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统坠机遇难看波兰的幸与不幸
□李开盛
4月10日这天,整个世界传遍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乘坐的飞机在俄罗斯坠毁,机上人员无一生还。飞机失事并非新闻,但作为一个国家元首的飞机失事仍相当罕见,因为无论是从飞机的装备还是技术看,一般来说总统专机比平常客机有着更多的安全保障。在疑惑的同时,人们不免联想起波兰与俄罗斯之间的敏感关系。但从目前透露出来的消息看,这次失事更像是一次正常的事故,不像是俄罗斯所为。事件发生后,俄罗斯方面反应也是迅速和得体的,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4月12日为全国哀悼日。在事故现场,俄普京与赶来的波兰总理图斯克共同献花并相互拥抱,传递了同情、团结而非怀疑、敌对的讯息。我们甚至可以推断,如果处理得宜,此次事件还有可能成为俄、波拉近关系的一个契机。
笔者更加关注的是,这次事件可以让我们更多地把视角转向波兰国内,在为遇难者哀悼的同时,仔细品味事件背后,波兰作为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幸与不幸。
从具体的事件层面来说,这次事故对波兰来说确实是一次巨大的悲剧。机上的人员不但包括总统夫妇,一同遇难的还有众参两院副议长、国家安全总局局长、国防部和外交部的副部长等一批高官。遇难者不但人数众多,而且都是国家精英、各界翘楚。事件发生后,整个波兰陷入一片悲痛之中,人们利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哀思,各国元首也纷纷致电哀悼。此情此景,即使是用世纪悲剧来形容大概也不为过。
从历史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这次事故也折射出波兰人的坎坷命运。近代以来,波兰一直身处东西强国之间,为了自己的命运而不得不两边奔走。冷战结束后,波兰坚决地加入西方阵营,但也尽量维持与俄罗斯的紧密关系。此次卡钦斯基出访俄罗斯,主要目的就是试图去抚平俄、波关系中的一道持久的伤痕――卡廷惨案。在70年前,上万名波兰官军被苏联军队杀害。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一次飞机失事让他为这次纪念付出生命的代价。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波兰又是幸运的。虽然有总统及这么多高官遇难,但整个国家除了陷入空前悲痛之外,并没有引起政治上的不安和动乱。众议长科莫罗夫斯基按照宪法宣布暂时履行国家元首的职务,根据宪法规定,原定今年内的总统选举也将提前举行。虽然卡钦斯基及众多高官的失事一定会影响到今后波兰的政党竞争与政治布局,但不会从根本上撼动波兰政局,也不会影响政治的基本稳定。
有人或许对此不以为然,但考虑到波兰是苏东剧变后才转型的民主国家,考虑到一些非洲国家有因为元首遇难而导致国内动乱甚至内战的例子,考虑到同为苏东转型国家的吉尔吉斯斯坦目前正陷入到一场政治动乱之中,考虑到泰国的民主正在经受经衫军示威的撕裂,我们就会意识到波兰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已取得多么大的成功,其政治体制已经经过了转型时期的考验,一种超越个人甚至政党的稳定宪政架构已经建立,这是波兰之幸,也是民主与宪政之幸。
而这种局面的形成,既有历史的积淀,也有现实的原因。在历史上,波兰其实是一个早有宪政传统的国家,1791年5月3日由当时的波兰议会通过的宪法在波兰历史上称为“五·三宪法”,它是欧洲第一部、也是继美国宪法后世界第二部宪法。从现实原因看,从1989年至今波兰一共举行五次总统大选,左右翼轮流上台执政,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政权轮替机制。即使政治上仍然有纷争,即使总统与总理有时并不来自一个政党,但从来没有走到像当前吉尔吉斯斯坦、泰国这样不可收拾的局面,政治斗争基本在宪法框架内进行。另外,经济上的成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波兰是前苏东国家经济转型比较成功的国家。即使是在金融危机冲击全球、欧盟成员国经济下滑的背景下,波兰仍然保持了经济的正增长。如果没有经济上的繁荣与成功,整个社会陷入贫穷或是贫富分化的境地,稳定的民主建设只怕也难以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卡钦斯基走了,但他身后的波兰留给了世界一笔丰富的遗产,值得吉尔吉斯、泰国以及所有那些正在实现转型、走向民主的国家好好思考。
(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