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治聚焦 国内热点

国内热点

梁振英的百日新政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带着选战腹背受敌的遍体鳞伤,没有过一天执政「蜜月期」的香港第四任特首梁振英,从 七月一日 开始执政至今,刚过百日。跌跌撞撞,状况不断,一路「救火」,似乎还没有走上正轨。

国教抗争

梁特首新政伊始,就被反对国民教育的抗争缠住了。

推行国教,是前朝政府决定的政策。当朝本可顺水推舟,没想到遭遇香港市民的强烈抵制,抗争愈演愈烈,有可能让现任者缠身,动弹不得。

梁特首不得不宣布取消三年限期、改由学校自行决定是否开办,平息了政府总部前的集会、绝食抗争。近日,港府又接纳了开展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委员会建议,搁置国教课程指引,使「国教科」名存实亡。估计可以逐渐平复要求撤销「国教科」的抗争。

国教抗争一役,「梁团队」虽处被动和守势,但不与民意对抗,且战且退,不乱阵脚,进退应矩。

撞船事故的处理

国庆之夜,南丫岛海面不幸发生撞船事故,造成39人死亡、101人受伤。

惨剧发生后,港府立即启动紧急事故协调中心,特首坐镇指挥。

香港消防处于事故发生后迅速赶到现场,共派出10艘消防船(包括1艘潜水支持船)进行搜救,350人及51部救护车到现场救援。

香港警方派出630人及8辆水警轮;飞行服务队派出21人及5架直升机;医疗辅助队出动90人及7辆救护车;圣约翰救伤队出动了25人及7辆救护车。

特首连夜到现场及医院看望被救出的伤者。

翌日,特首携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出席记者会,并决定将 10 4 定为全港哀悼日,连续三日将区旗下半旗志哀。

由于事故严重,牵涉重大公众利益,特首提议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就事故原因、日后避险及相关事宜展开调查。

为及时向死伤者及其家属提供协助,香港社福署、民政署和医管局将为需要帮助的家庭和个人提供专责的支持联络主任,负责善后及跟进。

民调显示,港人大都满意港府的救援和善后工作,满意行政长官的表现。

香港研究协会公布的调查显示,受访的1,600多名香港市民中,67%认为政府的救援工作效率高,表示效率低的只有5%

对于港府在事件上的善后工作表现,同样有67%表示「非常满意」或「颇满意」,只有4%表示「颇不满意」以及「非常不满意」。

此外,对梁振英在事件上的整体表现,5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满意」以及「颇满意」,14%的港人表示「颇不满意」以及「非常不满意」。

通过撞船事故的处理,可以认为,「梁团队」在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上,是主动的、合格的,可以加分。

新界东北发展

港府早在90年代起就研究新界东北的发展潜力。上届政府将新界东北发展计划正式立项,展开首阶段公众咨询,到这届政府是咨询的第三阶段。

该计划准备将现时古洞、坪�f/打鼓岭和粉岭北的农地,划为新界东北新发展区,作住宅和商业发展。发展区占地 787 公顷 ;扣除绿化带后有 533 公顷 ,可提供5.4万个住宅单位(约四成单位为公屋),为15万人口提供居所;预期2017年动工,2022年入住,2031年完成。

在第三阶段公众咨询中,爆发了反对和赞成截然相反的民众对立,甚至发生肢体冲突。

反对者认为,该项发展是为深港融合铺路,是「富豪双非教育城」。计划以400亿收购相关地产商囤积的土地,是利益输送,有官商勾结之嫌。环保人士认为政府应保留农地,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现有的土地使用者、居住者包括很多新界非原居民因改变了现状,反对这项发展计划。

赞成者认为,新界东北的发展是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增加土地供应,舒缓楼价,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这一计划得到新界原居民、乡议局的支持。

是否能协调和满足各方利益,化解矛盾,促使新界东北发展计划的尽快实行,真正考验梁振英及其团队的执政能力。

透过梁振英的百日施政,见其新政的端倪。从开展扶贫,推行「长者生活津贴」,帮助社会最底层的民众,到推出「梁十招」遏抑楼价,再到缓解国教抗争,以及推行新界东北发展计划,特别是较好的处理撞船突发事件。「梁团队」虽然仍在泥沼里挣扎,但有望走出困境。

然而,更加困难的前景来到眼前:新一届立法会开幕在即,新科议员们将挟民意以令政府,在主场犹如虎狼之师,对阵「梁团队」。没有立法会的配合,梁新政将寸步难行。鹿死谁手,好戏在后。

香港民众是通情达理的。给想干事、在干事的人一个机会,监督他、鼓励他努力为香港服务。好过动辄换人,万一换上一个不干事、会搞事的人,那就惨了。

作者简介:作者林贡钦,系香港著名学者、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 文章来源:一五一十部落 发布时间:201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