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治聚焦 国内热点

国内热点

BT之死:难以跨越的法律门

BT之死:难以跨越的法律门

 

□李娜 韦文洁

 

  BTChina的关停,好像是一只蝴蝶,轻轻地扇动了翅膀。

 

  124日,个人网站站长黄希威收到了一封通知邮件,他的网站BT中国联盟(btchina.net)的备案登记号被工信部相关部门注销了。按照规定,网站没有备案号就不能继续运营。

 

  该来的还是来了。黄希威知道早晚有这么一天,“我一直在坚持,政府通知我哪天关,我就哪天关”。当天下午,黄希威就关闭了网站的服务器。

 

  126日凌晨,BT中国联盟(btchina.net)站长黄希威被拘的传闻,让Verycd站长黄一孟大吃一惊。他连忙给黄希威打了个电话,听说对方没事,才长长松了一口气。不过,BT中国联盟因证件不全被关闭的事实,依然让黄一孟心神不宁。

 

  果然,这一事件的影响力,在一周之中如滚雪球般地扩大。不仅是BTChina,国内排名前三的BT网站中的另外两家“伊甸园”和“悠悠鸟”也陆续关闭。大量的BT下载网站、影视下载网站,甚至影视字幕站开始关闭或转型,并在媒体上引发了轩然大波。甚至有媒体已经开始猜测广电总局的下一个目标,是准备彻底取缔BT和电驴(一种下载方式)的下载方式。

 

因为没许可证?

 

  有人形容这场风暴为BT的“猝死”。但据广电总局公布的资料,在BT中国联盟之前,一场大规模的关闭之势早已经悄无声息地降临了。

 

  按照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已经有530多家不具备许可证的影视网站被关闭,就在上个月的12号,还宣布关闭了111家此类影视网站。

 

  对于关闭原因,125BTChina首页仅以白底黑字挂出疑似该网站创始人黄希威的留言:“BTChina接广电通知,因无视听许可证,所以工信部删除备案号、关站。”

 

  这个简单留言里提到的“许可证”正是众多BT网站遭遇“生死门”的一个关键因素,指的是由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规定,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应当取得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或履行备案手续。未持有《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为个人提供上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

 

  “申办许可证的要求颇高,对于BT中国联盟这样的个人网站来说,达到要求几乎不可能。”黄希威有一肚子苦衷。

 

  他总结说,个人网站性质的BT影视网站终将退出历史舞台,除非有办法进行商业化,否则未来已被堵死。

 

  记者查阅了《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其中第八条这样规定:“申请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具备法人资格,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且在申请之日前三年内无违法违规记录。”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的视频网站中,除少数电视台、国有媒体单位兴办的视频网站(如cctv.com)外,国内知名视频网站多由海外风险投资成立,股权结构也并非“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

 

  因此,对于众多BT网站来说,这个规定根本就是一个无法跨越的障碍。实际情形是,从目前一线的视频网站来看,没有一家能做到。无论是土豆还是优酷,虽然已经拿到数额庞大的风险投资,但始终没能解决自己身份合法性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的视频网站没有谁是真正安全的。

 

因为盗版?

 

  黄希威似乎早有心理准备,他很平静地对媒体说:“早晚有这么一天。”按他的描述,这已不是BT中国联盟第一次收到政策监管的影响了,“政府原来要求不能做的,我们都不做。现在要求彻底不能做,我们就彻底放弃。”

 

  同黄希威一样,认为“这一天迟早要来”的诸多业内人士判断BT网站必然要遭狙击的“死穴”正是在于版权。

 

  “惯用BT的人在这一点上彼此心照不宣。通过BT分享的影视种子,绝大多数为盗版类的。当《建国大业》还在电影院上映时,BT上已经有了DVD清晰度的盗版,当《第九区》还没引进中国院线时,网民们都通过BT看过了高清晰版本。”自称有“BT”依赖症的孙先生直率地这样告诉记者。

 

  有观点认为“本次BT网站被关是因盗版问题”属于误解。“网易科技”甚至专门澄清,“按照我国的相关规定,网络版权侵权的处理流程是,一般由权利人(版权所有人或代理)向网站提出疑问,网站有义务配合删除,如果不删除,权利人可以向法院起诉或向知识产权部门投诉,广电总局并不直接管理知识产权问题。”以此来论证这次国内BT网站的关闭与版权问题没有关系。

 

  知识产权律师陈长斌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在他看来,“表面上似乎是两回事没有关系,但本质上看许可证制度实施的一个最根本原因就是基于版权保护和内容可控性(部分BT网站涉及黄色内容)的考虑。”

 

  陈长斌表示,盗版泛滥,一直是国内互联网视频行业的沉疴。广电总局关停的主要对象实际是提供BT种子信息发布的相关论坛,目的主要是希望堵住盗版视频在网络上快速大量传播的渠道,是一种保护影视作品知识产权的合法行为。BT等影视分享下载模式早晚会走到尽头。

 

  但有意思的是,因为BT被关不能免费地下载影视剧,目前很多人选择了去购买盗版光盘。据某门户网站调查,被问及BT下载受限是否会让碟盘更好卖时,北京中关村市场几乎所有卖盗版光碟的小摊贩均持乐观态度。

 

  陈长斌分析说:“这种情况一定是暂时的。整顿了网络BT视频站点,就等于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国内盗版影视光碟制品的内容获取渠道。这对于综合治理国内泛滥的影视作品侵权盗版问题也有一定的益处。我们自然不会希望盗版商因为BT关闭反而获利,这就需要中国版权保护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能否用法律消灭P2P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BT网站的关停,震动虽大,但中国视频市场仍存在灰色的空间。网站被查封容易,而寄生在下载分享工具上的点对点技术(peer- to-peer,简称P2P)平台仍然存在。几千万甚至上亿个软件客户端被下载存在于单个网民的电脑里,在这些空间中,盗版的影视和软件仍大量存在。

 

  尤其是对迅雷来说,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目前尚不得而知。记者联系到了迅雷的CEO,他表示个人不就此发表意见。

 

  “英国对P2P技术的强力约束令我记忆犹新。”曾在英国留学的郭女士回忆说,“当时学生在宿舍一旦用P2P下载东西,很快就会被监测到流量异常,然后就会有人打电话警告说这是非法的,如不纠正则永久停掉该宿舍的网络。这是非常严格的。”

 

  我们下一步在这个问题上如何进一步往前走当下还不得而知。但有专业人士认为,P2P既然能为大多数人带来利益,就难以用法律去消灭它。从技术角度来说,P2P并没有带来版权的失控,因为目前的P2P软件都有相应的服务器可以监控其流量及网络交换的内容,而大多数用户用P2P来获得文件是因为它的便利和自由,而不是免费。因此如何用版权控制技术低成本且不限自由地实现收费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提供P2P软件的企业能够对P2P软件进行改进,使其在交换文件后,将相应的数据信息反馈给服务器,P2P企业则可以据此对用户进行收费,从而达到保护数字产品版权的目的。

(来源:法制网)

文章来源:中国宪政网 发布时间:200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