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备受关注的“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听证会22日召开,18位来自各界的代表在听证会上充分表达了各自观点。围绕已经公布10天的提交听证会的两个方案、电信市场结构等诸多问题,产生了三大交锋。
交锋一:两套方案降到位了,还是要再降点?
提交听证会讨论的两个方案是否降到位了,成为代表们的关注焦点。
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江宪认为,听证会讨论的两个方案中均列出了手机漫游时通话会产生的本地通话费、漫游费、长途通话费。两个方案均取消了每分钟0.2元的漫游费,这一点值得赞赏。今后,等长途通话核算出成本后,再考虑逐步降低长途费。但他同时强调,资费降低,服务质量不能降低。
来自辽宁的沈阳佐臣咨询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沈长征说,用行政区划界定手机服务区,是变相设置服务标准,没有合理依据。他建议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全国实行同网同价,取消漫游概念;或划成大区,在更大范围同网同价。
全国政协委员朱锦林建议,在方案二的基础上还应再下降。他列出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2006年总收入为2953亿元,利润为921亿元,税前和税后利润率分别约为31%和22%,电信全行业的税后利润率为19%,这一利润率超出全球很多电信运营商。他认为,电信运营业不应该是暴利行业,应让利于民,使其利润率降到15%以下。
交锋二:先降资费,还是先形成竞争?
中国移动一家独大,使电信市场结构极不均衡。漫游费降低,毫无疑问会让固定电话用户转向更为方便的移动电话,加剧中国移动的垄断地位。因此,是先形成电信市场竞争格局,还是先降低资费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第二大焦点。
中国电信市场部副总监朱正武说,虽然固定电话有通话清晰、稳定等优点,但不能代替手机的快捷便利。2007年电信市场的增量份额中,中国移动已占96%以上,固定电话运营商基本处于停顿甚至倒退。
方案二的长途话费与固定电话长途标准一致,原来的固定电话用户可能会用更方便的手机。无论哪种方案,都会加快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全面替代,加强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其垄断地位一旦形成,反而可能损害消费者利益。他建议,在市场结构合理的情况下,再调整资费,并建议政府赶快发放移动运营牌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乔新生建议,在短期内执行第二套方案,并在第二套方案中同时执行单向收费。接着,由政府主导进行电信市场结构调整,参与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简化资金结算环节,在政府统一部署下实现电信资源合理配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汉华认为第二个方案对消费者让利更大,支持第二个方案。同时,要求促进移动市场竞争格局形成,在市场竞争中真正让百姓受益。
交锋三:减少了高收入者支出,还是用户普遍受益?
手机漫游用户多为高收入用户。降低手机漫游费,是否只是减少了高收入者支出,也是此次听证会的一大关注点。
中国联通综合市场部副总经理丁铭认为,漫游费调整要渐进、逐步到位。据介绍,中国联通漫游用户占用户总数的20%,漫游收入中的80%仅来自2.5%的用户。也就是说,只有少数人高漫游资费者才能享受漫游费下降的好处。而且,漫游费下降,必然会挤占多数人本地通话费的下降空间。而且中国联通CDMA网络正处于高折旧期,2006年收入利润率仅4.3%,只能承受渐进式调整。
中审会计师事务所高级经理黄新炎也直言漫游费降低只是为高收入者牟利,并非让手机用户普遍受益,资费改革重点不应在此。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认为,如果把漫游费取消了,很多人就会到资费最便宜的也就是不发达地区买电话卡,如拿内蒙古的卡到北京用,促使北京资费降低。因此,北京用来补偿内蒙古普遍服务的资金来源就没有了,导致内蒙古当地资费上升,加剧区域不平衡。
全国政协委员王惠通认为,在全国物价一片“涨”声中,政府主持了漫游费降价听证会,是一件有益于消费者的好事。希望通过努力,能使消费者比较满意,运营商也能接受。
相关新闻
18位代表出席听证会
“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听证会”22日14时举行,共有18位代表参加本次听证会。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产业部介绍,这18位代表分别是:全国人大代表1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推荐;全国政协委员2位,由全国政协办公厅推荐;有关部门代表1位,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推荐;消费者团体代表1位,由中国消费者协会推荐;普通消费者代表5位,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消费者协会推荐,分别来自北京、辽宁、上海、湖北和四川;专家学者代表3位,分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邮电大学;经营者代表5位,分别来自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铁通公司,由有关单位推荐。
5位消费者代表分别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张严芳、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江宪、沈阳佐臣咨询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沈长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成都大面中学教师黎香友。新华社
上海代表:
希望漫游时单向收费
“漫游时被叫费用过高,是我个人比较关注的,我提出的意见是漫游时被叫不收费,主叫收费。”昨天,听证会结束后,参会的五位消费者代表之一,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江宪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听证会上,各方代表都阐述了自己对于手机漫游费上限下调的具体意见。
据江宪介绍,会上每位代表发言时间仅为5分钟。“所谓听证会,就是听取各方意见的会,所以当天是不会有最终结论的,最终方案还须等待信产部与国家发改委综合各方意见再决定”江宪告诉记者。
据悉,听证会上供各位代表讨论的两套候选方案,大多数消费者都表示很难看懂且不能接受,所以最终方案是否是此前已向公众公开的这两套方案其中之一目前还无从得知。参与制定两套听证方案的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表示,全国同网同价,是我国电信资费发展的目标。但是,在调研中有关专家发现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高度不平衡。所以,全国实行同网同价,还需要过程。” 陈未临
在讨论漫游费问题时,许多消费者将漫游费与本地通话费合并考虑,提出质疑。这说明在满足消费者知情权方面,移动电话运营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强求电信运营商进行漫游费成本核算,可能会产生对消费者不利的后果。用专家的话来说就是,计算漫游费的成本是“伪命题”,并列举理由若干。
这位专家的话可以概括为三个问题:首先,在一个网络中存在多种服务,如果将语音服务分隔开来,很难进行成本计算;其次,移动电话运营商下属企业是独立的法人,单独核算;第三,由于移动电话服务具有移动性,对那些人数少、使用量少的移动电话运营企业来说,如果进行成本分摊,很可能要加大成本。
上述三个问题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能否对语音服务进行单独核算,需要技术专家发表权威性的意见。至于移动电话运营商内部组织机构之间结算问题,在技术上完全不成为问题。作为一个企业集团,无论下属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还是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公司,只要建立明确的财务核算制度,那么,就不会出现苦乐不均的问题。
关键在第三个问题。在取消移动电话漫游费之后,在移动电话公司内部可以实行单独计算,并且通过内部转移支付的方式,弥补人数少、使用量少移动电话运营企业收入之不足。除此之外,可以借鉴“普遍服务”的制度设计,要求政府财政部门针对部分地区移动电话投入产出比例不均衡的问题,进行政府补贴。
但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在全世界具有广泛影响的移动电话运营商,应该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地区差异所带来的不平衡问题。换句话说,移动电话运营商在不同地区企业收支的不平衡问题,应该通过内部转移支付的方式加以解决。比如说,移动电话运营商可以通过减少部分地区企业收入上缴比例,化解地区间收入不均衡所带来的矛盾。
直截了当地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是,由移动电话运营商自己重新建立财务核算制度,帮助那些固定资产投入较大,但是市场服务收费较少的企业维持经营。这样做既体现了移动电话运营商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市场占有份额。更重要的是,只有这样做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减少服务沟通中所耗费的成本。
既然单独计算移动电话漫游费的成本具有不可能性,那么,干脆实行企业成本核算,在移动电话运营商的内部实现“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换句话说,对于移动电话运营商来说,赚钱之后,既要考虑到发达地区员工收入的增长幅度,也要考虑到欠发达地区员工收入的增长幅度,不能因为客观原因而损害欠发达地区员工的正当利益。
将移动电话运营商员工的收入分配问题转化为漫游费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伪命题”。建议移动电话运营商从企业市场拓展的角度,尽快考虑取消移动电话漫游费。
(作者系法学教授、此次漫游费听证会代表)
每当一些垄断行业如银行、电信等不顾公众反对,单方面增加收费项目时,往往都会扛起国际惯例的大旗,用国际惯例的“大帽子”压人,一副顺应世界潮流、理所当然的样子。可是,当他们的做法与国际惯例不符时,却绝口不提国际惯例。在手机漫游费上就是如此。
中央电视台的报道说,在澳大利亚等欧洲大部分国家无论在哪个城市都是不收取漫游费的,在哪儿接听电话也都不要钱,但是不同的城市之间打手机是要收取长途费的。而在美国,不仅漫游费不收取,连国内长途费也都不收。专家更肯定地表示,漫游费几乎是没有成本的。手机漫游不过是在漫游地和注册地之间,传送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简单信息。 其实要说国际惯例,除了不收漫游费外,国际上通行的电信资费收费模式是“月租费+通话费”。在这个惯例的背后是:不收取初装费,按秒计费,单向收费;电信卡多数国家不设置有效期,余额可消费;人们用于电话消费的金额不到收入的5%。而我国却是收取初装费,双向收费;“技术原因”无法以秒计费;电信卡余额不退,使用有时间限制;中国人用于电话消费的金额高达收入的8%至10%。这些恰恰与国际惯例相悖。
当初政府部门之所以提出了收取手机漫游费,主要是考虑到东西部在网络资源、用户数量和资费竞争上差距。但通过多年建设,中国已经拥有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并且营运商已获取了惊人的利润。中国移动2007年上半年公报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移动通话费收入进一步大幅上升22.6%,达1076.61亿元。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达379亿元,同比增长25.7%,相当于每天净赚2.7亿元(2007年8月17日《南方日报》)。显然,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益理应带来通信成本的大幅降低,消费者也应当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看来,取消手机漫游费的时机已经成熟!
新浪科技讯 1月23日消息,知情人士透露,对于备受关注的降低手机漫游费一事,除了中国移动表态支持外,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都或明或暗表示质疑,都对降低漫游费带来的电信竞争格局进一步恶化表示忧虑。
中国联通明确反对
消费者听证代表黎香友在接受新浪科技访谈时介绍说,这次会上,中国联通已直接在会上表示,如果按照第二个方案,联通承受不了。
另一位消费者听证代表沈长征也证实,联通在会上认为,资费的下降调整对联通将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负担,联通认为要逐步下降,这种方式可以接受。
据悉,联通与会的代表是联通综合市场部副总经理丁铭,丁铭长期在中国联通负责资费,他在会上认为,中国联通资产负债率高,赢利能力有限,第二套方案超出了联通的承受能力。他担忧大幅度降价后会造成电信企业竞争失衡,从而损害消费者的长期利益,“调整漫游费应与电信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建议漫游费应进行渐进式调整”。
三个固网运营商担心市场失衡
另据透露,国家发改委和其它三个固网运营商都明确表示,下调漫游费对固网运营商将产生很大影响。
消费者听证代表沈长征透露,会上,中国电信、网通、铁通都发了言,认为“移动资费的降低对固定电话形成影响”。
国务院国资委考核局处长陈炳立则在发言中表示,国资委认为第一个方案合理,希望降得越少越好。
但是,据悉,在听证会上,中国移动代表明确表示,无论采取哪种方案,中国移动都将确保新资费政策早日实施。
运营商盈利可能变亏损
对于5个运营商不同的态度,1月23日,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做客新浪聊天时做了解释。
他表示,这次听证会运营商都比较低调,为什么呢?因为尤其是现在经营状况比较困难的这些企业,叫他们痛痛快快接受大幅度降价的方案二,他们确实也是心里勉为其难,但是他们不能明确说“我不接受”,而且也不会在媒体上公开曝光表示反对,因为谁也不愿意得罪消费者,所以普遍都比较低调。
对于国资委的代表的态度,阚凯力认为,国资委很明确地表示支持方案一,不接受方案二,这和国资委的职责有关系。国资委的职责是考虑国有企业保值增值,企业的利润越多当然越好,但是这直接和消费者的利益产生一定冲突了,所以国资委昨天的表态也不完全出乎意外,应该说在意料之中。
对于有四个运营商担心竞争格局进一步恶化,阚凯力分析说,中国移动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每年都显著的增长,所以资费再怎么降低,即便降得其他几个运营商都亏损,甚至都破产了,中国移动也没事。所以,一方面我们消费者确实希望更大幅度地降低资费,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现在的情况会是,盈利大户降低不了多少,反而帮助他扩大一家独大的局面,甚至变成一家独大了,或者一家独吞了。所以,这就属于目前这个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一个充分有效竞争的局面,没有一个电信运营商的力量可以有效地遏制中国移动这种超额利润。
他还说,像联通,确实经济很困难,包括电信和网通,目前也存在着收入下降、用户流失这么一个非常严峻的局面,虽然目前还都盈利,但按照这种状况继续维持下去的话,恐怕在不久的将来,盈利也会转成亏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深层次的问题已经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了。(康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