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公法书屋 学界新书

学界新书

维权如何成为可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权研究

郭振清:《维权如何成为可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权研究》

How safeguarding rights become a possibilityOn Remedy to the Fundamental Rights

出版社:国务院研究室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第一版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231530号

ISBN978-7-80250-665-

字数:200千字  平装:223页  印张:15.25

作者简介:

郭振清,男,山东潍坊人,法学博士。现任中国工会网(中工网)副总编辑。先后就读于山东烟台师范学院政教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并获教育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曾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法学、新闻学术论文多篇。

    兼任工人日报社评论员、中工网评论员、人民网人民时评评论员。从事新闻工作十数年,作品以政法社会类居多并专注于新闻舆论监督和公民权利救济,曾有多篇内参及公开报道引起相关领导重视或被广泛转载。有关作品曾获评中国新闻奖、中央综治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新闻作品奖”、公安部“金盾新闻奖”、国家安监总局“全国安全生产新闻奖”、“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人民时评”等多个奖项。2008年被人民网网友评为“最受网友关注的十大网评人”。

序:针对国家的宪法救济的必要性 胡锦光 教授)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维权如何成为可能?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人权、权利、基本权利及其救济  

第一节 人权、权利与基本权利     

一、人权与权利   

二、人权与基本权利   

三、权利与基本权利   

第二节 人权救济、权利救济和基本权利救济   

一、救济的概念、渊源和内涵、价值      

二、从人权救济到权利救济,再到基本权利救济的演变

第二章  基本权利救济权总论

第一节  现代国家救济权纷纷入宪的成因  

一、宪法文本发展完善的需要   

二、人权遭受践踏的历史教训使然   

三、程序正义的缺陷与追求实质正义的兴起   

第二节  基本权利救济权的内涵、性质与界限 

一、基本权利救济权的概念和含义   

二、基本权利救济权的性质      

三、基本权利救济权的界限      

第三节  基本权利救济权的类型   

第三章  请愿权 

引例一: 美国女市长因艳照门被罢免事件

引例二: 香港艺人“反偷拍”游行请愿事件

第一节  请愿权的渊源、概念、内涵  

一、请愿权的渊源      

二、请愿权的概念与内涵   

第二节  请愿权的实现机制及功能、价值、发展趋势    

一、世界各国宪法对请愿权的规定以及请愿权的实现机制   

二、请愿权的功能、价值及发展趋势      

第三节  请愿权与中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制度建设 

一、中国公民请愿权行使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健全完善中国公民请愿权救济制度的若干思考      

第四章  申诉控告权 

引例一:教育部颁新规落实学生申诉权

引例二:袁春海、宋立伟等6人因上访被劳动教养案

第一节  申诉控告权的渊源、概念、内涵  

一、申诉控告权的渊源      

二、申诉控告权的概念与内涵   

第二节  申诉控告权的实现机制及功能、价值、发展趋势    

一、世界各国宪法对申诉控告权的规定以及申诉控告权的实现机制   

二、申诉控告权的功能、价值及发展趋势      

第三节  申诉控告权与中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制度建设

一、中国公民申诉控告权行使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健全完善中国公民申诉控告权救济制度的若干思考      

第五章  获得公正审判权

引例一:1966年美国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Miranda v. Arizona

引例二:1992年韩国律师接见权的宪法诉愿案(韩国宪法法院1992128日判决,90宪甲133

第一节  获得公正审判权的渊源、概念、内涵 

一、获得公正审判权的渊源      

二、获得公正审判权的概念、内涵及其类型、特征      

第二节  获得公正审判权的实现机制及功能、价值、发展趋势   

一、世界各国和地区宪法文本对获得公正审判权的规定及其实现机制      

二、获得公正审判权的功能与价值   

三、获得公正审判权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获得公正审判权与中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制度建设

一、中国公民获得公正审判权实现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健全完善中国公民获得公正审判权救济制度的若干思考      

第六章  请求国家赔偿、补偿权   

引例一:东京都警视厅赔偿案(日本最高法院19561130日第二小法庭判决,民集10111502页)

引例二:麻旦旦“处女嫖娼案”

第一节  请求国家赔偿、补偿权的渊源、概念及内涵    

一、请求国家赔偿、补偿权的渊源   

二、请求国家赔偿、补偿权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请求国家赔偿、补偿权的实现机制、功能、价值、发展趋势      

一、世界各国和地区宪法文本对请求国家赔偿、补偿权的规定及其实现机制   

二、请求国家赔偿、补偿权的功能与价值      

三、请求国家赔偿、补偿权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请求国家赔偿、补偿权与中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制度建设   

一、中国公民行使请求国家赔偿、补偿权的问题与障碍      

二、健全完善中国公民请求国家赔偿、补偿权救济制度的若干思考   

第七章  提起违宪审查权

引例一:联邦德国《家务劳动日法》案

引例二:刘燕文诉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案

第一节  提起违宪审查权的渊源、概念和内涵 

一、提起违宪审查权的渊源      

二、提起违宪审查权的概念及内涵   

第二节  提起违宪审查权的实现机制、功能、价值及发展趋势   

一、世界各国和地区宪法文本对公民提起违宪审查权的规定及其实现机制      

二、提起违宪审查权的功能与价值   

三、提起违宪审查权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提起违宪审查权与中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制度建设

一、中国公民提起违宪审查权的实现障碍及问题   

二、健全完善中国公民提起违宪审查权救济制度的若干思考      

  语:我们正处在权利救济制度建设的重要关节点上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文章来源:明德公法网 发布时间:201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