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治聚焦 国内热点

国内热点

70亿人的世界 13亿多人的中国人口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公共服务

�D�D中国人口计生工作悄然转型 

         新华网天津7月11日电(记者吕诺)11日在天津举行的“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传达出一个重要信息:中国的人口计生工作正在转型�D�D从注重对人口数量增长的管理,转向更注重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公共服务。

        在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引领下,参加“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的中外代表11日下午走进天津市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这个占地39000平方米的公共服务中心,由“生命全程服务系统”和“人口发展支持系统”组成,其服务内容涵盖生殖健康、儿童早期发展、青春期健康、老年健康和人口信息管理等。中心带动16个区县分中心和全市乡镇、社区、村服务机构建设,开展各具特色的人口家庭公共服务,形成了和谐可亲的品牌。

        据天津市常务副市长杨栋梁介绍,近年来,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口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低生育水平长期保持稳定,人口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更加关注生活质量、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对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2011年3月16日,天津市政府召开人口计生工作会,会议提出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向面向人的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公共服务转变”的目标。建立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就是天津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建立公共服务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李斌指出,近年来,中国的计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更加注重利益导向、服务关怀和宣传倡导,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积极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管理网络的创新发展,不断拓宽民生服务领域,面向家庭提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指导、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老年照料等服务。

         她说,天津市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是中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模式在服务终端上的体现,代表了未来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管理网络拓展转型的发展方向。

“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在天津召开

  为纪念第22个世界人口日,倡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并探讨人口与发展这一全球性问题,展示中国在人口领域取得的成就,介绍未来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管理网络拓展转型的发展方向,7月11日,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在天津召开。

  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天津市常务副市长杨栋梁,人口与发展南南合作伙伴组织主席、印度卫生和家庭福利部部长吴拉姆·纳比·阿扎德,肯尼亚计划、国家发展与2030远景规划国务部长威克里夫·安贝察·奥帕拉尼亚,联合国人口基金亚太区域主任堀部信子,国际计生联当选总干事特沃德斯·莫莱斯出席大会并致辞。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主持了大会。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崔丽、来自联合国相关机构、国际组织、部分国家驻华使馆、部分非洲国家、相关部委及人口计生系统的代表,共约350人参加了会议。

  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到了50亿,之后联合国于1990年将每年7月11日确定为世界人口日,并在这一天举行广泛的纪念和倡导活动。今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将达到70亿,因此联合国将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确定为“70亿人的世界”。参加纪念大会的与会者认为,人们能否生活在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地球上,取决于现在做出的决定和采取的行动。当前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减缓的趋势。但是,全球仍拥有高达37亿的育龄人口。其中人口增长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虽然各国的人口发展阶段、特征和趋势各不相同,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和挑战也各不相同,政策重点和措施也各不相同,但人口问题始终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解决人口问题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国际化、信息化日益加速的大背景下,面对气候变化、人口发展不平衡、国际人口迁徙等带来的严峻挑战,更需要携起手来,努力解决这些人口与发展问题。

  李斌在主旨发言中回顾了中国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方面取得的成就。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2%下降至2010年的19%;人类发展指数从0.53上升到0.66,是全球提高最快的国家之一;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成为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的典范;李斌同时指出,“十二五”时期,中国人口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人口众多的国情没有改变,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仍然面临较大人口压力;劳动年龄人口在到达峰值后缓慢下降,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人口素质提出了迫切要求;人口流动迁移活跃,城乡人口分布出现根本变化,对社会管理和人口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成为社会和谐面临的重大课题。未来一个时期,人口数量问题仍然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同时,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将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李斌强调,面对新形势,中国政府把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作为战略任务,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切实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切实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印度卫生和家庭福利部部长阿扎德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和印度两国的人口相加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因此今天共同纪念世界70亿人口日非常有意义。阿扎德介绍了印度在人口和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并呼吁更加广泛的、多种形式的合作。

  肯尼亚计划、国家发展与2030远景规划国务部长奥帕拉尼亚介绍了为改善生殖健康服务水平的可获得性所进行的努力,他说,尽管挑战是巨大的,肯尼亚政府有决心有信心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不断取得的进展,他还表示希望中国在南南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堀部信子阐述了联合国人口基金关于目前全球最主要挑战的分析和应对策略,包括减少贫困与不公平、投资于妇女和女孩、关注青年人、促进生殖健康及权利、保护环境、应对老龄化和城镇化等。她说,能够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在中国与大家分享这些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以上七个领域中,中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联合国人口基金愿意提供技术支持,共同推动实现人人享有生殖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性别平等的目标。

  莫莱斯在发言中呼吁,在人口即将达到70亿的时刻,人们应该更加关注如何实现我们对人发大会和千年发展目标的承诺,确保人人享有生殖健康和权利。挑战仍是巨大的,世界上仍有1700万妇女的计划生育需求得不到满足,使她们无法得到教育和健康资源,引发由于不安全流产导致的死亡和疾病。国际计生联愿意继续推动人口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促进该项事业的发展。

  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栋梁在大会开始时向参加大会的中外嘉宾致了欢迎词,他说,天津一直把人口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决贯彻落实国家人口工作决策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效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时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建立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为公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会后,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天津市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考察了河西区分中心开展综合服务的情况、武清区分中心开展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的情况。

 

中国进入“少子化”社会 劳动力面临结构性短缺

        中新社天津7月11日电(记者 曾利明)出席此间“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的中国人口专家指出,当0至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低于18%或总和生育率低于1.8时,就表明进入“少子化”社会,这将直接导致劳动力面临结构性短缺,给人口均衡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今年4月底公布的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至14岁人口为2.2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6.6%,比2000年下降了6.29个百分点,仅相当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33.6%)的一半;0至14岁人口的绝对数量也从2000年的2.8979亿下降到2010年的2.2246亿。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称,少儿人口减少的直接后果是未来18岁至35岁黄金年龄组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弱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也认为,由于出生率降低、高等教育发展分流劳动力等原因会导致廉价劳动力越来越少,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将出现劳动力短缺。

  穆光宗认为,目前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呈“独子高龄化”趋势,可能会陷入“低生育陷阱”。但翟振武对未来趋势持乐观态度,原因是“1985年至1990年出生的人群目前正在进入婚育年龄,所以近期每年的新出生人数会逐年上升;在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这一上升趋势至少会持续到2013年”。因此,他提出“十二五”期间不宜突然放开现有政策,以避免出现新生儿数量大波动,对整个社会配置造成冲击。

  据介绍,“少子化”一词源于日本,是指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的已婚人群推迟、减少育儿而造成的出生率降低。(完)

 

广东申请试点“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可生二胎”

 

  今日是第22个“世界人口日”,今年主题为“70亿人的世界”。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预测,全球人口将于今年10月达到70亿,主题以此引发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思考。

  广东常住人口已达到1.043亿,成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昨天,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张枫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分析广东人口形势,披露人口政策新动向。

  形势严峻广东人口三个“全国第一”

  南方日报:广东已超过河南、山东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目前全省人口发展形势如何?今年“世界人口日”主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张枫:“世界人口日”是联合国1990年根据其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据统计,世界人口呈持续增长趋势。由1987年的50亿到1999年的60亿,仅用了12年,而今年将增至70亿。据联合国报告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90亿。如何满足巨大人口的需要,维护生命赖以存续的自然环境的平衡,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

  广东作为中国的发达省份,不仅经济领先,人口数量也一直居全国前列。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多、人口构成复杂是广东的重要省情。自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省累计少出生了3500多万人,其中“十一五”期间大约少生了300多万人,对全省人均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六普”结果显示广东常住人口达1.043亿人,居全国之首。调查显示,广东有三个第一:常住人口第一,流动人口第一,华侨人口第一。广东流动人口达3000多万,其中外省流入广东的有2100多万;广东的华侨人口也多达3000多万。

  据人口学家判断,广东人口将面对三个高峰:人口总量高峰、劳动人口高峰、出生人口高峰。数字庞大的流动人口,主要是生育旺盛期的青壮年人口,为我省的人口控制带来一定压力。未来二三十年,将是我省人口城镇化速度全面加快,人口迁移规模大、活跃程度高的时期,如何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是亟待破解的难题。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庞大,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也需要积极应对。总体来看,人口数量问题仍然是长期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从更长的时期来看,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特别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将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环境压力1.9%的国土面积,撑起全国9%的人口

  南方日报:当前广东人口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张枫:第一,人口规模仍保持增长的势头,对实现新时期经济发展目标和资源环境构成压力。受外来人口输入的影响,“十二五”期末广东实有人口总量预计将达到1.35亿。如果人口增长缺乏有效调控,“十二五”期末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并突破9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的目标将难以实现。人口增长态势也导致资源瓶颈约束趋紧。广东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而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1.9%,环境承载力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第二,多种人口结构性问题并存,化解这些问题需要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资源。老龄化趋势加快,“十二五”期末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比重可能达到12%;家庭继续呈现规模小型化趋势,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持续增加,需要更多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资源。另外,广东的从业人口素质远未能符合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的要求,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化的任务不但迫切而且艰巨;城市人口中外来人口约占一半,让外来人口公平地分享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有很大的财政压力;人口限制区和人口稳定区的人口密度远高于全国水平,凸显省内局部地区人口分布与环境承载力的矛盾尖锐,人口分布的合理性有待改善。

  试点条件广东低生育水平已保持十余年

  南方日报:目前社会上针对“‘单独’可生二胎”政策(即夫妻双方只要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就可生两胎)的议论较多。广东目前是否有放开“单独可生二胎”的打算,如果有,将如何操作?

  张枫:应该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少生了4亿多人,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成就举世瞩目。30多年来的计划生育实践证明,国家对人口政策坚持有计划的调控,是必要和成功的。目前是否有“单独可生二胎”的可能,国家也在考虑之中。但一项新生育政策的出台,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论证,短期内作大的调整是不太现实的。我个人认为,国家可能会采取试点的形式,选取部分代表性较强的地区,逐步放开。当然,基本国策的调整,是要由国家来作出决策的,我们表示支持。

  我省已正式向国家提出“单独可生二胎”试点的申请,但能否得到批准,要由国家决定。广东提出这一申请,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广东作为国家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应该在各方面包括生育政策的调整方面先行先试;二是目前广东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7左右(即平均每个妇女一生共生育1.7个孩子),已经连续10多年保持在低生育水平;三是经估算,广东实行“单独可生二胎”政策,对人口总量的增加影响甚微。此外,广东各级党政领导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全省人口计生工作者勤奋努力,广大人民群众生育观念明显转变,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不断完善,广东已完全具备了申请成为国家“单独可生二胎”的试点。

  我在这里也呼吁广东省的公民,要自觉遵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省条例》的各项规定,使新生育政策在我省的实行更有基础。

  粤将建全员人口信息库

  南方日报: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广东在人口计生工作方面将拿出什么新招?

  张枫:“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省人口计生工作要以“做好人口工作、建设幸福家庭”为核心任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本强省转变。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要起好头,迈好步。要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挂钩帮扶制度,着力抓好工作难度较大的重点地区和出现滑坡的地区。二是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大力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进一步推进“惠一生”工程建设。着重解决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进一步开展人口计生综合改革。五是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完成全省人口计生信息系统改造升级,加快建立全员人口信息库,形成人口计生、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六是加大问责力度,强化“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人口计生例会制度的落实,切实解决基层人口计生工作任务不落实、责任不清晰、奖罚不到位等问题。(记者 陈枫 通讯员 刘占峰 高明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总数与自然增长率
1949年-2008年
 
 

中国大陆历次人口普查主要指标(万人)
第一次
1953年
第二次
1964年
第三次
1982年
第四次
1990年
第五次
2000年
第六次
2010年
人口 59435 69458 100818 113368 126583 133972
男性 30799 35652 51944 58495 65355 68658
女性 28636 33806 48874 54873 61228 65287
汉族
(比例%)
54728
(92.08%)
65456
(94.24%)
94088
(93.32%)
104248
(91.96%)
115940
(91.59%)
122593
(91.51%)
少数民族
(比例%)
4707
(7.92%)
4002
(5.76%)
6730
(6.68%)
9120
(8.04%)
10643
(8.41%)
11379
(8.49%)
城镇人口 7726 12710 21082 29971 45844 66558
乡村人口 50534 56748 79736 83397 80739 67415
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检》(2001年)之《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与《人口普查公报》发布数据有出入,此处数据已修正。

总人口:

  • 1,339,724,852(2010年11月1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 1,349,520,000(2009年8月估计)
  • 1,306,313,812(2005年7月估计)

年龄结构:(2010年11月1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 0-14岁:16.6%(222,459,737)
  • 15-59岁:70.14%(939,616,410)
  • 60岁或以上:13.26%(177,648,705)
    • 其中65岁或以上:8.87%(118,831,709)

年龄中位数:(2005年)

  • 平均:32.26岁
  • 男性:31.87岁
  • 女性:32.67岁

人口增长率

  • 0.517%(2007年度)
  • 0.58%(2005年统计)

出生率

  • 12.10/1,000人(2007年度)
  • 13.14/1,000人(2005年统计)

死亡率

  • 6.93/1,000人(2007年度)
  • 6.94/1,000人(2005年统计)

净迁移率:

  • -0.4/1,000(2005年统计)

性别比(男性/女性)

  • 婴儿: 1.22
  • 15岁以下: 1.13
  • 15-64岁: 1.06
  • 65岁或以上: 0.91
  • 总人口:1.052(2010年统计)

婴儿死亡率

  • 总计:24.18/1000人
  • 男性:21.21/1000人
  • 女性:27.5/1000人(2005年统计)

寿命

  • 平均寿命:72.37岁
  • 男性:70.65岁
  • 女性:74.09 岁(2005年统计)

总人口出生率

  • 1.22个子女/妇女(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人口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很低,仅为1.22,城市为0.86,乡镇1.08,农村1.43。其中佳木斯市的一个区只有0.43为全世界最低。最高的县都在西藏

户籍制度

  • 城乡二元结构
  • 城乡人口比例的变化

老龄化

北京老人娱乐
人口密度分布

中国政府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虽然大大减缓了中国人口的进一步增长,但是却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如果总和生育率(即每对夫妻生育的子女数)低于2.1(已考虑未保出生儿),人口长期看来会不断的减少。所以现在对于计划生育是否是成功的人口控制政策,仍有争论。但由于人口基数尚大,人口总数现在仍然呈上升趋势,预计这一趋势将在2020年之前结束。

 民族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占全部人口的91.51%。其他少数民族众多,官方承认其中较显著的55个少数民族民族,占8.49%,其他如葡萄牙人犹太族及由于外国移民、通婚而产生的新进民族则不在此列。

少数民族增长快于汉族,从1953年占全国人口6.1%,到1990的8.04%,2000年的8.41%,2005年9.44%,2010年的8.49%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增加66,537,177人,增长了5.74%;少数民族增加了7,362,627人,增长了6.92%。

语言

汉语有十种主要的方言。中国人口使用最多的语言是作为官方语言普通话普通话北方方言为基础,广泛推行使用于全国各地。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汉族以官话方言作为其母语,其他使用其他九种之一的主要方言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东南部。另外,非汉语的语言被一些少数民族广泛使用,例如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和其它突厥语族语言(新疆)及朝鲜语中国东北)。

识字率: 定义为15周岁以上的人可以读写率,其中

  • 总人口:90.9%
  • 男性:95.1%
  • 女性:86.5%(2002年统计)
文章来源:中国宪政网 发布时间:201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