,载《中学政治课教学》1981年第5期;
39. 《试论我国政权性质的转变》,载《民主与法制》1981年第11期;《新华文摘》1982年第1期摘要登载;
40. 《对我国宪法草案的几点希望》,载《法学杂志》1982年第2期;
41. 《新宪法草案的基本精神》(与张友渔合写),载《人民日报》1982年5月17日;
42. 《谈谈我国政治制度的改革问题》,载安徽省《社联通讯》1982年第6期;
43.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重大改革》,载《红旗》1982年第11期;
44. 《关于宪法修改草案》(辅导报告稿),载《宣传工作参考资料》(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第9期(总第58期)1982年5月15日;
45. 《论国家元首问题》,载《法学研究》1982年第3期;
46.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作用》(与王向明合写),载《中国法制报》1982年7月9日;
4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发展》(与何华辉合写),载《政治与法律》丛刊1982年6月版;
48. 《恢复乡政权建制的问题初探》,载《光明日报<资料与文稿>》1982年7月26日;
49. 《国体的规定 政体的新发展》(与何华辉合写),载《武汉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
50. 《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大措施》(与何华辉合写),载《宪法论文集(续编)》群众出版社1982年8月出版;
51. 《我国宪法关于法院检察院规定的变化发展》,载《河南司法》1982年第8期;
52. 《新中国几部宪法的历史背景》,载《中学政治课教学》1982年第5期;
53. 《宪法关于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规定的发展变化》,载《中学政治课教学》1982年第6期;
54. 《<国家元首>前言》,载《国家元首》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版;
55. 《新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与王叔文、肖蔚云合写),载《红旗》1983年第1期(该文被评为1979-1983年间红旗杂志优秀理论文章);
56. 《新宪法的总原则和基本精神》(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稿),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讲话》天津司法局1983年;
57.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载《人民日报》1983年1月6日;
58.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载《中国法制报》1983年1月21日;
59. 《怎样学习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载《新湘评论》1983年第1期;
60. 《关于恢复国家主席的设置》,载《中国法制报》1983年1月28日;
61. 《国务院的组织》,载《中国法制报》1983年2月4日;
62.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载《中国法制报》1983年2月4日;
63. Million took part in the discussion,载China Daily(《中国日报》)1983年2月8日;
64. 《新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根据》,载上海《法学》1983年第2期;
65.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载《中国法制报》1983年2月11日;
66. 《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的发展变化》,载《中学政治课教学》1983年第1期;
67. 《新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大武器》,载《法学研究》1983年第1期;
68. 《我国新宪法同前三部宪法的比较研究》(与何华辉合写),载《中州学刊》1983年第1期;
69. 《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发展变化》,载《中学政治课教学》1983年第2期;
70. 《司法人员学习新宪法的重要意义》,载《河南司法》1983年第1期;
71. 《宪法关于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发展变化》,载《中学政治课教学》1983年第4期;
72. 《我国选举制度有哪些新的发展》,载上海《法学》1983年第5期;
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讲话“前言”》,载人民日报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讲话》1983年3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74. 《国家元首制度》,载《学理论》1983年第5期;
75. 《我国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发展变化》,载《中学政治课教学》1983年第5期;
76. 《怎样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机关》,载《中学政治课教学》1983年第5期;
77.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指导――<邓小平文选>学习笔记》,载《光明日报》1983年7月25日;
78. 《论新宪法对我国机构改革的积极作用》,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
79. 《我国的立法程序》,载《电大法学》(辽宁)1983年第2期;
80. 《论我国立法体制及其新发展》(与陈为典合写),载《东岳论丛》1983年第6期;
81.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序》(代张友渔作),载红旗杂志总编室编:《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红旗出版社1983年出版;
82. 《<政治学原理>的体系》(与杜钢健合写),1983年中国政治学会学术讨论会提出,载《什么是政治学》群众出版社1985年出版;
83. 《论政府首脑》(与王向明合写),载《法学论集》(北京市法学会年会论文选编)1983年版;
84. 《论国家主席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载上海《法学》1984年第2期;
85.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纪念新宪法颁布一周年》,载《法学杂志》1984年第1期;
86. 《实施新宪法,加强国家机构的建设――纪念新宪法颁布一周年》,载《中国法学》1984年第1期;
87. 《谈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贵立义合作)载《电大法学》(辽宁)1984年第3期;
88. 《宣传宪法,实施宪法》,载《天津法制报》第31期1984年6月25日;
89. 《怎样复习<宪法学>》(与吴杰合写),载辽宁《电大法学》19 84年第6期;
90. 《我国社会主义法学的繁荣发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载《河南司法》1984年第9期;
91.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伟大指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载辽宁《电大法学》1984年第10期;
92. 《对法学研究工作的刍见》,载《河南法学》1984年第1期;
93. 《关于开展市政学研究的探订讨》,1984年12月武汉地方政权理论讨论会提出的论文,载《地方政权与人民代表》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
94. 《开展市政学研究的设想》,载武汉《长江日报》1985年1月17日;
95. 《<什么是政治学>前言》,载《什么是政治学》群众出版社1985年 2月出版;
96. 《政治学对象和体系刍议》,载《什么是政治学》群众出版社1985年 2月出版;
97. 《学习中央决定,加强宪法学的研究》,载《法学杂志》1985年第1期;
98. 《经济体制改革与宪法实施》,载《法学评论》1985年第2期;
99.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与皮纯协合写),载《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
100.《纪念现行宪法颁三周年》,载《天津法制报》1985年12月7日;
10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的政治制度》,载《行政管理科学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102.《进一步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载《进一步实施宪法严格按照宪法办事》法律出版社1985年12月出版;
103.《早日春风绿遍》,载《政治学研究》1986年第1期;
104.《怎样学好<宪法>课程》(与郑军合写),载《电大法律专号》1986年第1辑;
105.《略论我国地方制度的特点》,载《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2期;
106.《论我国宪法实施中的首长负责制问题》,载《宪法与改革》群众出版社1986年7月出版;
107.《谈谈加强城市政权建设的几个问题》,载《地方政权研究》群众出版社1986年4月出版;
108.《谈宪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载广东《政法学刊》1987年第3期;
109.《我国地方政权机关建设的新发展》,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4辑;
110.《“一国两制”的新课题》,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111.《怎样学好宪法这门课程》,载《法学杂志》1987年第5期;
112.《三权分立与议行合一的比较研究》(与何华辉合写),载《法学评论》1987年第5期;
113.《“十三大”对宪法理论和实践的伟大意义》,载《法学杂志》1988年第1期;
114.《关于实行村民自治的若干问题探讨》(与叶峰合写),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88年第2期;
115.《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实施宪法》,载中国人民大学校庆50周年《法学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116.《谈谈地方人大对法院的监督问题》,载法院业余大学校刊《学习与辅导》1988年第12期;
117.《我国参选率刍议》,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88年第5辑;
118.《香港政府的廉政公署》,载《百科知识》1989年第6期;
119.《<中国宪法考试指南>序》,载郑军著《中国宪法考试指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
120.《十年宪法学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89年第4辑;
121.《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人权的根本保证》,载《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1期;
122.《论“一国两制”对实现国家统一的战略意义》,载《中国法学》1990年第2期;
123.《略论廉政及其监督》,载《民主》月刊1990年第4期;
124.《香港特别行政区行长官的职权》,载《了望》(海外版)1990年第17期;
125.《专业资格文教条文的草拟》,载《基本法的诞生》香港文汇报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
126.《社会主义国家与人权》,载《怎样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
127.《<宪法学与政权建设理论综述>序》,载徐秀义编《宪法学与政权建设理论综述》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
128.《香港教科文事业发展的有力保证――香港基本法颁布一周年》,载《了望》(海外版)1991年第13期;
129.《加强法制化是巩固发展改革成果的关键》,载《中国机构与编制》1991年第6期;
130.《探索如何从体制上提高国家公职人员的素质》,载《中国机构与编制》1992年第1期;
131.《关于人权问题的思考》,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92年第1期;
132.《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载韩国《法学》(朝鲜文)1992年第1期;
133.《学习基本法,宣传基本法》,载香港《文汇报》1992年4月17日;
134.《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改革开放》,载《群言》1992年第6期;
135.《从参加宪法、基本法的起草看中国法学家的作用》,中日两国法学研讨会提出论文,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92年第2期;
136.《对抗是没有前途的――评港督彭定康的“宪制方案”》(与杨红合写),载《法制日报》1992年11月26日;
137.《在宪法的指引下加快改革开放》,载《北京日报》1992年12月1日;
138.《宪法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作用》,载《中国教育报》1992年12月20日;
139.《各国武装力量在其宪法中的地位》(与王振民合写),载《中国军法》1992年第1期;
140.《<选举论>序》,载王玉明著:《选举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141.《党的领导是宪法实施的根本保证》,载《法制日报》1992年12月3日;
142.《实施宪法,保障人权》,载《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与维护社会稳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43.《宪法与民主政治研讨会的主要特点》,(1992年12月8日在宪法与民主政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闭幕词)载《宪法与民主政治》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
144.《试论香港原有法律的保留问题》(与陈克合写), 载《法学评论》1992年第2期;
145.《坚决维护香港基本法的尊严》,载《法制日报》1993年4月3日;
146.《实施宪法,促进改革开放》,载《法学家》1993年第1期;
147.《地方权力机关监督之现状管窥》(与郑军合写),载《法律科学》1993年第2期;
148.《试论澳门基本法的若干问题》(与胡锦光合写),载《法学家》1993年第2期;
149.《宪法实施保障》,载《宪法颁布十周年纪念文集》法律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
150.《在宪法指引下加速改革开放》,载《阵地》1993年第3期(《法学评论》1993年第3期同时登载);
151.《关于修宪的几个问题》,载《高校理论参考》1993年第4期;
15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释义>序》,载朱锋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释义》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出版;
153.《健全法制 深化改革》,载《光明日报》1993年4月21日;
154.《社会主义宪政的不平凡历程》,载《中国法学》1994年第5期;
155.《司法控制论纲――司法制度比较研究》(与吴德星合写),载《宪法比较研究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版;
156.《八届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的巨大意义》,载《党校论坛》1993年第6期;
157.《宪法修正案的基本精神》,载《法制日报》1993年6月27日;
158.《浅谈香港基本法第六章的实施》,载《今日港澳》1993年6月号;
159.《澳门社会文明建设的指针――学习<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六章的体会》,载《澳门基本法文献集》澳门日报出版社1993年7月版;
160.《<宪法学原理>序》,载徐秀义、韩大元合著:《宪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
161.《<当代人权保障制度>序》,载胡锦光、韩大元合著《当代人权保障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
162.Unification of China and the Policy of “One Nation, Two Systems”, 向韩国汉城“朝鲜半岛统一中的法律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gal Problem in Korean Reunification)提出的论文,1993年10月15日大会报告;
163.《“一国两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统一道路》,载滕文生主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164.《社会主义宪政的不平凡历程: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40周年纪念》,载《中国法学》1994年第5期;
165.《投机倒把不容新解》,载《真理的追求》(署名“正言”)1994年第6期;
166.《<县乡人大工作研究>序》,载湖北武穴市人大常委会编《县乡人大工作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
167.《<澳门与澳门基本法>序》,载杨允中著《澳门与澳门基本法》澳门基金会1994年出版;
168.《略论我国宪法的实施》,载《人大工作通讯》1994年第20期;
169.《<西方五国宪法通论>序》,载赵宝云著《西方五国宪法通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
170.《1993年的中国宪法》,载《亚太宪法年鉴》(英文)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1995年出版;
171.《论澳门法律工作者的培育》,载《法学家》1995年第5期;
172.《为澳门基本法的充分实施作好准备》,载澳门《华澳邮报》1995年5月11日;
173.《<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序》,载《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
174.《值得关注的香港立法局选举》,(署名“秋红”)载《学习》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期;
175.《基本法是澳门居民权利的根本保障》,载《澳门日报》1996年7月28日;
176.《<宪法学研究文集>跋》,载陈晓枫编《宪法学研究文集》(何华辉教授70寿辰纪念集》1996年7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177.《 1994年的中国宪法》,载《亚太宪法年鉴》(英文)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1996年出版;
178.《<“一国两制”与现代宪法学>序言》,载杨允中著《“一国两制”与现代宪法学》1996年出版;
179.《香港立法会诞生简述》(署名“秋红”),载《政治学研究》1996年第4期;
180.《<亚洲立宪主义研究>序》,载韩大元著《亚洲立宪主义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
181.《“一国两制”是香港基本法的根本方针》,载《深圳特区报》1997年1月24日;
182.《<人权法案>的凌驾条款不能采用》(香港),载《法制日报》1997年3月9日;
183.《一部了解香港法律制度的优秀读本:<香港法律制度>评介》,载《法学家》1997年第3期;
184.《香港基本法的诞生》,载《检察日报》1997年3月17日;
185.《遵循基本法原则精神》,载《法制日报》1997年5月12日;
186.《试论“一国两制”下的高等教育建设》,载《北京高教研究》1997年第3期;
187.《简析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法律》,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3期;
188.《“一国两制”方针下的政治体制》,载《法学家》1997年第5期;
189.《香港回归中的几个法律问题》,载深圳《特区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6期;
190.《诗如花雨伴回归》,载《法制日报》1997年6月30日;
191.《“一国两制”下的特区政治体制》,香港《文汇报》、《大公报》1997年7月19日同时登载;
192.《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法律地位》,载《法学杂志》1997年第4期;
193.《为了香港未来的稳定和繁荣――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规定》,载《光明日报》1997年7月1日;
194.《由“议会主导”到“行政主导”(评当代宪法发展的一个趋势)》(与王振民合写),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1997年转载;
195.《略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196.《1982年宪法:中国新时期的里程碑――纪念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5周年》,载香港《中国法律》1997年第4期;
197.《香港无证儿童案件评析》,载《法律科学》1998年第2期;
198.《架设了解和研究香港法律的桥梁:<香港法律丛书>评介》,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3期;
199.《我国宪法与宪法的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法制讲座的讲稿),载《人大工作通讯》1998年第16期、《云南人大》1998年第11期、《法学家》1998年第6 期,收入《在中南海和大会堂讲法制》商务印书馆1999年12月出版;
200.《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宪法的发展》(纪念三中全会20周年笔谈),载《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201.《<资源配置与权利保障>序》,载赵世义著《资源配置与权利保障》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
202.《学术讨论课题的选定及其范围》(在中国宪法学研究会1998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上的开幕辞),载《宪法学通讯》1998年12月第2期;
203.《“一国两制”理论研究及立法贡献》,载《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教学》1998年第11-12期,并载《法学家》1999年1、2合刊;
204.《迈向新世纪的根本大法――论九届全国人大对宪法的修改》,载《现代法学》1999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99年第4期全文转载;
205.《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法律表现》,载《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206.《修宪: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载《中国财政教育》1999年第3期;
20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载《法学家》1999年第3期;
208.《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
209.《为建立澳门特区而作好法律准备》,载《法学杂志》1999年第5期;
210.《基本法对澳门文化的保障》,1999年9月27日京澳合办“语言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提出,收入《芝兰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经改写后以《“一国两制”与澳门文化》为题发表在《北京高等教育》1999年第10期);
211.《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记》,载《半月谈内部版》1999年第9期;
212.《<行政指导论纲>序》,载莫于川著《行政指寻导论纲》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213.《<澳门的社会与文化>跋》,载王巧珑著《澳门的社会与文化》新华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214.《迎接澳门基本法的实施》,载《新视野》1999年第6期;
215.《新世纪来临前夕的盛事――欢庆澳门回归祖国》,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年第12期;
216.《<新中国宪法发展史>序》,载韩大元主编《新中国宪法发展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
217.《<宪法与制度创新>序》;载朱福惠著《宪法与制度创新》(中国法学博士文丛)法律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218.《中国“一国两制”方针的法律表现》(中文·朝文)(郑二根翻译),收入《韩·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卷)韩国国民大法科大学2000年8月30日出版;
219.《中国共产党80年与中国宪法的发展》,载《法学家》2001年第4期;
220.《重视宪法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9月17日;
221.《<立法程序论>序》,载苗连营著《立法程序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月版;
222.《<当代中国农村“乡政村洽”研究>序》,载范毅著《当代中国农村“乡政村洽”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4月版;
223.《中国宪法学发展回顾》(论文),载罗豪才、孙琬锺主编《与时俱进的中国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224.《彭真与1982年宪法的修改工作》(回忆录文章),载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资料》第80辑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225.《“宪法司法化”是宪法学的理论误区》(与郑贤君合写),载《法学家》2001年第6期;
226.《坚持“三个代表”,深化学习宪法》,载《新视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2年第2期;
227.《为什么说现行宪法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载《中国人大》2002年第15期;
228.《开天辟地明确方向——1954年宪法的特点》,载《法制日报》2002年12月5日;
229.《使宪法真正成为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武器》,载《中国人大》2002年第22期;
230.《中国共产党指引宪法与时俱进》(笔谈),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
231.《论现行宪法的形成与发展》,载《法学家》2002年第6期;
232.《现行宪法是祖国统一的保障》(笔谈),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6期;
233.《对现行宪法20年的几点回顾》,载《中国法学》(纪念现行宪法颁布实施二十周年特刊)2002年12月9日出版;
234.《现行宪法产生过程的特点》,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1期;
235.《我国宪法的诞生与宪法的基本精神》,载顾昂然、乔晓阳主编:《领导干部宪法教育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1月版;
236.《认真贯彻实施宪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习十六大报告 贯彻十六大精神)》(与周叶中、李林共同署名),载《人民日报》2003年2月27日第九版(B类核心期刊);
237.《中国宪法:人民权利保障书》,载《人权杂志》2003年第1期;
238.《彭真同志与现行宪法的诞生》,2003年1月3日在“彭真生平思想研讨会”宣读的论文,论文集正在出版中;
239.《统一战线在宪法中的地位》(笔谈),载《群言》2003年第5期;
240.《我与中国宪法学》,载《法制日报》2003年9月18日;
241.《战略机遇期应充分实施宪法》,2003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宣读的论文;
242.《党的领导是宪法生命力的源泉》,载《法学家》200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