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治聚焦 国内热点

国内热点

“宪政的中国趋势”大型系列高级讲坛第五期开讲

 

2009 4 28 ,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的中国趋势”大型系列高级讲坛第五期正式拉开序幕。首场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学者于建嵘研究员主讲。他就当前的社会冲突与制度变革作了深入具体的论述,赢得了同学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宪政的中国趋势”大型系列高级讲坛是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推出的一个宪政讲堂活动,在每年4月底至5月底每周举行一次。该讲坛名家荟萃,既有深厚的学术积淀,也有活跃的思想火花和强烈的社会关怀,正在成为国内法学院校学术活动的品牌,并在校内外产生越来越大的学术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成就瞩目,但是中国社会亦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腐败日益严重、群体性事件频发等严重问题。今年,全球经济严重衰退,中国经济也面临极大困难。在严峻的危机之下,中国改革向何处去?中国是否应当化危机压力为变革动力,及时推进宪政改革,着力解决经济、政治发展中的深层矛盾和问题,以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呢?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关注,本次“宪政的中国趋势”系列高级讲坛将邀请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方面专家,围绕“危机与宪政改革”这一主题,探索中国宪政改革之道。本次讲坛将从4月底开始,每周在中国政法大学举办一次讲座,历时5周。

在后面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朱学勤 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 蔡定剑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 高放 教授、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 终身 教授陈志武,还将分别以“历史上的危机与变革”、“公众参与:一种新式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模式的反思与展望”、“国有制与宪政法治:如何兼容?”为题,陆续发表精彩演讲。

 

(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

 

附:宪政讲堂介绍

宪政讲堂是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推出的一个系列讲座,它将邀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就人权、法治、民主--宪政的理念、制度和实践问题做专题演讲,以传播宪政思想与理念,采撷各国宪政制度之经验,探求宪政的理论与实现途径为目标。论坛主要面对学生和教师,在每年4月底至5月底每周举行一次。它将成为名家荟萃的讲坛,学术思想的品牌!以思想启蒙,呼唤宪政!
 
 “宪政的中国趋势”大型系列高级讲坛(第五期)
本次主题:危机与宪政改革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市场动荡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到美国实体经济,已经造成全球经济严重衰退。作为世界经济体系的最重要成员之一,中国亦受到了强烈冲击。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就瞩目,但贫富差距拉大,腐败日益严重,社会不满和犯罪在同时增长。去年以来,大批企业倒闭,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就业难,群体泄愤事件上升而且越来越剧烈。
在严峻的危机之下,中国改革往何处去?中国是否应当化危机压力为变革动力,及时推进宪政改革,着力解决经济、政治发展中的深层矛盾和问题,以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次“宪政的中国趋势”系列高级讲坛,将邀请国内外最著名的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方面专家,围绕“危机与宪政改革”,探索中国宪政改革之道。
                        
主办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                        
                  协 办: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会                        
                  时间:2009年4月28日―5月22日(在两校区进行)                                                 
                  总策划:蔡定剑
         共同策划:焦洪昌 李树忠 黄建军
 
                        
第一场当前的社会冲突与制度变革
                       
 主讲人:于建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发所研究员
                   点 评:王建勋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主持人:焦洪昌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
                   时间: 4月28日(周二晚7:00)
                   地点:昌平校区 (学术报告厅)
 
 
第二场:历史上的危机与变革
 
主讲人:朱学勤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点 评:李树忠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教务处处长
                   主持人:蔡定剑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宪政研究所所长
                   时间:5月5日(周二晚7:00)
                   地点:昌平校区  (学术报告厅)
                        
                                           
第三场:公众参与:一种新式民主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蔡定剑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宪政研究所所长
                   点 评:杨阳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主持人:李树忠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教务处处长
                   时间:5月12日(周二晚7点)
                   地点:学院路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社会主义模式的反思与展望
                        
                    主讲人:高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点 评:丛日云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主持人:焦洪昌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
                    时间: 5月19日(周二晚7点)
                    地 点:昌平校区(学术报告厅)
 
                        
场:国有制与宪政法治:如何兼容?
                        
                    主讲人:陈志武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
                    点评 :李曙光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
                    主持人:蔡定剑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宪政研究所所长
                    时 间:5月22日(周五晚7:00)
                    地点:学院路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于建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兼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曾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
代表作:《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中国工人阶级状况:安源实录》和《中国当代农民的维权抗争:湖南衡阳考察》等。
 
朱学勤
复旦大学史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上海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当代中国思想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思想史,目前从事的课题有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渐进变革思潮等。
代表作:《风声雨声读书声》、《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思想史上的失踪者》、《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志》、《书斋里的革命》、《被批评与被遗忘的》等书。
 
高放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1981年由国务院总理批准聘为全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85年被任命为国务院学术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2005年,获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教授证书和金质奖章,并返聘继续招收博士研究生。目前仍任中国和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顾问。
代表作:《高放文集》9卷,包括《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政治学与政治体制改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别史》等。
 
陈志武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2000年在一项权威的世界前1000名经济学家排名中,陈志武教授排名第202位。陈教授是金融经济学、财务学理论、证券定价、新兴资本市场以及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方面的专家,在大量国际一流财经类学刊发表研究论文。最近几年,陈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发展和制度机制建立的问题以及其它新兴资本市场问题。
代表作:《非理性亢奋》、《财富是怎样产生的》,“中国历史上金融危机的制度根源”“代议制与市场:划分四类国家――收入机会的政治经济学”“中国人为何勤劳却不富有?
 
 
蔡定剑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宪政研究所所长;兼职北京大学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洪范法律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等。曾供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秘书处。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瑞典隆德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许多国际著名大学访问学者。主持许多重要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00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008年被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中国代表处聘为“中国全球基金项目国家协调委员会”选举首席顾问。
代表作:《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版)、《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评论集《黑白圆方-法治、民主、权利、正义论集》等。
文章来源:中国宪政网 发布时间:20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