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治聚焦 国内热点

国内热点

政务微博,政务“必修课”?

 

数万政务微博“织博为民”

   全国已经没有政务微博为零的省份

  随着京沪两市近期搭建的政务发布平台上线,全国拥有数万个官号的政务微博群体正在更加为公众所关注,以新兴的社交媒体为平台,政务微博正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

  各省份均已拥有政务微博

  1117日,北京微博发布厅在新浪网上线运行,首批20个北京市政府部门的政务微博加入这一发布平台,成为全国各省区市开通的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

  11天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实名认证的上海发布(微博)”微博平台也开始发声,首条微博每周菜价关注菜里乾坤,民生味十足。不到10天时间,上海发布在新浪网上粉丝数量已突破36万,在腾讯网上突破64万。

  实际上,政府部门开通微博并非京沪两家首创。新浪网副总编辑周晓鹏表示,在被称为微博元年2010年,以全国公安系统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就已经开始大规模运用微博,而政务微博的井喷现象则出现在今年4月至10月间。半年间,政务微博数量增长到之前的3倍,达到约1.9万个。周晓鹏说。

  腾讯网的统计也显示,目前在腾讯注册的政务微博数量达到约1.85万个,全国已经没有政务微博为零的省份。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还表示,政务微博目前正在向基层各级政府和部门铺开

  微博渐成政务必修课

  日前,外交部微博外交小灵通(微博)”粉丝突破百万,成为首个粉丝破百万的部委微博。网友对此评论说:我们的政府越来越重视微博应用,微博被作为一种媒体(应用)已成定局。

  周晓鹏表示,去年的微博查酒驾、日本地震期间化解抢盐风波等案例都给政府部门如何运用微博、使用微博的效果等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政府部门在1年多时间里对微博有了更多了解,开始认真考虑如何去应用。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王惠(微博)认为,我们的政府部门和官员要提升几方面的能力。首先是面对公众的能力,开微博也是让官员学会做群众工作的一个方式;其次是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坚持自己立场,同时感染别人的能力;此外就是对批评、质疑甚至挑衅的包容和承受能力。王惠说。

  王惠回忆起北京微博发布厅上线之前,她向第一批入驻的政府部门发言人逐个询问准备情况时的场景:当时我从大家眼里看出所有人都愿意做这项工作,虽然现在有人可能会后悔,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只能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好工作。

  将促进政府执政理念转变

  在微博深度影响社会舆论格局的同时,人们也感受到这个新兴舆论场自身的复杂。

  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会长佟力强表示,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只要政务微博放下身段,坚持真诚沟通、实话实说,政务微博的粉丝就会越来越多,并可以带动更多人在微博上讲真话、负责任的话、理性的话,党和政府将成为互联网上的意见领袖。与此同时,专家也指出,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根本上还取决于政府实际工作的好坏,只有做到网上网下一致,政务微博才能更多赢得公众信任,其所传播的信息也才能更多为公众接受。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召开积极运用微博客服务社会经验交流会。中央外宣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任王晨在会上表示,目前,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已开设的4万多个微博客账户,及时发布政务信息,认真回应关切,实现了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推动了实际工作。

  佟力强表示,微博带来的将不仅仅是传播手段的创新,更重要的还在于将促进政府执政理念、观念的转变,只要政府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开展工作,就会赢得公众的理解和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务微博的发展将有助于增强政府部门和官员执政为民的观念。

《河北日报》2011129日 第3

 

政务微博:在“围观”与期待中力行“织博为民”

新华网北京12月8日电(记者霍小光、华春雨、杨金志、万一)“咱雾霾天气出门就把口罩带上吧,别嫌麻烦,健康第一”,“讨厌冬天的人注意了,今明两天可能是近期最温暖的日子了……一定要好好享受啊”。

时值寒冬,北京、上海的天气情况却在以一种充满亲近感的方式不断反映在两地新近上线的政务微博发布平台上。

随着京沪两市近期搭建的政务“微”发布平台上线,全国拥有数万个“官号”的政务微博群体正在更加为公众所关注,以新兴的社交媒体为平台,政务微博正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

京沪高调搭建“微平台”,政务微博面临新期待

11月17日,“北京微博发布厅”在新浪网上线运行,首批20个北京市政府部门的政务微博加入这一发布平台,成为全国各省区市开通的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王惠表示,“北京微博发布厅”除了发布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最新政策法规、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最新的工作进展情况外,还将及时回应热点和社会关切。

随着人们关注度上升,北京市这一精心搭建的“微平台”不仅收获与日俱增的粉丝数量,其提出的“不当僵尸不作秀”的口号和“不会只有三分钟热情”的承诺也逐渐叫响全国。

“北京微博发布厅”上线11天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实名认证的“上海发布”微博平台也开始“发声”,首条微博“每周菜价”关注“菜里乾坤”,民生味十足。不到10天时间,“上海发布”在新浪网上粉丝数量已突破36万,在腾讯网上突破64万。

而“上海发布”在腾讯网上线当天,全国各地政务微博之间的“遥相呼应”更是引来围观。

11月28日,成都市政府认证微博“微成都”首先发来“电报”:“上海!上海!我是成都!收到请回答!”“上海发布”立即回复:“收到收到,向你学习!”一来一往,不经意间创造了“收听体”,一时流行网络。

当晚,“上海发布”再次发布:“听友们的呼叫全部收到!评论和转播是听友们对‘上海发布’的信任和期待。我们会一直倾听,及时传递,努力为关心上海的听友们服务。今天只是‘上海发布’的一小步,我们将踏踏实实走好今后的每一步。”

对于“上海发布”上线,各大网站都铆足了劲加以推广。腾讯网上海站负责人王栋说:“政务微博的影响力和公众效益,特别是上海这么一个广受关注的城市的政务微博,是不能单纯用金钱来衡量的。”

众多网友在两地“微平台”开通后留下评论,其中既有鼓励也有期待:“微博有别于纸媒、电视,很考验发布者的诚意,我们拭目以待”,“保持队形,提炼思想,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希望实话实说,实事求是”。此外,更有网友对两地“官微”寄予厚望,表示“但愿能够引领全国”。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系主任廖圣清对记者说,前些年,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普遍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而近年来,政务微博的纷纷开通则算得上另一个“里程碑”。

说起京沪两地搭建的政务“微平台”,中山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张志安表示,省级政府部门开微博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和带头作用,值得鼓励和赞赏。

日前,北京市召开会议,第一批入驻政务微博发布平台的部门在会上介绍经验,第二批准备入驻的部门接受动员。据悉,今年年底前,还将有一批政务微博上线,加入北京微博发布厅。

“我相信,在这样的形势下,尚未开通政务微博的地方和部门也一定在认真的观察、思索、学习。”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对记者说。

有“纠结”、难“回头”,微博渐成政务“必修课”

实际上,政府部门开通微博并非京沪两家首创。新浪网副总编辑周晓鹏表示,在被称为“微博元年”的2010年,以全国公安系统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就已经开始大规模运用微博,而政务微博的“井喷”现象则出现在今年4月至10月间。

“今年4月以前,全国政务微博的数量大约有6000个,而随着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对微博认识的深入,4月至10月的半年间,政务微博数量增长到之前的3倍,达到约1.9万个。”周晓鹏说。

来自腾讯网的统计也显示,目前在腾讯注册的政务微博数量达到约1.85万个,全国已经没有政务微博为零的省份。此外,陈菊红还表示,政务微博目前正在向基层各级政府和部门“铺开”。

日前,外交部微博“外交小灵通”粉丝突破百万,成为首个粉丝破百万的部委微博。网友对此评论说:“我们的政府越来越重视微博应用,微博被作为一种媒体(应用)已成定局。”

对于网友的评论,周晓鹏有着切身感受:“去年是我们去找政府建议他们开微博,今年3、4月份开始,是政府主动找我们学习怎么开微博。”他对记者说:“今年春天开始,我自己已经给政府部门进行了至少40场关于政务微博的培训,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

周晓鹏表示,去年的微博查酒驾、日本地震期间化解抢盐风波等案例都给政府部门如何运用微博、使用微博的效果等提供很好的示范,政府部门在1年多时间里对微博有了更多了解,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有用的信息发布工具、平台、窗口,开始认真考虑如何去应用。

今年10月,银川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在其官方微博“问政银川”上曝光19个最懒微博,这些直属单位政务微博大多连续7个工作日未更新。这种“自我曝光”的督促方式,更加凸显出各地政府部门对政务微博的重视。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谢耘耕说:“根据我们的分析,过去一年微博爆料首发的新闻事件约占四分之一,微博在社会舆论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这样一个新兴的舆论场,政府机构不应该缺席。”

不过,在政务微博越来越热的同时,周晓鹏表示,政府部门对微博这种新生事物及其作用的顾虑、担忧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这很正常,任何人处在这个位置都会有所顾虑。”他说。

王惠认为,这些顾虑一方面来自“开博”可能带来的工作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则是害怕自己的言论可能招致网友“拍砖”,而打消这些顾虑的途径之一,是我们的政府部门和官员要提升几方面的能力。

“首先是面对公众的能力,开微博也是让官员学会做群众工作的一个方式;其次是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坚持自己立场,同时感染别人的能力;此外就是对批评、质疑甚至挑衅的包容和承受能力。”王惠说。

面对记者,王惠回忆起“北京微博发布厅”上线之前,她向第一批入驻的政府部门发言人逐个询问准备情况时的场景:“当时我从大家眼里看出所有人都愿意做这项工作,虽然现在有人可能会感到后悔,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只能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好工作。”

对此,陈菊红也表示,微博的历史很短,没有成熟的规则,其本身也还在不断变化当中,只能在不断熟悉和运用中寻找规律,运用好这个工具对于政府部门来说的确是个挑战,但只要面对它、认识它、运用它,效果只会越来越好。

期待:“政务+微博=更健康的微博+更亲民的政务”

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目前网民数量超过4.85亿,在各网站注册的微博账号则达到约8亿个,微博用户每天发布的信息量约为2亿条。在微博深度影响社会舆论格局的同时,人们也感受到这个新兴舆论场自身的复杂。

2010年12月,一则“金庸去世”的传言在微博上出现,相关讨论在1小时内突破5万条。借助微博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消息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大肆传扬,但这则消息最终被证实为谣言。

除了谣言之外,不负责任的攻击、漫骂,情绪化的表达等等现象也都在微博中大量存在。专家表示,构建微博上健康的沟通生态十分重要,而政务微博也有义务参与到这个健康生态的构建过程中。

陈菊红说:“非理性的声音在网上存在是很正常的,这就更加需要善于理性思考的人以思辨的方式去探讨,以更坚强的信心、决心发出权威的声音,真理越辩越明,政务微博一定要亲身参与到这个健康沟通生态的构建过程当中。”

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会长佟力强也表示,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只要政务微博放下身段,坚持真诚沟通、实话实说,政务微博的粉丝就会越来越多,并可以带动更多人在微博上讲真话、负责任的话、理性的话,党和政府将成为互联网上的意见领袖。

与此同时,专家也指出,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根本上还取决于政府实际工作的好坏,只有做到网上网下一致,政务微博才能更多赢得公众信任,其所传播的信息也才能更多为公众接受。

近一个月来,微博及媒体上关于空气质量和民间自测行动的报道铺天盖地,一家外国使馆自测的空气质量指数与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报告之间的差别,使PM2.5从冷僻的专业术语变成了众人议论的热词。

而这场讨论的结果促使环境保护部最终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规定修订后的标准到2016年起在全国采用。这次微博内外关于空气质量的大讨论,正是“微舆论”推动政府实际工作的典型案例。

面对蓬勃发展的政务微博,廖圣清提出了“窗口”背后的内部建设问题:“政务微博在一定意义上说,只是一个信息传播系统,两者之间如何更加有效地互动协调对政府本身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召开“积极运用微博客服务社会经验交流会”。中央外宣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任王晨在会上表示,目前,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已开设的4万多个微博客账户,及时发布政务信息,认真回应关切,实现了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推动了实际工作。

王晨希望党政机关和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公职人员,通过微博客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妥善回应网上热点,努力引导好社会舆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他也要求微博客网站加强信息发布管理,解决目前微博客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不为违法有害信息提供传播渠道,维护互联网传播秩序和健康文明网络环境。

佟力强表示,微博带来的将不仅仅是传播手段的创新,更重要的还在于将促进政府执政理念、观念的转变,只要政府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开展工作,就会敢于将真实的情况在网上公开,也会赢得公众的理解和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务微博的发展将有助于增强政府部门和官员执政为民的观念。

对这一观点,王惠也表示赞同:“微博只是一种形式,重要的在于政府部门观念的转变,在微博推动下,发生变化的将不只是公众打开电脑之后看到的内容,还将是政府为公众服务模式的巨大改变,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2/08/c_111228494_3.htm

政务微博,火了之后:对其期望的功能已太多太大?

CFP(图片转自《光明日报》)

日前,关于政务微博开通的报道频繁见于报端。1117日,北京新闻发布厅宣布正式上线,一次性“打包”了21个北京市政府部门和6个政府部门发言人,引发了强烈舆论关注,1128日,上海市新闻办发起的“上海发布”官方微博正式上线,至此,四个直辖市的新闻办齐聚微博平台。不惟如此,126日,北京市还宣布建立政务微博管理专门团队,并将根据微博发帖数量逐步建立政务微博考核机制。

  “微博问政”、“政务微博”在全国已经日益成为推进民政网络互动的新型重要渠道和平台。据新浪微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11月初,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经超过18500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9960家,个人官员微博8628个,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特别行政区。

  1・不允许“不出声”的微博存在

  “我们不做僵尸,不作秀,就向老百姓传达信息。”这是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惠在“北京微博发布厅”上线仪式上的承诺。

  就北京微博发布厅而言,粉丝约有300万人,并拟全部开通私信功能,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王惠强调不允许“不出声”的微博存在,对于“出声”,她给出解释,“我们知道的信息赶快发布,能回答的马上回答,实在不知道的也请原谅。”

  记者在银川市政府微博“问政银川的”的页面上看到其作出的承诺:在工作时间1小时内、节假日8小时内有呼必应。

  1251054分有市民反映,银川市丽景街的路灯还在亮着。1150分左右,“银川路灯管理”微博回应,“因路灯检修,所以正常放亮。”这样的快速回答得到了网友的赞许。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政务微博应该与政府网站之间形成互补的关系。微博具有短小精悍、反应迅速的特点,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比网站更好。通过政务微博反映出政府更加以人为本,更注重体察民情,通过微博问政,政府会不断改变自身行为,调整政府管理方式,提高政府管理效果,提升政府对公众诉求的回应度。同时,也培养了老百姓的公民意识,政府越是吸纳网民的意见,网民就越有成就感,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用 汪玉凯 教授的话也不难解释,为什么一时间会出现很多“明星”政务微博,这些微博粉丝动辄几十万,数百万。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沈逸认为,政务微博能否持续积攒人气,需具备两点,第一,提供的是否是民众真正需要的信息;第二,这个信息是否是以民众熟悉的方式来发布。

  但政务微博的火爆背后,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廖圣清认为,政务微博有利于政府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网络谣言给予及时回应和澄清,比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更迅速、高效,运用得当可有效提升政府公信力,“但是,如果对突发事件、网络谣言应对不及时,甚至发布不实信息,政务微博的公信力将一泻千里,没有挽回的余地。”

2・或许期待政务微博的功能太多、太大了

  政务微博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和相关领导的重视,122日哈密地委书记郭连山针对网友在微博上的建言献策,写到:“这种方式征求意见一定不能流于形式,要认真听取、思考。”

  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传播战略研究所“政务微博观察”的官方微博1130日组织了一项网络调查,这项调查题为“什么样的政务微博您乐于接受”。

  截至127日,记者看到,70%的网友选择了“舆情发布:对突发事件给出事实真相说明”;53%的网民选择了“为民互动:微博上沟通反馈、微博下督导解决”;49%的人选择了“权威发布:国情、政务公开,满足基本知情权”。

  这也不难归纳出,目前公众对于微博的基本定义还是“发布信息、互动沟通”甚至还有借此解决问题的功能。

  但事实上政务微博面对数量庞大的粉丝,以及网友纷繁复杂的诉求往往会应接不暇。据“政务微博观察”反映,即使对快速反应粉丝提问高度重视的某些政务微博也有时会超出承诺时限。

  而“绿色――北京”微博125日当天截止到下午两点一条微博也没有发布。很多粉丝在前一天的微博中提出的质疑也未得到回应。

  “也许我们赋予政务微博的功能,或者说我们期望政务微博的功能已经太多、太大了。在这种情况下,公众也会产生失望感,或许我们需要对微博的功能重新定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互联网专家吕本富说,“在排除懒政的情况下,让微博完成几千万甚至上亿网友的互动基本很难实现。”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表示,政务微博不同于个人微博,很难有足够的人力对所有问题做出一对一的回应。虽然政务微博面对的是个体,但是政务微博所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公共性的、普遍性的问题。而对于公众提出的问题的解决也应该是通过政策、制度、办公机构完成。“这就需要一定时间来甄别、汇总网友的意见,从而把个别问题,上升到普遍问题,最终通过相关流程促成问题解决。”

  吕本富提出,对于政务微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要重新研究在哪些领域可以用政务微博实施监督,思考如何在监督功能和办事功能上寻求平衡点。再者,政务微博应该更多地考虑把微博作为收集民意的平台,同时借此把政府办事的机制和体制公开化。

3・只能是沟通渠道的一种

  “政府部门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不能把微博作为完全的施政指南,也就是说,只专注于解决微博反映的问题,微博没反映的问题就完全忽略。”吕本富一再强调。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网络舆情》执行总编辑、人民在线总编辑祝华新介绍,美国的微博Twitter曾做过一个调查,Twitter 两万个精英网友只占到注册总用户的百分之零点零五,Twitter一半的帖文,不是草根网友的原创帖而是对精英网友的转发、回应和评论。现在强调政府要应对微博舆论,甚至可以简单地说是政府在回应微博上比较活跃的意见领袖的言论。在微博上,目前活跃的人群偏城镇、偏高学历、偏年轻人。祝华新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微博问政的行列中。

  对于新兴的网络时尚产品微博的未来发展,吕本富信心满满:“以后还是一个比较主流的形势。碎片化的表达方式,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节奏。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产品像微博这么方便。”

  对于有些人质疑,政务微博140个字的“微表达”能否言之有物、沟通有效,吕本富给出了他的解释:“虽然是140个字,但是通过互动、转载、评论,更多的信息能够集成在上面。这使得微博仍然能够成为一个有效高速的沟通方式。

  “但无论微博本身具备何种优越性,它只能是政府和民众沟通渠道的一种。我们不能忽略其他沟通渠道的建设和完善。”吕本富如是说。

  对于政务微博如何摆脱力不从心的境地,燕继荣给了他的“解套方法”:政务微博应该向公众详细说明自己的职责。政府要充分利用微博及时发现民意,应该对普遍性的问题做出有效的回应,而微博回应最好要有制度性安排,比如以一周或者三天为时限,统一对网友提出的普遍性问题做出回答。(记者柳 霞)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12/08/c_111225377.htm

文章来源:明德公法网 发布时间:20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