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公法书屋 人大学子图书

人大学子图书

我国宪法上的紧急状态条款研究

 

[宪政论丛]我国宪法上的紧急状态条款研究

王安鹏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3-01    ISBN9787301218372    页数:196    定价:¥32.00

 

 

本书以宪法文本为依托,通过宪法解释的方法,来分析、解读我国宪法文本,研究我国宪法文本中紧急状态条款的规范内涵、规范模式设置、规范结构、价值理念和核心目标。从研究方法上来看,本书主要通过宪法学的视角,着眼于宪法文本的研究,主要通过规范分析的方法,来解析我国宪法上紧急状态制度的内涵。此外,本书结合中国问题,探析中国制宪背景、历史变迁、法律文化中的紧急状态,探寻中国政治体制中的紧急状态应对之道。

绪论部分主要陈述了本书写作的准备工作。在选题方面,本书的选题一方面延续了笔者硕士期间研究的内容,另一方面则来源于相关研究的现实需求。绪论部分还对前人的研究做了简单的梳理和筛选,对研究方法做了一些介绍。

第一章是有关紧急状态的基本理论。这部分首先阐述了法学概念界定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从宪法角度界定概念的方法,在方法论储备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尝试界定我国宪法上紧急状态这一概念。该部分从学说史的角度分析了紧急状态法制的法理,并从“自由主义”这一角度对相关理论作一论辩。

第二章是我国宪法上紧急状态条款的正当性分析。该章节较为凸显本书的写作特色,即回归宪法文本,以宪法解释学的方法发现紧急状态法制相关的宪法规范。该章节的讨论并不止于规范分析,更对我国紧急状态入宪进行正当性追问和探索。

第三章是紧急状态条款的逻辑结构分析。本章采用比较法的方法,比较了我国与德国间紧急状态法制的各要素。包括主体要素、程序要素、职权要素和监督制约要素。在文本上,两国之间紧急状态条款的条文表述有所差异,所反映出的法制之间也相差甚大。

第四章是我国宪法上紧急状态条款的规范效力。立法、行政、司法可以作为我国国家机关的三大分类,紧急状态条款所要约束的正是国家公权力。这些条款对于立法机关而言是立法委托,对于行政机关而言则要求其不能滥用紧急权,对于司法机关而言紧急状态并不影响其审判案件的独立性、专业性、中立性。

第五章试图对我国紧急状态条款做一检讨与反思,提出我国紧急状态法制不仅存在立法不健全、不及时的情况,甚至在现实中也可能面对随时袭来的突发情况。面对种种突发事件,我们需要在清楚法制何处不健全,准确地对症下药。

王安鹏

人民大学品园3

 

 

 /1

第一章  紧急状态的基本理论/26

第一节  紧急状态的概念界定/26

第二节  紧急状态的法理/59

第二章  我国宪法上紧急状态条款的正当性分析/71

第一节  我国宪法上紧急状态条款的规范表现/71

第二节  紧急状态条款入宪的正当性/74

第三章  紧急状态条款逻辑结构要素分析/99

第一节  德国魏玛宪法和德国基本法上紧急状态条款的构成要素分析/99

第二节  我国宪法上紧急状态条款的构成要素分析/119

第三节  我国宪法与德国基本法上紧急状态规范的比较/132

第四章  我国宪法上紧急状态条款的规范效力/140

第一节  紧急状态条款效力概说/140

第二节  紧急状态条款对立法机关的效力/144

第三节  紧急状态条款对行政机关的效力/147

第四节  紧急状态条款对司法机关的效力/161

第五章  我国宪法上紧急状态条款的反思与完善/163

第一节  我国应急法制存在的问题――以公民财产权保护为例/163

第二节  我国紧急状态法制的检讨/170

第三节  完善我国紧急状态法制体系的若干思考/176

参考文献/182

  /189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箫箫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多次提笔,又多次放下!想来,应该有个结尾,然,从何说起……

三十余年前,孟冬,陕西省洋县纸坊乡草坝村六组,一个农夫家中降生了一名男婴,他是家中的长孙,但这并未给这个贫寒的家庭带来多久的快乐。三岁时,他开始给山坡上劳作的父母送开水。四岁时,他与家中的壮劳力――老黄牛结伴,成了一个放牛娃,这一放,就是八年。六岁时,他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农务,做饭、砍柴、插秧……七岁时,他成为草坝村中心小学的一名小学生,晨五点起床,步行二十里的山路到达学校,下午放学需要立即回家喂老黄牛,干农活。家中劳苦的农业劳动,让他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轻松、快乐的事,优异的成绩使他不久就被老师任职为班长。快乐的校园与艰苦的农务让他觉得每年的寒暑假是最难过的日子。2008年元旦,我随他第一次到他家时,他还专门带我到他的小学走了走,并与我叙述了曾今的那份童真、顽皮和快乐!

六年小学生涯飞快而逝,他成为了纸坊初中的中学生,初中三年连续被评为“三好学生”,成绩的优异一直未曾改变,而家中的贫苦也一直未曾改变。初中毕业时,他的中考成绩全县第三名,为了早日减轻家中的负担,他来到了城固师范学校。三年的中师生活,应该是快乐的,记得他曾经这样给我说过那段时光,“我们班主任对我们说,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荣的职业,这让我对当初的选择感到很自豪”。但毕业时,县城里没有空缺的教师岗位,只有乡村小学的教师岗位,不愿再回农村的他,报考了县政府的岗位,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写作能力,使他成为了一名政府工作人员。

刚进入县政府时,他只是一名“勤杂工”,他要第一个到单位,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接下来就是给每个办公室打开水,共20壶,之后,分发报纸,这一切都得在正式上班之前完成。上班后,要根据领导的安排,准备会议室、倒水、做会议记录……而当时的他只有19岁,他告诉我,刚进县政府工作时,每天晚上睡不着觉,做了很多事情,得不到领导的认可,领导的话,有时候理解不了,为什么所有的杂活都得他来干,有时候想的头都疼。虽然自己踏实的工作逐渐被领导认可,岗位不断调整,直至县长秘书;但是他确实感觉这个环境不适合他,而对知识的渴求却越来越强烈,他很想上大学,但没有上过高中,只能参加成人高考。为了能够通过考试,他买了高中的教科书,在每天下班后坚持学习两个小时,语文是自己的强项,但其他科目没有老师的引导,学起来还是吃力,就这样坚持了两年。2001年,那是个让人难忘的夏天,他考上了西北政法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他离开县政府的那天,县长专门为他开了欢送会。

20019月,他终于走进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大学校园。西北政法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并不在总校区,而在西安市的东仪路附近,也许是成人教育的原因,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学生就餐环境等均与全日制本科有较大差距,所以到学校不久,他心中有些许失落,但大学校园的那份纯净让他渐渐沉浸其中。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为人宽容、做事稳重,很快就被班里同学推选为班长,由于课程较松,而班里的同学大多都是十八九岁,青春的热情加上校园的环境,就会迸发出各种快乐的文娱活动:篮球比赛、集体聚餐、才艺展示、春游等,那是一段充满快乐的生活。快乐的生活总是过得很快,大四时对知识的渴求、对校园的眷恋,他选择了考研,但由于准备的时间较短,方法欠缺,这次考研失利了。站在西北政法大学门口的天桥上,看着过往的车,他陷入了迷茫,该怎么办?四年的校园生活是否就这样结束?年龄、成教本科,与他一同毕业的统招本科相比,他的优势在哪里?内心深处,他热爱校园,期待着能够成为一位不用为衣食发愁的教师,但是……成教院参加考研的学生很少,期末考试后同学们都回家了,宿舍里就他一个人,他心里却一直不能安静下来,而年关渐渐走近,他不得不离开学校,那一年春节,是他一生都难忘的,自己考研失利,妹妹没考上大学,家中的收成由于干旱而寥寥无几,家里很安静,除夕夜只能听到母亲劳作的声音。年关过后,他想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问之前的同事借了几百块钱后,他再一次只身来到西安,回到校园为下一年的考研做准备。自工作以来,他的工资留下满足自己日常基本需求的份额后,剩下的全都给家里,供妹妹上学。上大学后,生活来源主要是每年的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奖项的物质奖励,物质生活虽然不充裕,但还能过得去。现在,还有几个月就要毕业,他无法向家里伸手,但是奖学金加上同事的几百元,虽然能够维持几个月的生活,但满足自己一年的生活需求还差很远,在安顿完后,他就开始写家教广告,并出去张贴,不久就有了一次机会。只要生活不愁,就可以静下来看书。7月毕业后,他在西北政法大学附近租金最便宜的瓦胡同租了一个房子住下,由于瓦胡同离陕西师范大学更近,他就在陕师大上自习,每天6:30起床,7:30到自习室,12:00下自习,12:30午休,13:30上自习,18:00下自习,在操场上跑步或打乒乓球40分钟,之后吃晚饭,19:0022:00上晚自习。为了能多些时间看书,他早餐吃2个鸡蛋,2包牛奶,这样一早晨只用上一次厕所。同学们大多回家工作,没有人选择考研,生活中的欢笑声突然停止,身边没有同学,没有人说话,自己也很少说话,自己的世界一片寂静。临近考试的一天,吃过午饭后他发现自己口袋里只有2块多钱,给一个朋友打完电话后,担心不能顺利借到钱,他决定步行去找那位朋友,走着走着,冬季很少下雪的西安却飘起了雪,不知为什么心中一阵酸楚,眼泪落了下来。200611415日,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场上,他淡定地答着每道题,考场的铃声响起,结束了,心中很释然,无论结果如何,都可以接受,他再一次来到西北政法大学门口的过街天桥上看着过往的行人和车辆。200632日,399分,当查询到这个成绩的那一刻,掩不住的喜悦在脸上绽放,这意味着他不仅可以上研究生,还很可能是公费,4月份复试完后,就是漫长的等待,61日,他以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第三名的成绩公费考取了2006级的研究生。

20069月,他成为了一名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上课方式以讨论式居多,这对于一个热爱交流的人而言,正中下怀,几乎每堂课他都发言。他对学术的兴趣随之越来越浓厚,自然而然想到要考博,这样会离自己当教师的愿望更近一些,此时他想到要吸取考研时的教训,提早准备。2007年,顺利通过司法考试后,他没有停歇,即刻准备考博,但首要问题是报考哪所学校、哪位导师?在请教了几位前辈后,将自己的目标学校暂定为: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但当他从网上获知这三所学校考试时间为同一天时,考虑到前辈们大多报考中国政法大学,从他们那里能得到更多的报考信息;北大的英语考试较难,而英语恰恰是自己的短板;人大虽很想报考,但无法获得报考信息。最后,他报考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考试。研二的寒假他几乎没有休息,过年时在家待了一周就回到学校,3月他参加了考试,4月成绩出来了,过线了,虽然最终没有进入面试,但这次考试提振了他的信心,考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难!他想以这个成绩,扎实地复习一年,明年是可以考上的,于是从20085月开始,考博征程再次起航,复习到8月时,对专业课的疑问越来越多,而身边没有人能完全解答,8月底他只身来到中国政法大学,想先拜访博士生,再找与导师见面的机会,亲自请教导师。但没想到几个博士生都说,这位导师有一位自己带的、科研能力较强的硕士要报考,劝他若是想报考这位导师还是后年再报,后年?但谁又能保证后年不出其他意外。正在他一筹莫展时,在北京遇到了任教于西北政法大学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博士后的徐文星老师,在从中国政法大学到中国人民大学的路上,徐老师说你为什么不报考人大。是啊,人大法学院全国排名第一,导师在全国处于前列,现在自己也没有路可选,不如破釜沉舟,他最终决定报考中国人民大学胡锦光教授的博士生。但是,再像前几个月一般闷头复习势必事倍功半,于是,他决定到中国人民大学来复习,可以聆听老师的课程,近距离与老师交流,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少走弯路。20089月底,他带上自己所有的考博资料,简单整理了行囊,就再次来到北京,在距离人大几百米的单元楼的一家单元房的单间中租了一个床位,300/月。北京的冬天风大,气温比西安低,但在这里感觉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胡老师的讲课精辟中渗透着幽默,韩老师的讲课严谨里充满了包容,在这五个多月他收获了知识,结识了多位博士生,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更加坚定了自己报考博士的信心。在这半年,生活上虽有那么点艰难,但知识的汲取却让他内心充实而踏实,200931415日他迎来了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也许是太看重这次考试,在一门专业的考试时,第一道题答错了位置,为了调整位置画的整张考卷有点花,虽然其他各门考试还算发挥了自己的正常水平,但这足以让他担心良久。就这样在忐忑中等待着复试名单。期间没有停止去听人大法学院老师的课程,心想如果没进复试那就当作对自己考博经历的纪念,如果进了复试就算是自己复试的一点铺垫。终于4月中旬,人大博士复试名单公布,他,榜上有名!兴奋许久后,他即刻背着书包来到自习室准备复试。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宪法文本、宪法原理的复习上,虽然听师兄谈到复试会重视宪法对实践的指导,但期待着万变不离其宗。人大的复试是报考一个导师的学生同时进考场,抽完题后依次答题,报考胡老师进复试的学生有三名,他第二个答题,抽到的题目是:请您从宪法层面分析山寨问题。刚一抽到题后,脑子有点蒙,只听说复试会与实践结合,但没想到这么紧密(当年山寨问题较热),第一位学生流利地回答完她抽到的题。该他答题了,他从宪法文本搜寻相应依据并回答,答完后,韩大元老师给了些提示,答题角度有些单一。紧张的几分钟就这样过去了。

自己的表现让他感到,博士那扇门就要向自己关闭。之后的几天里,他一遍又一遍地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里走啊走,虽在人大没待多久,但那时却十分眷恋,真不想离开。就这样待了几天后,他准备离开这里,毕竟还要面临今后的生活。走之前,想去与胡老师道别,他安静地聆听完了胡老师精彩的课程,下课后走到胡老师的跟前,没想到胡老师一见他就开始说复试那天那道题怎么能那样答,走了一路说了一路,最后胡老师转而笑了,并说了一句回去好好看书!胡老师的笑容和这句话,让他感到了一丝希望。但该回西安了,硕士论文还没有答辩。回到西安后他每天都要登陆若干次人大研究生招生网,查询博士录取名单,终于等到了那个激动而让人振奋的时刻――2009426日!终于,终于能圆了他十几年前的名牌大学梦,终于能够给自己重返校园后的几年求学经历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终于可以到全国排名第一的法学院求学,终于……

200999日,手里拿着红色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的录取通知书,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人大报到,这一刻,感慨、释然、自豪!

自入学后,他感受到的是学校对学生的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强大的学术研究资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在这样的学校求学,他的内心是满足的!

上课一个月后,他感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本校生的差距,开始旁听法学院老师本科生的课堂,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半,学术功底的不断加强,他的内心踏实了许多!201010月,他的论文《受过刑事处罚的人能否被录用为公务员――对<公务员法>第二十四条第一项的宪法学思考》入选第五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2009级博士生只有他一名,并代表人民大学法学院接过第六届公法学博士生论坛会旗。201110月,由人民大学法学院承办的第六届公法学博士生论坛,他全程参与并担任主持人。在人民大学法学院求学期间,他积极参与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荣获20102011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优秀研究助理”。此外,还荣获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本想一路艰辛后会迎来一线光明,但2011年年底在博士论文即将完稿之时,却查出身患重病,倾注了很多人的关爱,但仍未能挽留住,留下了还有两个月就要相见的孩子。唉,造化弄人!

他,就是本书的作者:王安鹏。上述的人生经历均源于我俩闲暇时聊天的点点滴滴,就像昨天他还在我身边与我聊着……恐还有太多遗漏,但人的一生又有谁能说得清!只想给会想起他的人一份回忆……

本书是安鹏的博士论文,安鹏走了,无法参加论文答辩,安鹏的博士导师胡锦光教授提出出版该书的建议,我想这是让安鹏博士生涯圆满的最好的方式。此论文是安鹏硕士论文研究的延续,读博一时安鹏就开始为毕业论文收集资料,仅资料费就花了两万多,而阅读和写作过程更加艰苦。我看他有时辛辛苦苦完成了几千字,过几天看来与论文的中心有出入,他就删了重写,这样的过程时常发生。我知道安鹏为了这篇论文花费了太多的心血,他的论文也已顺利通过了电子检测。安鹏虽然走了,这本书的出版,让他的思想还留存世间,也算作一份纪念,算作生命的一种延续!但由于本书的内容无法再让安鹏完善,书中还有诸多疏漏,敬请各位读者谅解!

在此,要感谢:

感谢城固师范的各位老师、同学!伴安鹏度过少年那纯真烂漫的时光!

感谢洋县政府办的各位领导、同事!让安鹏学会如何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感谢西北政法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的各位老师,特别是安鹏的班主任郎晨老师,感谢您本科阶段对安鹏的信任!感谢给安鹏带来许多快乐的安鹏本科时的同学,尤其是冯冰、陈增社、冯敏、徐静、串英、卢楠!

感谢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感谢行政法学院行政法学专业的各位老师:王士伟教授、王周户教授、王麟教授、姬亚平教授、贺乐民教授、王德星教授、贡世康教授等,行政法学院宪法学专业的董和平老师;感谢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的王政勋老师,作为同乡,您一直是安鹏的榜样!

感谢硕士班的所有同学们,难忘翠华山上的欢笑、一起包饺子的快乐、Party聚餐等的时光,在那段有青春、有爱、有欢乐的时刻,与你们共度,真好!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院长韩大元教授,在学术和生活上给予安鹏的指导、帮助、关怀。更要感谢韩老师以及整个人民大学法学院对安鹏生命的关爱!

由衷感谢胡锦光教授,感谢胡老师在安鹏读博士期间给予安鹏如慈父般的关怀。胡老师的精彩课堂带给我们不少快乐,安鹏时常模仿胡老师讲课中的小笑话,比如中央电视台与旁边电视台。难忘与胡老师和师母,以及师兄弟们在向阳屯共享美味的时刻,难忘与胡老师和师母相处的点点滴滴。同时,感谢胡老师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许崇德教授、杨建顺教授、莫于川教授、李元起教授、张翔副教授、王贵松副教授、王旭副教授、喻文光老师等诸位老师。

感谢师兄、师姐:刘飞宇、米万英、罗杰、吴鹏、徐振东、詹福满、秦奥蕾、黄文军、张德瑞、陈雄、沈跃东、张献勇、尤晓红、董鑫、张光宏、王峰峰、王锴、苗静、郭振清、霍增辉、王书成、胡超宏、曹鸾骁、杜文勇、赵春凤、温泽彬、朱世海、霍敬裕、王丛虎、田凯、徐文星,对安鹏的鼓励、帮助!

感谢安鹏的好同学、好兄弟:王若磊、徐超、周斌、徐隽、赵忠龙、潘�宇、李�隆S肽忝呛�侃、聚餐是安鹏博士期间最轻松、最愉快的时刻。其实,更要感谢你们在安鹏入院期间给予安鹏种种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

还要感谢博士班的同学,曾娜、梁爽、王宇飞、李秋萍、龙非、邹艳辉、易赛键、于文豪、赵真、金��荣、孙汉基,忘不了共同讨论学习的日子,忘不了在香山留下的足迹,忘不了鸭王的北京烤鸭,忘不了玉流宫的韩国美食……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9级博士班的所有同学,也许并不是每位同学都认识安鹏,但由衷感谢你们在一得知安鹏病情后给予安鹏大家庭般的温暖。

感谢安鹏的师弟师妹:杨凡、董妍、崔金鹏、唐静、华臻等。安鹏没有给予你们多少兄长的关怀,但却得到你们诸多的关心!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所有关心、帮助过安鹏的老师、校友们!

感谢所有在安鹏生病期间关爱他和我们全家的人!

感谢安鹏的好友:尚山、孟碧涛、汪勇、康永宁、李少旭,谢谢你们在安鹏人生坎坷路上对他的帮扶。

感谢安鹏的父母赐予安鹏生命,感谢安鹏的三叔父、小妈及其他家人自幼以来给予安鹏的关怀!

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和为本书的付梓付出辛劳的孙战营编辑,以及为本书出版提供帮助的赵建国叔叔!

感谢所有在安鹏生命中关爱过他的人!

感谢上苍让我们相识,能让我爱一个这样的人,能被这样一个人爱!

安鹏之妻:雷春丽

于海淀区月季园小区

文章来源:明德公法网 发布时间: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