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格奥尔格・耶利内克
译者:柳建龙
出版社、版次:法律出版社2012年9月版
定价:26元
耶利内克教授的《宪法修改与宪法变迁论》是最早对宪法修改和宪法变迁进行体系性研究的论著之一。其指出,德国国法学已具有相当程度的法学素养,需要通过政治学研究予以进一步补充和推动;在探讨处于国内外关系处于急剧转型中的宪法和政治生活的关系时更是如此。作者敏锐地指出,国家首先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们虽受法律调整却非法律的创造:尽管人们可能希望宪法“万世不易”,并设置了刚性的修改程序,但它不仅可能因革命、制定法或其他方式而发生修改,也可能因解释、政治必要性、惯例或者权力不行使而发生变迁。在进一步对欧美各国的议会制发展史作了深入考察,他并指出由于存在诸多缺陷,议会制的发展必然导致政府权力的强化,不过,即便议会制的政治价值大幅缩水,但也没有谁能为先前的专制权力招魂复魄,议会也不会从形式上完全销声匿迹;更何况新闻媒体、公民投票以及人民团体等直接民主力量的日益发展,已进一步取代和限制议会的作用并影响和变革国家和人民的关系。
目录如下:
壹、宪法修改和宪法变迁问题
贰、以革命而为的宪法修改・以制定法而为的宪法修改的类型・德意志帝国和邦国的宪法修改
一、以革命而为的宪法修改
二、以制定法而为的宪法修改的类型
三、德意志帝国和邦国的宪法修改
叁、基于议会、行政和司法解释的宪法变迁
一、基于议会解释的宪法变迁
二、基于行政和司法解释之宪法变迁
肆、基于政治必要的宪法变迁
伍、基于宪法惯例的宪法变迁・习惯宪法
一、基于宪法惯例的宪法变迁
二、习惯宪法
陆、基于国家权力不行使的宪法变迁・批准权与否决权・大臣责任
一、基于国家权力不行使的宪法变迁・批准权与否决权
二、大臣责任
柒、宪法漏洞的填补・宪法的历史消亡・议会制的展望 英美议会制的变迁・欧洲议会制及理论上的批评 议会评价贬值及原因・政府的强化是议会发展的结果
一、宪法漏洞的填补
二、宪法的历史终结
三、议会制之展望
四、英美议会制的变迁
五、欧洲议会制及理论上的批评
六、议会评价贬值的原因
七、政府的强化乃是议会发展的结果
捌、直接之人民力量的发展・通过民主制度对议会进行限制・展望未来
一、直接之人民力量的发展
二、通过民主制度对议会进行限制
三、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索引
耶利内克著述目录(编年)
译后记
作者:
格奥尔格・耶利内克(1851-1911),奥地利著名公法学家,与汉斯・凯尔森(Hans Kelsen)和菲利克斯・索姆洛(Felix Somlo)同属奥地利实证主义法学派,有“奥地利公法学巨擘”的美誉。1867年至1872年间,其在维也纳大学、海德堡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历史学和哲学,于1872年和1874年分别取得硕士学位(莱比锡大学)和博士学位(维也纳大学);1879年其完成教授资格论文,并被聘为维也纳大学法学教授,先后在维也纳大学、巴塞尔大学、海德堡大学任教。其研究领域涉及政治学、公法学、国际法学、法哲学与哲学等多个领域。代表作有:《人和公民权利宣言》、《一般国家学》、《主观公权利论》,等等。
译者:
柳建龙(1979-),福建惠安人。现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讲师。分别于2002年、2005年及2008年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福州大学)、法学硕士与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在印度西孟加拉国立法科大学(NUJS)研习印度宪法;2010年7月至2011年2月获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比较公法和国际法研究所2010年度奖学金,前往该所研习德国宪法。目前主要关注领域:宪法解释学、比较宪法、国家赔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