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治聚焦 国内热点

国内热点

王老吉凉茶违法添加中药材事件

卫生部证实王老吉凉茶违法添加中药材

来源:中国网   

 

卫生部将于 2009 5 11 日上午 10:00在卫生部(西直门外南路1)五楼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有关情况。以下是部分实录:

 

  大公报记者:

 

  今年5OMP事件以后,今年的一个知名品牌王老吉凉茶曝出违法添加中药材。

 

 

 

最近媒体广泛报道,杭州消费者长期饮用王老吉凉茶以后出现胃溃疡,医生诊断说他是胃寒,王老吉里面有一味中药材就是夏枯草,夏枯草会造成胃寒的人病情加重。这个事情前不久国内的媒体都纷纷报道了,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些专家学者指出,王老吉添加的夏枯草在卫生部公布的87种允许食用的药材名单中没有。另外,专家指出夏枯草这个药物对孕妇、儿童老人和体虚胃寒的人造成伤害。王老吉它是一个饮料的批号,但是它宣传的是特殊功效。我想知道卫生部对这个事有什么评价?另外,对王老吉的事我们是否会像当时查处OMP事件一样来查处?谢谢。

 

  严卫星:

 

关于王老吉茶的问题,因为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是卫生部公布的,卫生部过去也发布过这样的名单,的确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不包括在内。目前,卫生部正在组织清理在食品中添加的各种各样的物质。类似于您谈到的OMP等等,还有许多许多,目前正在清理。这些原料下一步卫生部都会组织专家经过认真研究和论证,哪些东西将来可以在食品中添加的,哪些东西不可以在食品中添加,哪些属于保健食品管理的原料,将来会进一步归类、清除。

 

 

加多宝声明:王老吉不存在违法添加物

2009-05-13 17:00:04 来源: 网易财经

加多宝集团在声明中称,王老吉凉茶不存在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夏枯草)问题。对此,中药领域专家表示,脾胃虚弱者需慎服夏枯草,王老吉应该在包装上标明忌用人群,以免引起消费者误解。

 

网易财经 5 13 今日下午,加多宝集团向网易财经发来声明,回应此前关于王老吉违法添加中药材的报道。加多宝集团在声明中称,王老吉凉茶不存在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夏枯草)问题。对此,中药领域专家表示,脾胃虚弱者需慎服夏枯草,王老吉应该在包装上标明忌用人群,以免引起消费者误解。

 

加多宝:添加夏枯草曾在卫生部备案

 

王老吉在声明中表示,夏枯草在两千年前就已经作为食品和蔬菜被人们广泛食用。20054月,王老吉凉茶获得了国家卫生部《关于普通食品添加夏枯草有关问题的请示》备案。

 

此外加多宝称,红色罐装的王老吉凉茶已经在罐体上注明了产品属性为“植物饮料”,并获得了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证。加多宝强调,王老吉是一种普通食品,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中医专家:王老吉应注明忌用人群

 

网易财经致电成都中医药大学专家张丰华。张医生表示,夏枯草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草药确实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并且目前还没有实验证明夏枯草具有毒性。夏枯草具有清热、降血压的作用,已经在中药领域与民间得到了广泛验证。

 

张医生表示,脾胃虚弱者需慎服夏枯草。而王老吉既然有这种成分在其中,需要在包装上标明忌用人群,比如胃病患者或者孕妇等。“毕竟普通消费者不是专业人士,相比而言是弱势群体。不能只为了追求企业效益宣传好处,而令消费者产生误解。”

 

另一位中医药专家季医生则表示,普遍来说几乎所有的中草药如果长期服用,都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对于消费者而言,如何选择针对自己需求的饮料,并在适度范围内食用是更值得注意的。

 

声明原文如下:

声 明 书

敬启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严卫星副所长于2009年5月11日上午在新闻发布会上,就大公报记者提问王老吉凉茶是否违法添加中药材事宜,作出以下明确讲话:“王老吉”凉茶并没有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但从5月11日下午开始,互联网上和媒体就陆续出现误传我司产品王老吉含非法添加(夏枯草)的相关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对于上述不真实、不客观的报道,我司深表遗憾,并做出以下郑重声明:

一、王老吉凉茶饮料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生产与经营,根本不存在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夏枯草)问题。

夏枯草早在千余年前就已用作食物和菜蔬被人们广泛食用了。直到现在,在我国许多地方民间依然有用夏枯草作菜蔬食用的习惯。在广东夏枯草作为许多凉茶的主料之一,已被广东人民食用了数百年。另外,夏枯草是1991年国家公布的食物成分表中的野菜食物。

2005年4月25日国家卫生部以卫监督发〔2005〕169号文《关于普通食品添加夏枯草有关问题的请示》批复同意将王老吉凉茶在卫生部备案。

我司生产的红色罐装王老吉凉茶饮料已在罐体上明确了产品的属性为“植物饮料”,并获得了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我司的罐装王老吉凉茶饮料是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生产的普通食品。因此我司生产的产品“王老吉”凉茶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

二、王老吉凉茶饮料配方与术语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食文化遗产、粤港澳食文化遗产必须进行全力保护。

我司的质量管理覆盖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至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对全部生产过程进行自动仪器监测,按照ISO9001(国际标准组织9001)、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GMP(良好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全程质量监控,还需以超声波

密封性检测系统对整箱罐装王老吉凉茶产品进行百分之百检测,合格后产品才能出厂。优良的品质获得了消费者的长期信赖和拥护。王老吉在2009年4月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我司将继续秉承质量第一,对消费者负责的宗旨,对拥有超过180年历史的民族品牌王老吉凉茶坚决维护。请大家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和信赖王老吉凉茶。

特此声明!

加多宝集团

2009年5月13日

 

食品安全法6月1日实施“王老吉”或面临巨额罚单

“王老吉”能否迈过食品安全法这道坎?

本报记者 孙继斌

  以“怕上火喝‘王老吉’”一句广告语响遍大江南北的“王老吉”最近很上火。
  先是浙江杭州的品牌策划人叶征潮作为消费者投诉媒体,称“王老吉”非法添加中草药。并向“王老吉”的生产商―――浙江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下称加多宝公司)发去律师函,要求对方立即停止生产销售未注明“不适宜饮用人群”的“王老吉”系列饮品。
  接着,5月11日上午的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媒体的提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严卫星表示,“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不包括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中药材名单之列。目前,卫生部正在组织清理在食品中添加的各种物质。
  根据将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违法添加药品的,面临被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的法律后果。
  在目前的饮料市场上,“王老吉”凭借其独特的营销手段取得了重要的市场份额,2008年,“王老吉”的销售额达到了140亿元人民币,占据罐装饮料第一位。以此计算,如若按食品安全法规定,没收违法所得的话,“王老吉”面临的将是一张巨额罚单。

  消费者称“王老吉”违法添加了中草药

  叶征潮对本报记者称,他平时经常会熬夜加班,容易上火。去年6月初从广告上看到“王老吉”宣称:“怕上火,喝‘王老吉’……”因此,他每天买“王老吉”喝。
  后来,他感觉胃痛难忍,于是去杭州市一家医院做了胃镜检查,检查结果为胃溃疡。医生分析认为,胃溃疡与其经常喝“王老吉”这种饮料有一定的关系。熬夜上火属“虚火”,饮用“王老吉”不但得不到缓解,反而会加重病情。
  从医院回家后,叶征潮细看了“王老吉”的外包装,仅标明为食品饮料,根本未注明“不适宜人群”;同时,也没有标明过量饮用将对身体产生副作用。
  叶征潮说,“王老吉”凉茶主要成分为:水、白砂糖、仙草、蛋花、布渣叶、菊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这九种配料里,有七种配料是中草药。在中医学看来,虽是“药食同源”,但亦“用药三分毒”,每种药均有其独特的性味与归经,而不同的人,体质也有阴阳、表里、虚实之分,如果食不对症,容易产生副作用。“王老吉”配料中的夏枯草不是我国食品卫生法允许加入食品中的药物,而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也没有将夏枯草列为可作为食品的药材。
  叶征潮向本报记者表示,他早已写好起诉状准备状告加多宝公司,但与律师商量后,决定“有理有节地做这件事情”。
  4月28日,他的律师向加多宝公司发去律师函,要求对方立即停止生产销售未注明“不适宜饮用人群”的“王老吉”系列饮品;收回在售“王老吉”系列饮品,更换包装,在包装上显著注明“不适宜饮用人群”的范围。并要求对方“收到本函十五日内妥善处理,以免诉累,承担起一个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但“王老吉”方面未予回应。
  叶征潮说:“最好‘王老吉’应该警示说明,不适宜人群:如孕妇、经期女性、儿童、体虚胃寒者。”
   叶征潮希望“王老吉”把标示“不适宜人群”上升到整个食品标签管理的高度,这些细节做好了非但不会影响销量,反而会对企业品牌产生积极影响。“遗憾的是,目前究竟有多少品牌企业真正把消费者看成了上帝?”

  “夏枯草”未获卫生部允许

  “王老吉”方面不接叶征潮的球,但卫生部却有了回应。
  在5月11日卫生部召开的介绍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到对叶征潮投诉“王老吉”这件事有什么评价,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严卫星回答:关于王老吉凉茶的问题,因为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是卫生部公布的,卫生部过去也发布过这样的名单,的确王老吉凉茶中部分成分和原料确实不包括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中药材名单之列。这也验证了叶征潮的投诉并非空穴来风。
  据了解,夏枯草不是食品卫生法允许加入食品中的药物,而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也没有将夏枯草列为可作为食品的药材。有专家指出夏枯草这个药物对孕妇、儿童、老人和体虚胃寒的人可能会造成伤害。
  对于叶征潮的投诉和卫生部的表态,作为饮料巨头的“王老吉”是如何反应呢?记者按照网上查到的加多宝公司和广东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电话(包括咨询电话)去电询问,结果要么无人接听,要么显示占线或“没有这个电话号码”。
  4月29日,加多宝公司一位主管出面向媒体表示,其生产的红色罐装王老吉是“植物饮料”,已经获得卫生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属于普通食品。长期饮用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危害,也不需要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标注“不适宜人群”。
  另外,该主管还表示,其产品确实“不添加防腐剂”。他提供了一份检验报告传真件给媒体。检测报告指出,其产品不含“苯甲酸”、“山梨酸”两种防腐剂;且所有其他检测指标都合格。
  但在整个回复内容中,该公司并没有就所用中草药原材料是否存在毒性作出说明。

  面临巨额罚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其第50条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
  而第86条还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药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律人士谈了他对“王老吉”事件的看法。他认为,此案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施行期间,食品卫生法第10条同样规定:“食品不得加入药物,但是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作为原料、调料或者营养强化剂加入的除外”。
  与之相比较,食品安全法更加明确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而排除了其他的自由裁量空间。
  食品卫生法并没有直接对“在食品中添加药品”设定罚则,仅第42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立即公告收回已售出的食品,并销毁该食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卫生许可证”。而因为“王老吉”是经过有关法定行政部门许可生产的食品,故不属于“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不能依照第42条进行处罚。
  这位法律人士认为,一旦原来发放的许可证到期,夏枯草仍然没有列入食药两用名单,“王老吉”恐怕就得停止在产品中添加夏枯草了。
  在5月11日上午的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严卫星还表示,目前,卫生部正在组织清理在食品中添加的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原料下一步卫生部都会组织专家经过认真研究和论证,哪些东西将来可以在食品中添加的,哪些东西不可以在食品中添加,哪些属于保健食品管理的原料,将来会进一步归类、清除。

http://www.legaldaily.com.cn/zmbm/2009-05/14/content_1091097.htm

消费者将再诉王老吉违法添加

卫生部很快有说法


发布时间: 2009-05-14  

  加入夏枯草等药物的凉茶是否存在副作用和不适宜人群?如果有,是否应像某些功能饮料一样在外包装上注明?显然,消费者对这一点的关注丝毫不亚于“是否违规”。

  尽管夏枯草是否属于“违法添加剂”的争论尚待卫生部最后定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此前曾分别在2005年和2007年以“王老吉添加夏枯草”违反《食品卫生法》为由提起诉讼而均被驳回起诉的消费者均表示,将在近期再次起诉王老吉。

  昨日,记者致电卫生部新闻办,一位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卫生部正在“积极协调”,很快会给出一个说法。尽管此事尚无定论,但加入夏枯草等药物的凉茶是否存在副作用和不适宜人群?如果有,是否应像某些功能饮料一样在外包装上注明?显然,消费者对这一点的关注丝毫不亚于“是否违规”。

  消费者将再告王老吉

  王老吉原料中的夏枯草最早被公开质疑是在2005年遭到职业打假人刘殿林的起诉。4年前,刘殿林以消费者身份在北京东安市场买了一罐单价10元的、由广东加多宝公司生产的“王老吉”凉茶,饮后发现在产品包装盒上的配料表中有一味中药材“夏枯草”。

  2005年3月,刘殿林以 “王老吉”凉茶作为普通饮料,擅自添加不在卫生部允许之列的 “夏枯草”为由,将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公司东安市场和广东加多宝起诉到北京市东城法院。要求双倍赔偿货款,并要求被告停止生产和销售“王老吉”凉茶。但最终法院认为原告未能证明“夏枯草”有毒副作用,也未能证明饮用“王老吉”凉茶对人身构成损害的侵权事实,驳回了起诉。

  昨日接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电话时,刘殿林表示,他将于6月1日在广州再次对王老吉提起诉讼,“因为6月1日起《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相比此前的《食品卫生法》,它对食品添加剂方面的规定更为具体,操作性更强。”

  此外,2007年4月,重庆一位消费者况力彬称喝了“王老吉”凉茶后出现头晕,被医生检查为高血压,于是以该凉茶添加夏枯草违反《食品卫生法》为由将超市和广州王老吉药业告上法庭,最终也被驳回起诉。况力彬12日已对外界公开表示,将请求重审此案。此外,此前杭州一位自称因长期饮用王老吉凉茶后出现胃溃疡的消费者也表示将加快起诉进度。

  王老吉:不存在违法添加物

  针对此事,红色灌装“王老吉”生产商加多宝集团昨日下午给《每日经济新闻》发来声明称,“王老吉凉茶不存在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夏枯草)问题。”

  加多宝在声明中称,夏枯草早在千余年前就被人们广泛食用了。直到现在,在我国许多地方依然有用夏枯草作菜蔬食用的习惯。在广东,夏枯草作为许多凉茶的主料之一,已被广东人食用了数百年。夏枯草是1991年国家公布的食物成分表中的野菜食物。

  不过,盒装王老吉公司广州王老吉药业昨日未给记者任何回复。

  能否作为日常饮料宣传?

  有饮料界资深人士认为,“王老吉之所以能在短短数年间发展迅猛,借‘预防上火’功能形成招牌是重要原因。”

  有质疑声称,凉茶在传统观念中,是不能随意喝的准中药药剂。有专家指出夏枯草对孕妇、老人和体虚胃寒的人会造成伤害,而王老吉能否将凉茶当日常饮料进而宣传其特殊功效、应不应该标注“不适应人群”也是一个争论的焦点。

  自称因长期饮用 “王老吉”凉茶而致胃溃疡的消费者就认为,王老吉凉茶包含多种中草药成分,有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王老吉包装未做任何说明,却打着“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以清热祛火、老少皆宜的招牌,扩大销售市场。正因不知王老吉有不适宜饮用人群,才导致如此严重的胃部疾病,希望生产商要求收回在售王老吉系列饮品,更换包装,在包装上显著注明“不适宜饮用人群”的范围。

  对此,昨日加多宝集团在声明中表示,“我公司生产的红色罐装王老吉凉茶饮料已在罐体上明确了产品的属性为“植物饮料”,并获得了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是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生产的普通食品。”(肖晓芬)

http://www.legaldaily.com.cn/zmbm/2009-05/14/content_1091097.htm

 

文章来源:中国宪政网 发布时间:2009/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