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 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几易其稿,终于得以出版。本书的出版首先要直接感谢西南政法大学60周年校庆出版60本著作的学术计划!感谢西南政法大学科研处、行政法学院的相关领导及同志!感谢法律出版社专业、敬业的编辑! 本书以我的博士论文为基础,因此,从选题、到写作、到成书,均离不开我的博士导师韩大元教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韩老师对学术、对宪法的热爱与认真,为人的宽容与谦和,已经也将会继续深深地影响着我的学术人生!韩老师经常提到的“自信、宽容、健康、责任”是我们“韩门学生”为学及做人的座右铭!我在“人大”愉快且颇有收获的学习时光也与许崇德教授、胡锦光教授、莫于川教授、杨建顺教授等师长的教诲与帮助是分不开的!张翔博士后、王贵松博士是我国宪法学界、行政法学界卓有影响的青年才俊,我在人大法学院学习期间多蒙帮助!我们之间是很好的学友!在此,我也愉快地回忆起了我在人大法学院的诸多同窗好友,如陆伟明、冯家亮、秦强、胡超宏、郭红等同学!还有曾在人大法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的范进学、曲相霏、上官丕亮、郑磊等师友!在读博士期间乃至我的学术成长道路上,非常荣幸地得到了廉希圣教授、周叶中教授、焦洪昌教授、林来梵教授、王磊教授、朱福惠教授、董和平教授、齐小力教授、郑贤君教授、傅思明教授、刘春萍教授等诸位的指导与帮助! 在中国人民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业,我回到了西南政法大学,由于对法社会学的浓厚兴趣,以及拓展研究领域的强烈想法,我申报了西南政法大学法理学方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是付子堂教授。我相信在热心、认真、负责的付子堂教授的指导下,我的学术定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其实,我之所以以宪法为业,刘茂林教授是我的启蒙老师,他的睿智、超强的逻辑感使得我对宪法产生了初始的兴趣!当年得以就读宪法学专业的研究生,也是刘老师招入的!我必须要感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的王广辉教授,他是我的硕士导师,王老师宽厚为人、严苛为学,这都深深地烙入我脑海之中!我多年来的研究课题,其实都深受王老师的导入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的蒋碧昆教授、刘嗣元教授、胡弘弘教授及宋小玉老师等也对我的学习及工作提供了巨大帮助! 我所在的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所具有浓厚学术氛围及厚重朴实学风的法府名校!文正邦教授、汪太贤教授、唐忠民教授、王学辉教授等诸位,对我而言,既是师长、又是领导、同事,感谢这样一个团队给我的帮助! 最后,我必须要感谢我的妻子孟祥煜女士!“漂亮能干”的她对我挣多少钱,发多少文章,从来未给予压力!她所营造的温馨的家庭氛围,使我时刻产生一种幸福感! 张 震 2010年7月3日 于重庆渝北“云湖”家中
书名:作为基本权利的环境权研究
作者:张震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
字数:25万字
序 言
自二战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权在克服人类环境危机以及提高公民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环境问题被列为世界第三大问题之一。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美国、欧洲、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对环境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在我国大陆,
蔡守秋
教授首倡环境权的研究,自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发表
蔡守秋
教授的论文以来,环境法学者以及民法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了对环境权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近来年,环境法学者开始反思前期环境权的研究成果,认为传统的研究成果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论证的命题,如学者中有不少直接或间接承认环境权是一项基本人权,那么作为基本权利的环境权的研究视野必须提升到宪法的高度,这既是该项权利研究的内在需求,也可能是解决在环境法上研究环境权范畴局限性的途径之一。
作者从宪政的视角,以综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环境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为基本权利的环境权研究》一书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路,进行宪法上环境权的系统研究。第一章首先将环境权的概念纳入宪法学范畴内进行界定,有意地区分了宪法意义上的环境权与部门法意义上的环境权的不同,凸显出本题研究的宪法学意义;第二章对环境权的基本权利属性进行论证,能进入宪法视域研究的权利必然属于基本权利;第三、四、五章论证在环境权具备基本权利属性的基础上,其权利的功能、规范效力以及救济制度,展现了作为基本权利的环境权的完整的规范架构。
在研究方法上,作者较为合理地综合运用了历史分析、社会学分析、比较分析以及文本分析的方法;逻辑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安排合理;是一部较为规范的宪法学视域的基本权利研究的著作,具有权利规范分析的自觉性,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环境权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当然,书中的有些命题及论述,如环境权的基本权利属性的论证、环境权的宪法救济制度的精细架构以及我国环境权发展的趋势及宪法化问题,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张震
博士,近年来一直关注环境权属性与范畴问题,积累了较多的相关研究资料,并有一定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书即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补充的最终成果。可以说,目前在国内,在宪法学领域内,从宪法视角系统地研究环境权的成果并不多见,该书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术著作。
作为他的导师,欣闻该书被选入“西南政法大学60周年校庆出版文库”之“学术文库”系列,为此感到欣慰。希望他继续发扬刻苦踏实的学风,努力钻研,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取得新的成就,也希望宪法学界有更多的学者关注环境权问题,倡导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共同推进环境权的理论研究。
是为序。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教授 韩大元
2010
年7
月9
日
后 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几易其稿,终于得以出版。本书的出版首先要直接感谢西南政法大学60周年校庆出版60本著作的学术计划!感谢西南政法大学科研处、行政法学院的相关领导及同志!感谢法律出版社专业、敬业的编辑!
本书以我的博士论文为基础,因此,从选题、到写作、到成书,均离不开我的博士导
师韩大元
教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
韩
老师对学术、对宪法的热爱与认真,为人的宽容与谦和,已经也将会继续深深地影响着我的学术人生!
韩
老师经常提到的“自信、宽容、健康、责任”是我们“韩门学生”为学及做人的座右铭!我在“人大”愉快且颇有收获的学习时光也与
许崇德
教授、
胡锦光
教授、
莫于川
教授、
杨建顺
教授等师长的教诲与帮助是分不开的!
张翔
博士后、
王贵松
博士是我国宪法学界、行政法学界卓有影响的青年才俊,我在人大法学院学习期间多蒙帮助!我们之间是很好的学友!在此,我也愉快地回忆起了我在人大法学院的诸多同窗好友,如陆伟明、冯家亮、秦强、胡超宏、郭红等同学!还有曾在人大法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的范进学、曲相霏、上官丕亮、郑磊等师友!在读博士期间乃至我的学术成长道路上,非常荣幸地得到了
廉希圣
教授、
周叶中
教授、
焦洪昌
教授、
林来梵
教授、
王磊
教授、
朱福惠
教授、
董和平
教授、
齐小力
教授、
郑贤
君教授、
傅思明
教授、
刘春萍
教授等诸位的指导与帮助!
在中国人民大学完
成了
博士学业,我回到了西南政法大学,由于对法社会学的浓厚兴趣,以及拓展研究领域的强烈想法,我申报了西南政法大学法理学
方向的
博士后,合作导师是付子堂教授。我相信在热心、认真、负责的付子堂教授的指导下,我的学术定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其实,我之所以以宪法为业,
刘茂林
教授是我的启
蒙
老师,他的睿智、超强的逻辑感使得我对宪法产生了初始的兴趣!当年得以就读宪法学专业的研究生,也是
刘
老师招入的!我必须要感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的
王广辉
教授,他是我的硕士导师,
王
老师宽厚为人、严苛为学,这都深深地烙入我脑海之中!我多年来的研究课题,其实都深受
王
老师的导入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的
蒋碧昆
教授、
刘嗣元
教授、
胡弘弘
教授及
宋小玉
老师等也对我的学习及工作提供了巨大帮助!
我所在的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所具有浓厚学术氛围及厚重朴实学风的法府名校!
文正邦
教授、
汪太贤
教授、
唐忠民
教授、
王学辉
教授等诸位,对我而言,既是师长、又是领导、同事,感谢这样一个团队给我的帮助!
最后,我必须要感谢我的妻子
孟祥煜
女士!“漂亮能干”的她对我挣多少钱,发多少文章,从来未给予压力!她所营造的温馨的家庭氛围,使我时刻产生一种幸福感!
张 震
2010
年7月3日
于重庆渝北“云湖”家中
文章来源:中国宪政网 发布时间:20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