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报道:人大代表、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力表示 国家正制定政策应对名人富人利用港澳身份超生
昨天(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力表示,针对超生的名人富人,政府将给予罚款和曝光的双重惩罚。此外,由于出生性别比居高难下,她建议增加““非医学鉴别胎儿性别罪”。
超生记录与金融信用挂钩
由于名人富人超生影响恶劣,因此受到了社会及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马力说,首先会按规定处罚超生者年收入3-10倍的社会抚养费,富人超生时罚款就会水涨船高,其中就有过罚款100多万的例子。此外,还针对其名人珍惜名誉的特点,进行曝光,降低其社会信誉度。
马力强调,鉴于不少名人富人借助自己获得的港澳身份或外国国籍,钻国家计生政策的空子超生,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制订相关政策。
针对城镇人口的超生,去年国家计生委曾要求对其纳入央行的征信系统。马力解释,该系统最终并非和央行挂钩,仅仅让城镇超生者的金融信用受损,在办理贷款等业务时造成不便。而是纳入税务及社会保障系统,使得超生的人口无法享受国家的社会保障等种种福利,使超生者“无便宜可占”。
普惠政策不应以人头计算
据统计,2007年我国的人口性别比继续攀升,达到了120.22。马力代表介绍,出生性别比现在仍难以改变,直接问题是B超的广泛普及,导致大量选择性别情况的出现。她提出要增加“非医学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罪”,目前仅仅是规定无医疗资质的机构鉴定胎儿性别犯法,但忽略了目前一些正规医院也违规操作。
马力介绍,目前的一些普惠政策与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出现矛盾,大量按人头补助的普惠政策的出现,使得计划生育接受补偿时遭受经济损失,比如征地补偿时往往按照家庭人口进行补偿。导致一些农村出现了多生孩子多得益,少生或不生孩子家庭吃亏的现状。
马力因此建议,各地在进行普惠补偿时尽量以家庭为单位,而以个人为单位补偿时,对计划生育家庭进行优先、优惠及优待。(来源:新京报)
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表示 计划生育政策必须稳定
“现在我要澄清一下,计划生育政策现在不能调,必须稳定,这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昨天,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人口红利拐点已来临的说法需要商榷,而且人口红利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不是一个直接的关系。
张维庆强调,现在关于生育政策,专家、媒体的各种建议是积极的。但“十一五”时期,生育政策稳定性不应发生改变,必须保持稳定。
张维庆提供了两个理由,一是今后十年时间,我国生育水平处于回升状态,形成低生育状态下小高峰,将近1亿人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旺盛期;另外上世纪80年代早期因政策调整而多生育的人群也进入生育期,在生育高峰期调整政策必然高上加高,形成生育的较大起伏,会带来一系列不可低估的问题。
张维庆还澄清,现在的生育政策不是一胎化: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生两个,农村里头19个省是“一个半”政策,六个省是两个孩子的政策,新疆是个2、3、4政策,西藏是没有生育限制的政策。“ 现在我要澄清一下中国不是独生子女政策,独生子女是个群体。”
张维庆提醒,今后各地普惠政策与优生优育的优惠政策如何结合,不要带来新矛盾,要考虑。现在很多优惠政策是“一旦形成气候,那计划生育政策就没办法落实了,各地落实惠民措施时要考虑,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受改革好处”。
张维庆还建议把人口发展布局纳入主体功能规划,人口发展布局、资源发展布局和产业发展布局统一起来考虑。(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新华时评: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毫不动摇地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促进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十分重要。
实行计划生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口计生工作几十年艰辛探索的必然选择。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尽管如此,人口众多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基本国情。当前,我国人口惯性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每年出生的人口大体在1600万至1700万之间,稳定低生育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必须保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坚持人口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以宣传教育为先导的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提高人口素质是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的关键。当前,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特别是农村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不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而且直接影响未来劳动力的素质,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要全面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工作,鼓励实施免费婚前检查和优生筛查。
人口结构问题在我国突出表现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要深入开展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完善管理和监督制度,坚决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要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女孩、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良好舆论氛围。要制定和落实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促进男女平等就业和共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农村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扶助标准。在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对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优先优惠。同时,要完善居家养老体系,逐渐增进老年福利,解除老年人的后顾之忧,启动“老有所为”工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路子。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到2020年我国农村还将转移出3亿人口。他们流向何方、如何分布,将直接影响区域协调发展,影响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要继续深化对人口功能区规划的研究,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引导人口合理转移,促进人口均衡分布。要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推进实施“一盘棋”服务管理模式。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用党的十七大精神统一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统筹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道路的内涵、思路和途径;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改善民生的总体部署,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必须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的总体规划,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和方法,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
我们坚信,只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人口自身再生产协调发展,推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定会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