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公法书屋 中心图书

中心图书

行政法的技艺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行政法的技艺(法学学习方法丛书)

作者:王贵松

定价:¥88 元

字数:308 千字

印次:1-1

开本:大32

出版时间:2025-08-08

ISBN:978-7-300-33962-7

包装: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系统全面介绍行政法学研习方法的著作。本书以行政法基本原理和相关法律规范为基础,本书共分为五编十四章。第一编, “行政法的认知”、第二编“行政法的适用”、第三编“行政法的体系对话”、第四编“行政法的案例分析”、第五编“行政法的论文写作”。作者选取了行政法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难点和疑点问题,以点带面地分析介绍了正确的行政法学研习方法。全书既有对行政法学的特点、地位、学习意义等的宏观介绍,也有对行政法学中的案例研习、文献选读、论文撰写等的专门讲解。

作者介绍

王贵松,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行政法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著有《依法律行政:行政法的基础构造》《中国行政法学说史》《行政裁量的构造与审查》等学术著作。

序言

很多法科的学生都会觉得,行政法很难,行政法学很乏味。读书的时候不愿意学行政法,上行政法课的时候也时常逃课,工作了之后也不愿意从事行政法方面的业务(譬如不专门做行政诉讼方面的律师;即使代理行政诉讼的案件,也不愿意代理原告)。但是,工作和生活中又不免与行政机关打交道,不免与行政法、行政法学再次相会。行政法学就是处于这样的一个尴尬境地。作为行政法的教学研究人员,我时常在想,为什么学生会觉得行政法很难、行政法学很乏味?这很难怪学生,学生很难了解陌生的行政;这也不能怪教师,我们并非不用心教学。不过,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讲课技巧之外,我们应该还是有事可做、有话可说的。

我之所以撰写这本小书,就是想面向学习行政法的大学生和初步研究行政法的研究生,分享一点关于如何学习行政法、如何提升行政法研究能力的认识。这本小书被列入“法学学习方法丛书”,被寄予介绍学习方法的希望。能被称作“方法”者,通常都带有一定的通用性。虽然本书也希望能实现这样的效果,但下面要说的行政法学习方法带有个人属性,对于其他人未必有效,或许只是为寻找学习研究方法的有志者提供一点思路、拓展一点视野罢了。书中举出了很多例子,谈到了很多问题,不求周全、不成体系,甚至都没有提供完整的解答,其目的都是在于展现拓展行政法学习研究的可能。

本书共分为五编十四章。第一编“行政法的认知”,共两章,介绍行政法的体系脉络和思维方法,从总体上把握行政法,避免知识的零碎和松散。第二编“行政法的适用”,共四章,介绍如何适用行政法的法条,如何保障法条适用的正义性,这大致是法学方法论在行政法中的适用,当然,其中也存在行政法自身的特色。第三编“行政法的体系对话”,共三章,分别分析行政法与宪法、民事法、刑事法之间的关系,拓展行政法的思考空间,也在整个法体系中认识行政法。有很多学生喜欢民法、刑法,或许也能从这一编看到民法、刑法与行政法之间的紧密联系。没一点行政法知识,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的相关研究恐怕也难以深入。第四编“行政法的案例分析”,共两章,介绍了行政法案例分析的方法,鉴定式解法较为适合本科生,而判例式读法则较为适合研究生。第五编“行政法的论文写作”,共三章,介绍了写作的前期准备、论文的基本构成、论文的分析论证方法等。会分析案例,能撰写论文,是法科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

我们首先要认识行政法,懂得行政法的适用,学会在整个法体系中与其他学科对话,进一步拓展行政法的认识,再将这种认识用于实际的演练,而案例分析和论文写作又会反过来进一步加深对行政法的理解。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行政法的技艺就是在这种知行并进的过程中习得和提升的。这也是一条行政法学人的研习之道和成长之路吧。



目 录

第一编 行政法的认知

第1章 行政法的体系脉络

一、行政法的产生历史

(一)大陆法系行政法的产生历史

(二)英美法系行政法的产生历史

二、行政法的功能变迁

(一)自由防御型行政法

(二)利害调整型行政法

三、行政法的基本构成

(一)行政组织法

(二)行政活动法

(三)行政救济法

(四)相互关系

四、行政法学的体系

(一)管理论的行政法学体系

(二)控权论的行政法学体系

(三)多元功能的行政法学体系

第2章 行政法的思维方法

一、三阶段分析法

二、二元论的体系思维

(一)行政主体与私人

(二)公法与私法

(三)外部与内部

(四)上级与下级

(五)主观法与客观法

(六)应然与实然

 

第二编 行政法的适用

第3章 行政法规范的完整化

一、行政法的规范与法条

(一)行政法规范的分类

(二)不完整的行政法法条

二、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具体化

(一)法律概念的不确定性

(二)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具体化方式

三、行政法规范的解释和漏洞补充

(一)法律解释

(二)法律漏洞的补充

四、行政法规范的竞合与冲突

(一)行政法规范的竞合

(二)行政法规范的冲突类型

(三)行政法规范的冲突规则

第4章 法律事实的认定

一、法律事实的界定

(一)法律事实的概念

(二)法律事实的类型

二、案件事实的认定

(一)案件事实的构成与描述

(二)要件事实与案件事实的确定

(三)案件事实的审查与认定

三、判断与法律事实的认定

(一)法律事实认定的过程

(二)必要的判断

(三)法律行为的解释

第5章 法律效果的确定

一、法律要件的适用

(一)规范与事实的关系

(二)法律要件的适用过程

二、逻辑论证与法律效果的确定

(一)司法三段论与法律效果的确定

(二)论证模式与法律效果的确定

三、行政裁量与法律效果的确定

(一)效果裁量的类型

(二)法律要件的补充

第6章 行政法适用的正义保障

一、方法问题:兹事体大

(一)方法的选择是法律观问题

(二)方法的选择是宪法问题

二、输入正义的方法:行政法原则的适用

(一)行政法原则的功用

(二)行政法的规则与原则的冲突

(三)行政法原则与原则的冲突

三、理性与正义的保障:多维度的综合论证

(一)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二)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考量

 

第三编 行政法的体系对话

第7章 行政法与宪法的互动

一、行政法与宪法的关联

(一)宪法之于行政法的意义

(二)行政法之于宪法的意义

二、宪法对行政法的调控

(一)宪法与行政立法

(二)宪法与行政组织

(三)宪法与行政活动

(四)宪法与国家赔偿

(五)宪法与公物法

三、行政法对宪法的实现

(一)宪法案件的行政法处理

(二)行政诉讼实现宪法的方式和限度

第8章 行政法与民事法的交织

一、民法规范在行政法中的适用

(一)行政法适用民法规范的问题

(二)民法规范在行政法中的直接适用

(三)民法规范在行政法中的类推适用

二、行政法与民法的相互限制

(一)公物法对物权法的限制

(二)社会保障法对民事活动的限制

(三)民法对行政权的限制

三、行政法与民法的相互辅助

(一)行政法与民法的管辖界线

(二)行政的事前介入与民法

(三)民法转介条款与行政法的调和

四、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交织

(一)先行政诉讼后民事诉讼

(二)先民事诉讼后行政诉讼

(三)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第9章 行政法与刑事法的离合

一、行政法对刑事法的借鉴

(一)刑法原理的借鉴

(二)刑法规则的借鉴

二、行政法与刑事法的界分

(一)行政处罚与刑罚的界限

(二)行政强制措施与刑事强制措施的区分

(三)行政上的陈述义务与刑事上的沉默权

三、刑法的行政从属性

(一)行政立法与罪刑法定

(二)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刑事诉讼

(三)行政许可与犯罪构成

四、行政执法与刑事诉讼的衔接

(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程序转换

(二)两种证据的收集与转换

 

第四编 行政法的案例分析

第10章 鉴定式解法

一、案例分析的方法

(一)法学分析法

(二)法政策学分析法

二、鉴定式解法概述

(一)鉴定式解法进入中国

(二)鉴定式解法中的归入法

(三)整体的分析框架

三、撤销诉讼的鉴定式解法

(一)分析步骤

(二)实例演习:指导案例21号

(三)实例演习:指导案例5号

四、给付诉讼的鉴定式解法

(一)分析步骤

(二)实例演习:指导案例38号

第11章 判例式读法

一、判例的阅读目的

(一)判例的选取

(二)判例和学说的关系

二、抽取判例法的阅读

(一)判例法存于何处

(二)如何抽取判例法

(三)如何研究判例法

三、学理性批判的阅读

(一)判决要旨的抽象批判

(二)判决思路的具体批判

 

第五编 行政法的论文写作

第12章 写作的前期准备

一、何谓行政法学论文

(一)论文

(二)法学论文

(三)行政法学论文

二、读 书

(一)阅读的对象

(二)阅读的方法

(三)阅读的技巧

三、资料收集

(一)资料的类型

(二)资料收集的方法

四、选 题

(一)选题的来源

(二)选题的初步论证

(三)选题的确定

五、文献综述

六、论文提纲

第13章 论文的构成要素

一、标题与目次

(一)标题的构成

(二)标题的论文类型

(三)标题的结构

(四)标题的表达

(五)目次

二、摘要与关键词

(一)摘要

(二)关键词

三、引言与结语

(一)引言

(二)结语

四、正文与注释

(一)正文的结构

(二)正文中的标题

(三)正文的文字表达

(四)注释

五、附录与参考文献

(一)附录

(二)参考文献

第14章 论文的分析论证

一、论证过程

(一)论证目的

(二)思考过程

(三)论证结构

二、规范分析

(一)法律规范的分析

(二)现实的规范分析

三、实证分析

(一)案例分析

(二)调查访谈

四、比较法分析

(一)外国法研究

(二)比较法分析的进路

五、历史分析

(一)历史分析的场合与用途

(二)历史分析的基本要求

结束语 始于足下的勇毅前行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