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治聚焦 国内热点

国内热点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举行成立大会(组图)

 

  中国人大网讯 1月7日,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成立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出席会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主持会议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理事长胡康生发言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单位理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龙发言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个人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李林发言

 

 

 

成立大会现场

 

 

 

成立大会现场

 

中国人大网 李杰摄

 

张德江在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强调 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 推动人大制度与时俱进

 

来源:新华网 

 

  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北京出席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 新华社记者 张铎摄

  新华网北京1月7日电(记者陈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7日在出席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时强调,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动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要认真总结人大制度的发展经验,积极探索人大制度的特点和人大工作的规律,不断推动人大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大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切实把人大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

  张德江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大制度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展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时代发展的好制度。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必须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人大制度,不断赋予人大制度新的思想内涵,不断丰富人大制度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始终保持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生机活力。

  张德江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思想性、政治性、法律性很强。必须着眼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着眼于人大制度、人大工作的实践和发展,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基本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经验,阐述自己的理论,走自己的道路,使人大制度、人大工作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张德江强调,要以成立研究会为契机,加强和改进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联络和交流研讨,密切工作联系、工作协同和工作交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紧紧抓住人大制度、人大工作发展完善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精神推动理论研究工作,不断增强理论研究的活力、吸引力和创新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开创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的新格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出席会议。

  会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主持。

 

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发挥智库作用 积极建言献策

来源:光明日报

  2014年1月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在百余名理事代表的共同见证下,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正式成立。

  “本会是从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的全国性学术团体。研究会的成立,为推进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搭建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理事长胡康生介绍说。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龙认为,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的成立,对于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更好地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意义重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根本制度形式,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平台,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根本制度基础。

  “成立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是我国民主政治和法治中国建设的一件大事、喜事和好事。它把从事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机关、单位、院校和个人等组织起来,把哲学、政治学、法学等多学科研究人大制度的力量整合起来。”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说。

  “我们需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来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新经验,从而为它的茁壮成长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我们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增强对它的情感认同、制度认同和行为认同,进而不断强化全民族的民主制度自信。”李林表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对此,研究会把“充分发挥研究会作为人大智库的作用,积极建言献策”作为宗旨之一。

  胡康生指出,要运用好研究会这个平台,组织、协调各方面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力量,对人大制度理论进行概括提炼,推动理论研究全面持续深入发展,促进理论研究和人大工作整体水平提高,切实发挥人大智库作用。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研究会要以此为契机,加强理事之间的联系、合作,互相学习、促进,抓好几个重点课题研究,组织一些理论研讨,交流一批研究成果,以实际成效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以良好开局推动研究会工作持续发展。”胡康生说。(本报记者 殷泓)

 

推动人大制度与时俱进的重要一步

――专家学者热议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成立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月8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朱� 吴振东)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出席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时指出,要认真总结人大制度的发展经验,积极探索人大制度的特点和人大工作的规律,不断推动人大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大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切实把人大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

  长期关注人大制度和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基层人大代表认为,此次成立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意味着我国人大制度的理论研究将更上一个台阶,这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将对实践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得我国的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长治久安提供保障。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学部副主任马庆钰教授认为,张德江委员长的讲话内涵丰富。设立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是一项重要的顶层设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口有积极的意义。“设立制度理论研究会在功能上确有意义,另一方面,改革整体的统一性、协调性也需要愈加重视,这不仅涉及理论,也需要实践紧紧跟上。”马庆钰说。

  “目前是我国全面推进改革的关键时期,成立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既是全国人大推进自身工作的一项重要部署,也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呼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一处处长郭树勇说,有助于我们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上海市社联党组副书记桑玉成说:“加强人大制度的理论研究,对推动人大制度与人大工作的改革与完善有积极意义。无论在人大制度的理论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中,目前都还存有一些模糊认识,因此加强理论研究势在必行。理论研究透了,才能进一步凝聚共识,对实践有更好的推动作用。”

  “人大制度的理论研究涉及很多层面,既包括一些思想性、政治性问题,也包括一些法律性、实践性问题。”桑玉成告诉记者,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对人大制度的研究颇有建树,期待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成立后,不仅加强内部的理论研究,也应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互动。

  “我感觉很振奋!相信这不仅对全国人大的工作意义重大,也会对基层人大的工作带来积极影响。”上海市人大代表金永红说,人大的工作要与时俱进,一方面要以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为导向开展工作,修炼“外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练好“内功”。

  据记者了解,不少地方人大在早些年已经建立了地方的人大制度研究会、人大工作研究会等机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人大的理论和工作开展研究。“此次成立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各地人大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的交流学习,是推动互相学习、借鉴的良好契机;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各地人大的理论研究工作起到统筹协调的作用,形成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一盘棋’。”郭树勇说。

  专家学者和基层人大代表普遍就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对实践的促进寄予很大期望。桑玉成说:“张德江委员长在讲话中提到要‘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经验,阐述自己的理论,走自己的道路’,这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的体现。而要实现和检验这些自信,就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有绩效,以理论来促进实践深入,以实践来带动理论发展。”

“我相信制度理论研究会的成立,是推动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一步,而未来人大的相关工作还将有进一步的提升,比如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比如对社情民意的表达等。”金永红说,“人大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不仅使这项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日益自信、充满活力,更将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文章来源:明德公法网 发布时间:20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