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08-12-24 08:37:39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2007年底以前发布的有关司法解释(第七批)的决定》已于2008年12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2月24日起施行。
二○○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为进一步加强民事审判工作,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审判实际需要,决定废止2007年底以前发布的27件司法解释(第七批)。废止的司法解释从公布之日起不再适用,但过去适用下列司法解释对有关案件作出的判决、裁定仍然有效。
予以废止的2007年底以前发布的有关司法解释目录(第七批)
序号
|
司 法 解 释 名 称
|
发文日期或者 文号
|
废止理由 |
1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经租的房屋不允许继承问题的批复
|
|
情况已变化,不再适用
|
2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城市居民和资本家的城市房屋是否准许买卖的复函
|
〔1965〕法研字第173号
|
情况已变化,不再适用
|
3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营企业购买私房已经使用多年经补办批准手续后可承认买卖关系有效的批复
|
〔1985〕法民字第14号
|
情况已变化,不再适用
|
4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吴天爵等与新宾镇集体饮食服务店房产纠纷案的批复
|
法(民)复〔1985〕17号
|
情况已变化,不再适用
|
5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房屋抵押不能改为房屋典当处理的批复
|
|
情况已变化,不再适用
|
6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解放前劳动人民之间宅基地租赁契约是否承认和保护问题的批复
|
|
情况已变化,不再适用
|
7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毕云亭房屋被入股后,久不主张权利应如何处理的批复
|
〔1985〕法民字第18号
|
情况已变化,不再适用
|
8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李斯棣等人为房屋产权申诉案的批复
|
〔1986〕民他字第7号
|
情况已变化,不再适用
|
9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民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的批复
|
〔1986〕民他字第33号
|
已被物权法取代
|
10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具体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六条规定的批复
|
〔1987〕民他字第42号
|
与物权法规定冲突
|
11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曹根田与张仁吉房屋买卖关系是否有效的批复
|
|
情况已变化,不再适用
|
12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原孙兆骧购置的房产应如何确认产权和继承的批复
|
〔1988〕民他字第27号
|
情况已变化,不再适用
|
13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土改时献产且产权早已转移的房屋,现在要求返还不应支持的复函
|
〔1989〕民他字第5号
|
情况已变化,不再适用
|
14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土改中地主的房产,已确权部分归地主所有,未确权又未分配的部分应属公产的批复
|
〔1989〕民他字第13号
|
情况已变化,不再适用
|
15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肖至柔、肖荣沈诉泰和县螺溪乡郭瓦、集丰两村委会房屋产权纠纷案的函
|
|
情况已变化,不再适用
|
16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杜月丑房屋申诉案处理问题的函
|
|
情况已变化,不再适用
|
17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陈伯恩与泉州制药厂房产纠纷上诉案的复函
|
〔1991〕民他字第55号
|
情况已变化,不再适用
|
18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地主在土改时隐瞒未报的房屋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函复
|
|
情况已变化,不再适用
|
19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36条、第205条、第206条、第240条至第253条、第299条
|
法发〔1992〕22号
|
民事诉讼法已经修改
|
20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同一土地登记在两个土地证上应如何确认权属的复函
|
|
情况已变化,不再适用
|
21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淄博食品厂诉张店区车站办事处财产交换一案请示的函
|
|
情况已变化,不再适用
|
22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营企业购买私房已经使用多年何时补办批准手续方可承认买卖关系有效的复函
|
〔1994〕法民字第28号
|
情况已变化,不再适用
|
23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
|
法释〔1999〕15号
|
已被物权法及新的司法解释所取代
|
24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88条、第94条、第115条、第117条、第118条、第177条
|
|
与物权法有关规定冲突
|
25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0条
|
法发〔1996〕19号
|
与物权法相关规定冲突
|
26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
|
法释〔2001〕 25号
|
已停止适用
|
27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出口退税托管账户质押贷款案件有关问题的规定第2条
|
法释〔2004〕 18号
|
与物权法有关规定冲突
|
争议司法解释被废
“齐玉苓案”被称为“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最高人民法院针对该案作出的批复也开创了中国宪法作为民事审判依据的先河。
12月18日,最高院发布公告称,自当月24日起,废止2007年底以前发布的27项司法解释。记者发现,最高院就齐玉苓案所做的《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法释〔2001〕25号赫然在列。与其他26项司法解释被废止理由不同,该司法解释只是因“已停止适用”而被废止,既无“情况已变化”,又无“被新法取代”。
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周道鸾、中国宪法学会顾问廉希圣均指出,这一司法解释的废止,涉及宪法司法化问题。
周道鸾认为,考虑到我国现行体制,最高院无权对涉及宪法的问题做出解释,所以要停止适用。针对法院能否直接援引宪法条文做出裁判,法学界曾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是“不能引用”,另一种意见是“可以引用”。周道鸾认为,这一司法解释被废止后,此类做法“肯定不行。”
废除司法解释与黄松有无关
而廉希圣则称,一是现在中央不再提宪法司法化的说法;二是齐玉苓案后,最高院前院长黄松有曾就宪法司法化撰文发表,跟这个问题联系起来。记者检索到,齐玉苓案二审判决后,时任最高院民一庭庭长的黄松有2001年8月13日在《人民法院报》撰文《宪法司法化及其意义―――从最高人民法院今天的一个<批复>谈起》,认为此案“开创了法院保护公民依照宪法规定享有的基本权利之先河”,“创造了宪法司法化的先例”等。但据记者调查了解,在黄松有出事之前,中央有关领导曾就宪法司法化问题做出批示,并成立了专门小组负责此事。
“即使黄不出事,这个司法解释也同样会被废止。”最高院内部人士向记者否认此事是黄松有出事后“人走政息”,并表示所谓“宪法司法化”或将因此而一去不返。
前进?倒退?还不好说
学者介绍,而长期以来,中国宪法除了发挥政治宣言等功能外,在社会生活、法律实践中总是难以觅其“芳踪”。但宪法首先是法,法律应该能被实施,因此宪法应当从神坛走向世俗,融入百姓生活,为民所用。
“法院判案子不能用宪法,又回到若干年以前的状态了。”廉希圣认为,这一做法“是前进还是倒退还不好说,但会有问题,如果公民的宪法权利受到了侵犯,又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去处理,如何得到司法救济?”
新办法并未出台,如果遇到类似问题如何裁判?廉希圣建议,法官可按照宪法精神去理解法律,做出判决:“不然的话,司法机关不处理实际问题,就等于受害人得不到司法救济;而得不到司法救济就等于宪法向公民承诺的权利兑现不了。” (本报记者 陈宝成)
齐玉苓案适用宪法 开中国司法先河
所谓宪法司法化,就是法院可以像运用其他法律法规一样运用宪法条文来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解决纠纷。
1990年,原告齐玉苓与被告之一陈晓琪都是山东省滕州市第八中学的初中学生。陈晓琪在预选考试中不合格,失去统招考试资格。而齐玉苓通过预选考试后,又在统招考试中取得了超过委培生录取分数线的成绩。山东省济宁商业学校给齐玉苓发出录取通知书,由滕州八中转交。
陈晓琪从滕州八中领取齐玉苓的录取通知书,并在其父陈克政的策划下,运用各种手段,以齐玉苓的名义到济宁商校就读直至毕业。毕业后,陈晓琪仍然使用齐玉苓的姓名,在中国银行滕州支行工作。
齐玉苓随后向枣庄市中院提起民事诉讼,被告为陈晓琪、陈克政、济宁商校等。原告认为被告共同弄虚作假,侵犯了自己姓名权、受教育权。法院审理认定侵害姓名权成立;对受教育权则不予支持。
一审判决后,齐玉苓向山东省高院提起上诉。山东省高院认为此案存在适用法律方面的疑难,因此报请最高院进行解释。最高院做出上述司法解释认定,“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此后,山东省高院直接援引宪法第四十六条、最高院上述司法解释以及《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判决齐玉苓胜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1日03:34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文章来源:中国宪政网 发布时间: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